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8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林业   461篇
农学   587篇
基础科学   163篇
  495篇
综合类   4105篇
农作物   433篇
水产渔业   325篇
畜牧兽医   1180篇
园艺   476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825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赖草Fe-SOD EST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根际水分胁迫、脱落酸(ABA)和聚乙二醇(PEG)三种不同诱导方式,从干旱胁迫前后的赖草叶组织中提取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单一片段,PCR产物经胶回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赖草EST序列长207bp,其编码的60个氨基酸与多种植物Fe-SOD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992.
将临床收集确诊的40只细小病毒病犬分为黄芪多糖组和常规治疗组,对黄芪多糖是否具有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作用进行试验研究,并以犬血常规变化来检验其疗效。结果表明:细小病毒病以2~5月龄犬发病较多,并以肠炎型为主。犬感染细小病毒后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值范围。黄芪多糖能够升高病犬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除红细胞数外,在治疗第6天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黄芪多糖能够升高病犬血清中SOD的活性,治疗第6天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能够降低病犬血清中MDA的含量,在治疗第6天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近。黄芪多糖组治愈率为90%,常规治疗组治愈率为70%。  相似文献   
993.
将临床收集确诊的40只细小病毒病犬分为黄芪多糖组和常规治疗组,对黄芪多糖是否具有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作用进行试验研究,并以犬血常规变化来检验其疗效.结果表明:细小病毒病以2~5月龄犬发病较多,并以肠炎型为主.犬感染细小病毒后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值范围.黄芪多糖能够升高病犬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除红细胞数外,在治疗第6天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黄芪多糖能够升高病犬血清中SOD的活性,治疗第6天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能够降低病犬血清中MDA的含量,在治疗第6天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近.黄芪多糖组治愈率为90%,常规治疗组治愈率为70%.  相似文献   
994.
为推广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苗有效免疫,在前期开展"猪瘟疫苗(脾淋源)、猪O型口蹄疫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有效免疫试验"确定新的免疫程序基础上进行扩大试验,进一步验证猪瘟疫苗1头份免疫剂量足以产生可靠的免疫保护;先免疫接种猪瘟疫苗,1周后免疫接种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二者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适宜在农村散户中使用;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相互之间干扰较大,猪瘟病毒抗体产生时间推迟,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细菌人工染色体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DNA克隆载体系统,具有操作简单、遗传稳定、容量大等明显的优势。论文主要综述了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系统在基础研究、基因治疗及病毒载体疫苗等反向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6.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甜菜抗性生理特征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对低磷胁迫抗性各异的3个甜菜品种:品20、品17和品14,在人工培养室内采用沙培试验法,研究了甜菜抗耐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限制了甜菜对磷的吸收,导致植株含磷量和生物产量显著下降;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品14降幅最大,品17次之,品20最小。与足磷处理(P 100μmol/L)相比,低磷胁迫后甜菜品种间体内抗性生理特征差异显著。其中,品14和品17的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品20的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极显著下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叶片中Mg2+-ATPase活性降低,不同品种降幅各异,从小到大依次为品20品17品14,其中品20与后两者间的差异均达显著。品20和品17体内的钙调素(CaM)含量显著增加,而品14变化不明显,其相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品20品17品14,差异显著,与品种自身抗磷胁迫能力顺序一致。不同磷素营养条件对甜菜抵御外界不良环境有较大影响,叶片在受到热伤害时,抗磷胁迫能力较弱的品14和品17在低磷胁迫时质膜损伤率显著增加;而抗磷胁迫能力较强的品20叶片质膜的损伤率显著下降,抗热能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97.
蓖麻蚕滞育与过氧化氢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蓖麻蚕滞育的机理,研究了蓖麻蚕蛹H2O2代谢的变化,并比较了在5℃冷藏滞育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常温环境蓖麻蚕蛹期的H2O2含量呈减少趋势,第3~5天急速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第5天出现活性峰,故蛹期第3~5天是蓖麻蚕生理变化的一个敏感时期。第3天开始蛹滞育条件5℃冷藏,雄蛹在30 d前后、雌蛹在80 d左右H2O2含量出现快速改变;SOD和CAT活性一直呈下降趋势,但自30 d开始CAT活性出现快速下降过程,5℃冷藏30 d是蓖麻蚕蛹H2O2代谢的临界期生理时间,这与蚕蛹的30 d冷藏阈值时间吻合。  相似文献   
998.
氯化钠胁迫对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研究了氯化钠(NaC l)胁迫下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酶谱,分别测定其酶活力。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 l胁迫时,桑树叶片SOD的活性升高,CAT活性稍有降低,在高浓度NaC l胁迫时桑树叶片SOD活性降低,CAT活性随NaC l浓度增加活性升高;随着NaC l胁迫时间的延长,SOD的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在胁迫初期降低,随NaC l胁迫时间延长活性升高,胁迫超过一定时间后活性降低。同工酶酶谱分析显示,在NaC l胁迫下桑树SOD、CAT同工酶酶谱不仅有活性的变化,也有谱带的消失和新的谱带形成。  相似文献   
999.
中华鲟是处在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之间的中国古老的珍稀鱼类之一,但在人工繁殖和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疾病的危害,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免疫调控,为其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单个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分子(SIGIR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的2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元件。本研究鉴定了中华鲟的SIGIRR和TRAF6的同源物,分别命名为ASDIGIRR (Acipenser sinensis DIGIRR)和ASTRAF6 (A. sinensis TRAF6),并研究它们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和Poly(I:C)诱导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SDIGIRR和ASTRAF6在健康鲟的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分别在肠道和头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用Poly (I:C)孵育中华鲟脾脏细胞后,ASDIGIRR在3 h时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在6 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后在24 h显著上调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调,至48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STRAF6在6 h达到最高表达量,维持到24 h后再下调,48 h时下降至最低水平。研究表明,ASDIGIRR和ASTRAF6在中华鲟抵御病原入侵的免疫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9012AB是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其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ms3ms3ms4ms4)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espesp)互作控制。为提高其不育系及同型临保系的选育效率,本研究以9012B和T45为基本材料,构建分离群体,鉴定与esp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筛选了1 024对引物组合,鉴定出5个与esp相引相连锁的AFLP标记(L1、L2、L3、L4和L5),2个与esp相斥相连锁的AFLP标记(L6和L7)。所有标记位于esp位点的一侧,L6和L7与Esp基因共分离。其中,L1、L6和L7转化成SCAR标记SCL1、SCL2和WSCL3。在20个基因型已知的验证群体中检测,SCL1、SCL2和WSCL3的准确率分别为90%、100%和100%。结果表明三个SCAR标记可用于9012AB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