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长江口刀鲚洄游群体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求长江口地区溯河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于2006—2008年刀鲚溯河洄游期间,采集刀鲚样品。通过对其体长、体重、肝重、性腺重、条件指数、脂肪重等生物学参数的研究,以了解三年内溯河群体刀鲚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洄游群体刀鲚体长、体重年际间有变化,体长一体重的拟合关系年际间有差异。(2)长江口地区涸游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年际间有变化,刀鲚性腺重量与体长、体重关系密切,均呈正相关关系。(3)洄游群体刀鲚条件状况,不同年份亦有变化。其中:肝重、脂肪重分别与体长、体重关系密切,呈正相关;洄游群体刀鲚条件指数2007年最大,对每个年份刀鲚条件指数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刀鲚的条件指数逐渐增加,由1龄到2龄,条件指数变化最大(P〈0.01)。综上所述,洄游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的动态变化,显示了气候对洄游群体刀鲚生殖状况影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交配过程,利用急速冷冻、扫描电镜、组织学等技术,对其交配系统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交配系统具有短尾派蟹类的典型特征,即第一附肢(G1)比第二附肢(G2)长.G1整体粗壮光滑,由连接腹部的原肢和内肢组成.内肢长而挺直,呈三角柱状,两侧边缘融合...  相似文献   
3.
种质退化是当下河蟹产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科研单位和养殖户逐步认识到选用大规格亲本(雄性:≥200 g;雌性:≥150 g)所育苗种在后续成蟹养殖上的优势,纷纷推荐和选用大规格亲本苗种,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次基于卵巢比较转录组(大规格与一般规格)探讨中华绒螯蟹大规格亲本潜在的分子优势.结果表明:2组共检测到8772个差异表达基因(5307个上调,3465个下调),其中43个常见差异基因出现在与生殖、免疫和生长相关的15条通路中.经qRT-PCR验证,对其中9个相关基因(包括TRINITY_DN13931_c0_g1、TRINITY_DN1908_c0_g2和TRINITY_DN6686_c0_g1)开展进一步研究.这些被证实的常见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凋亡、胰岛素信号和mTOR信号等途径.为进一步探讨利用大规格亲本遗传育种奠定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并在生长、繁殖和免疫方面指出了利用大规格亲本育苗潜在的分子优势,不仅可以丰富甲壳动物繁育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而且可为今后河蟹大规格优质苗种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保雄蟹在被捕前至少有一次交配机会,在现代的渔业捕捞政策下商业性捕捞雄蟹通常设立最小捕捞规格,而雌蟹一般是被禁止的.最近调查表明,这种单一性捕捞政策的执行,降低了整个蟹类种群的规格,使可操作性率(OSR)向雌蟹偏移,可能造成精子限制.精子限制现象在自然界是存在的,渔业捕捞及蟹类固有的竞争机制加速了造成精子限制的可能.雄蟹的交配频率及规格是造成天然种群精子限制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蟹类独特的生殖系统及逐步改变的种群结构则加剧了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关于经济蟹类精子限制现象机制的研究很多;不过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或模型,无法直接给予和判定在某种捕捞压力下蟹类群体所受精子限制的程度.因此建立蟹类保护区或把捕捞季节放到蟹类交配季节之后可能是保护蟹类资源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泥质底质是造成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存活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根据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潜伏和蜕壳习性设计出一种适合泥底质的蟹礁,拟为池养梭子蟹个体提供躲避栖息的庇护场所,并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该蟹礁的潜在应用能力进行检测。蟹礁主体由多块具有一定强度抗腐蚀性的长方形PVC板组成。蟹礁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作为人造的躲避栖息场所,缸体内的梭子蟹个体可以自由出入,蟹礁的选择比率较高,因此,投放蟹礁有望有效解决池养梭子蟹底质的潜沙问题,本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其在梭子蟹池塘实际养殖过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而蟹礁与土坑并存的选择性试验不仅说明养殖户投放传统隐蔽物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预示着在实际生产中为梭子蟹提供更为多样的庇护场所,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梭子蟹的养殖收益。此外,苏北地区拥有广袤的淤泥质滩涂,底质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实现我国海捕梭子蟹资源滩涂化养殖的目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发育生殖机制,采用生态学、资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对三疣梭子蟹性腺、肝胰腺及条件指数等指标的研究,初步建立起雄性三疣梭子蟹成熟阶段发育分期的特征变化,反映了目前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由1龄蟹为主,规格偏小。头胸甲宽主要分布在100~160 mm之间,体重为50~200 g。头胸甲宽与长呈线性相关,而头胸甲宽、长与体重则呈幂函数关系。成熟阶段输精管发育程度和头胸甲宽正显著相关。根据三疣梭子蟹输精管的粗糙程度、管径及管重大小,本文首次提出把处于成熟阶段的雄蟹分为5个阶段。输精管重增长为幂函数方式,输精管指数则随发育线性增长。雌蟹卵巢发育规律和头胸甲宽之间关系不甚明显,而和季节相关。研究表明,9月份三疣梭子蟹交配后卵巢迅速发育,增长明显,10~12月份生殖群体卵巢普遍处于Ⅱ~Ⅳ期。