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238篇
林业   97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5篇
  37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34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9年7月在罗源湾进行的底拖网和笼壶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96种,底拖网平均相对资源量为5.43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盯平均为1.793,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为2.386,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653。优势种为日本囊对虾(Penaeusjaponicus)、小鳞沟根虎鱼(Oxyurichthys microlepis)、日本蟪(Charybdisjaponica)、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常见种为髭锻虎鱼(Triaenopogon barbat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锯塘鳢鱼(Prionobutis koilomatodon)、绿斑细棘服虎鱼(Acentrogobius chlorosigmatoide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与历史资料相比,罗源湾游泳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渔业资源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呼和浩特市大召寺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查,从植物种类、群落结构、配置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指出了大召寺园林植物应用中存在的植物种类稀少、植物配置随意、季相不明显、缺少可赏景点、养护管理不当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楚原梦冉  董鑫  胡刚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266-266,270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南充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夏季鸟类群落方面的报道很少。2013年3—5月对该地区的鸟类采用路线统计法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鸟类34种,隶属4个目16科,其中非雀形目6种,雀形目28种。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省临安市高山村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省小花花椒Zanthoxylum micranthum群落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该群落结构的特点:物种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70科127属166种;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区系过渡性特征明显;根据Raunkiaer的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数量最多,占62.7%,其他生活型植物相对较少;群落垂直结构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及层间植物;该群落中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各层的排列顺序表现一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图1表4参14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家庄山区石包垴核桃楸林中调查所涉及到的27种植物的数量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核桃楸、细叶苔草、全叶紫堇等植物的重要值较高,在群落中占据明显优势。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n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i)指标,研究了该区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灌层,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灌层(Jsw)>草本层(Jsw)。研究中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为草本层:天然林>人工林,乔灌层:人工林>天然林,总体多样性指数为:天然林>人工林。瑙基耶尔(Raunkiaer,1934)生活型谱分析结果为:地面芽植物为44.44%,占居优势地位,隐芽植物次之,为33.33%,高位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较少,无地上芽植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16S rDNA V3区PCR-DGGE技术,对转胱硫醚-γ-合酶基因高蛋氨酸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转胱硫醚-γ-合酶基因高蛋氨酸大豆对土壤中部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部分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菌门(Cyanobacteria)的细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时间变化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转胱硫醚-γ-合酶基因高蛋氨酸大豆对细菌群落多样性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这一作用随大豆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到成熟期已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16%和26.82%,常见类群包括前气门亚目、弹尾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占总个体数量的20.27%,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1.75%。喷施除草剂使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使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减少最大,使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但没有使土壤动物类群数发生明显变化;3种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群落特征指数没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层次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淹水非种植水稻土微环境模式系统,对水稻土进行1 h和1、5、10、20、30 d淹水培养,利用PCR-DGGE技术检测、多元统计分析淹水培养过程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淹水培养过程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演替性变化:由r-对策优势种群演替至k-对策优势种群,且群落结构由不稳定向稳定演变(培养1 h和1 d处理间相似性最低,群落结构变化最大,20 d和30 d处理间相似性最高,群落结构变化最小);该过程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在1 h处理中均为最小,5 d处理的最大;CCA相关性分析表明,淹水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与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证实该类微生物对于异化铁还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测序结果表明,19个优势DGGE条带与来自水稻土中的未培养地杆菌科微生物亲缘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9.
借鉴近自然森林管理理念,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替代南亚热带大面积人工针叶纯林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森林培育方式.1993年,在位于广西凭祥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试验场营造了马尾松和杉木纯林.为了提高针叶纯林的生产力和维护生态平衡,2007-2008年间,运用近自然森林培育技术,分别在间伐后的马尾松和杉木纯林中套种等量混合的当地优质乡土树种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香梓楠(Michelia gioii苗木,套种密度均为405株/hm2(以下简称“马尾松近自然林”、“杉木近自然林”).选择邻近地块相同林龄、相似立地条件的未经改造的马尾松、杉木人工纯林作为对照(以下简称“未改造纯林”),研究了马尾松和杉木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早期对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近自然林中马尾松和杉木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均显著低于各自未改造纯林(P<0.05),但其平均胸径均高于各自未改造纯林,其中马尾松达显著差异(P<0.05).(2)近自然林成年树(DBH≥10 cm)的林木株数少于未改造纯林,树种仍以马尾松和杉木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近自然林小树(5 cm≤DBH<10 cm)和幼树(1 cm≤DBH<5 cm)的物种数、株数均多于未改造纯林,套种的红椎和香梓楠已经成为近自然林中重要值最大的幼树物种,红椎和香梓楠在马尾松近自然林中的生长状况优于杉木近自然林.(3)马尾松近自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其未改造纯林均无显著差异;杉木近自然林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的Pielou指数显著高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其他指数则没有显著差异.(4)马尾松和杉木近自然林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全磷、全氮、全钾和速效钾与各自未改造纯林没有显著差异,但马尾松近自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pH值显著低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杉木近自然林的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利用潜水原位采样法对竹洲人工鱼礁及附近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记录附着生物68种,多属于热带一亚热带暖水种,其中优势种为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华美盘管虫(Hydroideselegans)和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投礁6个月的礁体上附着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与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存在显著差异,投礁12个月礁体上附着生物种类与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差异有减少趋势,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竹洲礁区海域附着生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群落,投礁12个月礁体与天然岛礁同属一个群落,投礁6个月礁体附着生物为一个群落。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改变了礁体表面空间结构,空间异质性提高,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逐步向着天然岛礁附着生物群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