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74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1197篇
林业   1843篇
农学   1005篇
基础科学   1002篇
  3757篇
综合类   9465篇
农作物   757篇
水产渔业   735篇
畜牧兽医   3098篇
园艺   503篇
植物保护   499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718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789篇
  2015年   828篇
  2014年   1042篇
  2013年   997篇
  2012年   1285篇
  2011年   1358篇
  2010年   1176篇
  2009年   1225篇
  2008年   1221篇
  2007年   1091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478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250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从1986年至1990年于我所松浦试验场,用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红镜鲤、散鳞镜鲤、德国镜鲤和柏氏鲤进行了种间、种内14个组合的杂交,系统观察了不同组合亲本和杂种F_1在鳞被、体色、体型、生长、成活率、抗寒力、抗病力和起捕率等8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其杂种优势强度,结果是.(1)鲤鱼种内异源杂交几乎所有的杂交组合的杂种F_1都表现出生长优势和对环境抗性的增强,其大小随亲本的亲缘远近和鳞被、体色、体型等性状间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品系间杂交,杂种生长的优势率在10%左右;品种间杂交,单交种的生长优势率在15—30%,三杂交种的生长优势率在30%以上。在抗寒、抗病、成活率等抗性上,表现出受其中一个亲本的影响,且有明显的母本效应,并可遗传传递给杂种后代。鳞被、体色、体型的基因效应,对杂种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鲤鱼种间杂交几乎不表现杂种优势,其特点:是柏氏鲤和黑龙江野鲤两个野生种间杂交,成活率、抗寒力强烈的表现不亲和性;而柏氏鲤与家养种间的杂交,表现一定的亲和性。亲本和杂种F_1的鳞被、体色仍表现显隐性关系,而体型、抗寒、抗病、成活率、起捕率等受柏氏鲤种质的强烈影响。获得抗寒力的杂种,在第二代时抗寒力明显消失,说明基因转移和整合的不稳定性。用柏氏鲤与散鳞镜鲤杂交的杂种F_1与另一抗寒很强的杂种F_1(黑龙江野鲤♀×红镜鲤♂)的双杂交种F_1,抗寒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42.
坞道是船舶上下坞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船体强度和船舶的安全,因此对坞道必须有合理的设计与施工,以确保坞道有较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943.
《渔业现代化》1975,(1):28-33
随着我国造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工程塑料在船舶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塑料管在船舶上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44.
采用改进的动态顶空技术捕集、浓缩鱼油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中45个成分,结果表明。其中14个为饱和、不饱和醛类,8个为饱和、不饱和酮类。这些物质被认为是形成鱼油异味的主要成分。通过GC分析评价鱼油储藏过程中的感观变化和氧化,结果表明,GC分析的总峰面积能够指示鱼油的气味强度和氧化程度,并和感官检验结果一致。凹凸棒黏土处理鱼油取得较好脱色脱臭效果,其脱色脱臭效率分别为86.2%和84.1%。  相似文献   
945.