三疣梭子蟹肝胰腺重量随体重和甲壳的增长而增加,而肝体指数相反。雌蟹卵巢Ⅱ期阶段梭子蟹肝胰腺重量最高,平均重量为18.21±5.68 g,随后逐渐降低,说明肝胰腺能量发生了转移;相比于雄蟹,雌蟹储能更多。雌蟹卵巢重量随肝胰腺重量变化呈对数关系增长,而雄蟹输精管重随肝胰腺重呈线性。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在发育变化过程中两个条件指数基本处于一个平衡阶段,雌雄间差异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评判中华绒螯蟹育苗工作亲本投放性比(♀∶♂=2~3∶1)的合理性,通过室内连续交配实验,对雄性个体的生殖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雄蟹具备完成3次连续交配活动的生殖潜力;个体丧失交配能力前,贡献了超过60%的精子(≥6×109个)等雄性产物;多次交配活动并没有对雌蟹的个体繁殖力产生影响;雌蟹抱卵后,纳精囊亦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差;实验条件和基地育苗池个体纳精囊内均还存有一定数量的精子,表明雄蟹提供的雄性产物可以满足雌蟹受精的需要,因此,该性比在实际育苗生产中具有一定合理性,而作为亲本雄蟹的大规格及自身的生殖策略则可能是中华绒螯蟹避免精子限制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潜在的精卵比达(1.59~10.86)×10~3∶1。此外,研究成果揭示这个被广泛采用的亲本性比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可以提升至4∶1。  相似文献   
8.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是一类能与糖类结合的非抗体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家族,为了研究C型凝集素基因在日本沼虾组织分布、细胞定位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应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日本沼虾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3基因(MnLec3)的全长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MnLec3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菌感染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分析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nLec3基因cDNA全长1 357 bp,包括125 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1 02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206 bp的3′UTR,其中开放阅读框编码34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日本沼虾MnLec3基因含有保守钙结合点(Met 1-Glu17)和糖识别结构域(CRD)。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MnLec3与罗氏沼虾C型凝集素3相似度较高;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MnLec3与其他甲壳动物C型凝集素聚为一支。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体外重组蛋白rMnLec3,并将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大鼠获得抗血清,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绿色荧光信号主要在肝胰腺细胞核中表达。qRT-PCR结果显示,MnLec3在日本沼虾所检测组织中均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血细胞次之;与对照组相比,在嗜水气单胞菌刺激12~48 h时MnLec3表达量显著升高,48 h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MnLec3蛋白表达丰度与基因表达模式基本相似,提示克隆得到的MnLec3参与日本沼虾抵御细菌入侵的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9.
[4]东海三疣梭子蟹精子发生及精荚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东海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1876)雄性群体的性腺发育规律,通过定期采样,运用形态学、组织学方法对东海三疣梭子蟹精子发生及精荚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精小叶生殖节段法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巢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精巢属于叶型,由精小叶和精小管组成的叶状管交织而成.精子发生过程与其他高等短尾派蟹类相似,精子成熟后即进入精小管中.输精管可能起源于精小管.三疣梭子蟹精巢和输精管的发育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4-5月份,精巢小叶内精原细胞占优势,输精管内精荚零星分布;6-7月份,精母细胞与精细胞比例增加;8月份精母细胞为主.到了9月份,整个精巢完全被精细胞等发育程度较高的精小叶所占据,输精管内充满精液和精荚,为即将到来的交配季节做好准备.三疣梭子蟹交配活动主要集中在10月份.12月份精巢精小叶中出现游离精子.此后,精巢逐渐退化(1-3月),但输精管中一直储存着精液和精荚.三疣梭子蟹精荚形成过程始于前输精细管,精荚膜两层,分别由来自前输精细管分泌的第一种不定物质和其中、后端分泌的第二种不定物质.精荚内的基质可能直接源于精巢的精小叶部分.输精管中的强嗜酸性颗粒与第二种不定物质有融合作用,使输精管中贮存的精荚膜嗜酸性.  相似文献   
10.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 1876)雄性群体的性腺发育规律,通过定期采样,运用形态学、组织学方法对东海三疣梭子蟹精子发生及精荚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精小叶生殖节段法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巢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精巢属于叶型,由精小叶和精小管组成的叶状管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