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海燕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0(1):20-25
家庭农场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北京山区家庭农场根据山区地形特点分为丘陵或平原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浅山区"精品农业+观光农业"、中山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深山区和水源涵养区"创意农业+生态旅游"四种发展模式.家庭农场发展中还存在耕地分散、集体林权确权制度不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水平较低、人才和资金短缺等问题,解决的对策包括完善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流转、生态农业技术统一规划、推进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即家庭农场呈现出经营规模差异较大、经营效益较好、发展速度较快等特征,其发展面临着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有强烈愿望发展家庭农场等大好机遇,但也面临着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缺失、资金短缺等严峻的挑战。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与经验及启示,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了要明确确定土地权属关系、着力构建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加强家庭农场金融扶持政策创新、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家庭农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4.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已经成为生态农业中重要的生态养殖模式,基于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定义与概述,总结了其基本模式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意义,为生态农业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信息化、集约化、机械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福建发展家庭农场的状况进行调研后,叙述了家庭农场对农民增收致富产生的显著作用,并分析了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因地制宜,选择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综合实力,确保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种养结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家庭农场建设在我国由于刚起步,尚处于试点和摸索阶段,家庭农场建设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土地分散、资金短缺、保障缺失、缺少人才、服务滞后等方面。该研究在分析各类薄弱环节的基础上,从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加强金融支持、提高职业素质、提供社会保障、加大公共投入、注重规范运作等方面提出了家庭农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又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迅速的发展。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发展水平整体上位于全国前列,但是省内的各个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水平又处于不同的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家庭农场所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通过对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发现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土地流转问题、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设施农用地审批难、融资过程中的抵押担保问题、雇工问题等,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土地流转模式、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适当放宽设施农用地使用比例、解禁土地使用权抵押的限制、完善人身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对传统家庭经营形式的继承与转化,对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适应与调整,更在内容上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需求,是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国内有关这一经营形式的相关政策在历经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后开始逐渐明晰,但当前家庭农场在融资、保险、竞争、政策、培训等领域还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了推进家庭农场发育的具体策略,包括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