研究5种收割强度对粉绿狐尾藻生长和水质的影响,为沉水植物调控管理提供参考。设不收割组作为对照组,收割组收割强度分别为株高的15%、30%、45%、60%和75%。将收割的植物称量干重和鲜重,统计株高、分枝数,测定新生枝条的恢复长度。每次收割前1 d对所有处理组的水样进行水质测定。结果表明:(1)收割对粉绿狐尾藻枝条生长恢复和株高影响显著(P<0.01)。对照组最终株高最高,达到187.0 cm,并在水面形成冠层。第1次收割后20 d,低强度(15%和30%)收割组恢复或超过收割前水平,中强度(45%)收割组枝条全部恢复,但高强度(60%和75%)收割组的恢复率明显低于低、中强度收割组,恢复率分别为80.68%和62.00%。第2次收割后20 d,15%和30%收割组的粉绿狐尾藻全部恢复,45%收割组的恢复率为91.44%,高强度收割组的恢复率明显降低,恢复率分别为76.09%和42.22%,至实验结束时高强度收割组都未恢复。随着收割频次的增加,枝条恢复的时间延长。(2)收割减少了粉绿狐尾藻分枝数。对照组分枝数最高,达到6.9枝/株,15%~75%收割组分别为4.3、4.0、3.6、2.2和1.8枝/株。(3)收割显著降低了粉绿狐尾藻的生物量(P<0.01)。15%~75%收割组的生物量分别下降为对照组的10.11%、3.23%、2.47%、2.29%和0.80%。(4)粉绿狐尾藻收割对水质影响显著。收割后,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降低,且收割强度与收割次数对氮磷浓度影响显著(P<0.01)。与第1次收割相比,第2次收割后,15%收割组总氮、总磷浓度分别较前次下降13.63%和24.82%,30%收割组下降12.90%和22.87%,45%收割组下降8.24%和25.04%,高强度(60%和75%)收割组下降6.66%和34.91、9.64%和17.64%。收割强度会对水体中悬浮颗粒物(SS)和叶绿素(Chl-a)有影响,高强度收割使得水体中的SS和Chl-a含量明显升高。收割对控制粉绿狐尾藻生长效果明显,结合水质指标,以低强度收割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946.
<正> 一、前言青鱼是我国传统养殖鱼类中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近几年来捕捞强度增加,某些水域遭到污染,螺、蚬、河蚌等资源显著下降,影响了青鱼养殖生产的发展。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用精饲料养鱼有一定困难,因此扩大饲料来源、减少精饲料的用量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像青鱼这类肉食性鱼类如能有效地利用一部分农作物的剩余物(像秸秆、壳、皮等)和青草资源,对发展鱼类养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7.
选取平均体重为4.05 g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鱼种108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置1个1.6 m×1.2 m×1.4 m的养殖池饲养。采用3×3析因试验,研究赤眼鳟鱼种对配合饲料中钙磷的需要量及适宜钙磷比。钙和磷各分别设3个水平:0.6%、1.2%和1.8%,共配制9种试验饲料喂养45 d。结果表明:饲料中钙、磷的交互作用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钙、磷的交互作用对饲料系数和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钙水平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磷水平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赤眼鳟对钙、磷的需要量分别为0.6%~1.8%、1.2%~1.8%,而适合赤眼鳟生长的钙磷比为1∶1~1∶3。试验各组赤眼鳟肌肉的钙、磷含量及钙磷比以及脊椎骨的钙磷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饲料中钙水平对赤眼鳟脊椎骨中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骨中钙、磷含量均随饲料中钙水平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48.
<正>动物钙磷代谢障碍疾病是动物生长和生产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的一种常见病。此病发生在幼畜和幼禽时称为佝偻病;发生在成年动物时称为骨软病。病理特征是幼畜禽成骨细胞钙化作用不足,持久性软骨肥大及骨骺增大的暂时钙化不全和成年动物骨质的进行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对含有元素磷的水体中鱼类的血清胆碱酯酶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元素磷对上述两类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抑制率为40%~70%时,即可导致鱼类亚急性中毒死亡。结果表明:元素磷不但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而且是一种稳定的可积累的毒物,它能破坏鱼类的肝细胞,抑制正常代谢,造成神经毒性,以致引起鱼类的亚急性和慢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950.
本文以不同质量的鱼及生产出的鱼油为原料,研究了鱼体质量对鱼油组成及氧化特性的影响。氧化程度即鱼油的化学发光强度随鱼体质量下降而上升。化学发光强度与EPA、DHA含量无明显关系。随鱼体质量下降,鱼油颜色由浅而深,且共轭二烯系含量,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二酯含量增加,鱼油中甘油三脂与鱼体总挥发性氨基氮呈负相关,由低质鱼生产的鱼油较易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