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4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03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398篇
基础科学   27篇
  105篇
综合类   2122篇
农作物   29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469篇
植物保护   66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它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开发能在田间快速检测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方法,利用P. infestans T30-4基因组测序数据的contig 1.18131,设计qPCR和LAMP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后得到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检测田间收获薯块,比较形态学传统方法、qPCR及LAMP的差异。特异性检测结果发现,qPCR和LAMP仅在含有P. infestans DNA模板的体系有阳性扩增,在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中均无扩增;在优化的条件下,qPCR和LAMP的检测下限可达1×10 -6ng/μL,在有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存在的条件下,引物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两种快速方法对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田间收获薯块上检测发现,qPCR和LAMP方法得到的检出率差异极为不显著(P=0.420),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9)。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的薯块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比形态学方法高。其中,qPCR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2.00%、2.00%、8.70%;LAMP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1.30%、2.00%、8.70%。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亲本的抗病性筛选和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和肥水条件的改善,白粉病日趋严重;此外,因条锈病抗源单一和新的生理小种不断出现,致使品种抗条锈性也日渐有所下降。两种病害的发生、蔓延对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评价、筛选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亲本,开发利用新的抗病基因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菌核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循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菌核病菌,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萌发和子囊盘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0-25℃,最适土壤相对湿度80%-90%。菌核的萌发不需要光,但子种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菌核的萌发需要适宜的通气条件,子囊盘柄的长度最长一般不超过8cm。  相似文献   
6.
西瓜生理性病害是指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缺少某种营养元素、受不良环境条件影响或栽培不当,导致生理障碍而引起的异常生长现象,在栽培过程中发生较为普遍,并且能诱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特别是秋季西瓜,可供应“中秋”、“国庆”双节市场,价格高,效益佳,近年来得到了一定发展,为农业增效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富玉海 《新农业》2005,(8):48-49
在花卉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物学混杂、基因突变、病毒侵染、繁殖方法不当、栽培环境不适等多种原因,造成花卉品种退化使原本优良的花卉形态畸变,花色、花瓣花期、花径整体不一、抗性衰弱。实践证明花卉的保纯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
禾草内生真菌与草坪草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禾草内生真菌具有增强禾草的抗病虫害和环境适应性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内生真菌在草坪草改良中需解决毒性、侵染方法、侵染率、种子保存和寄主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凌海波 《蔬菜》2004,(8):23-25
果蔬贮运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病变腐烂现象,造成贮藏损失。病害发生的种类概括起来可分为2大类:一是由于贮运环境条件不适宜引起的生理病害,如冷害、冻害、气体伤害和药害等;二是由于病原菌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此外还有由于挤压、撞击等外部机械力及虫害造成的机械损伤。其中尤以侵染性病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而生理病  相似文献   
10.
吴风华 《食用菌》2004,26(3):41-42
近几年我国鸡腿菇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发生小菇萎缩、黑头、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上造成小菇的成批死亡,给广大菇农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笔者在指导菇农生产过程中,针对死菇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