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6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品种(系)为主区因素、密度为副区因素,研究7个4X—2X选系(A1~A7)及其4X亲本东衣303(A8)以及密度(B1~B3)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品种(系)间在小区总量、小区块茎数、小区商品薯重、小区商品薯数方面差异极显著。A6品系小区块茎数极显著的低于东农303,但小区总产、小区商品薯重、小区商品薯数和东农303差异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对小区总产和小区块茎数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的水平,但对小区商品薯重和小区商品薯数没有显著的影响。较高密度下(B1,株距30cm)小区总产和小区块茎数极显著高于B2(株距35cm)和B3(株距40cm)。在小区块茎数方面,品种(系)×密度互作显著。  相似文献   
92.
2013~2015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和生理小种组成上研究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试验材料采自2013 ~201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和佳木斯地区马铃薯大田.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在132株菌株中,A1交配型占总菌株68.18%,A2交配型占总菌株31.82%;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27株菌株中,敏感性菌株、中抗菌株、高抗菌株分别占17.32%、4.72%、77.95%;在84个晚疫病菌株中,共鉴定出37个生理小种类型,生理小种类型趋于复杂,其中优势小种为1.3.4.7.9.10.研究可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以2005、2006、2008年采集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17份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和2006年采集于黑龙江省8个地点的46份菌株(均为A1交配型)为试验材料,利用21对EST-SSR引物,分别对菌株与采集年份以及菌株与地理来源的相关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地点采集的晚疫病菌株与采集年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相同年份采集的晚疫病菌株与地理来源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对2008年采自黑龙江省4个地点8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类型的鉴定。结果表明,小种3.4.7.11出现频率达33.73%,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是2008年黑龙江省的优势小种。从小种的组成来看,复合型毒力基因生理小种占据了主导地位,小种3.4.5.6.7.8.9.10.11含有的毒力基因数目最多,单毒力基因的生理小种只有3号小种,同时也发现了不含毒力基因的0号小种。从小种的毒力基因组成来看,毒力基因vir3、vir4、vir7、vir11出现频率较高,均达50%以上,分布广泛,其次为毒力基因vir8和vir10,而vir5和vir9出现频率低,低于30%,没有发现vir1、vir2毒力基因。牡丹江和海伦的小种组成比较复杂,加格达奇和哈尔滨的小种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95.
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黑胫病是国内外马铃薯产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根据Potato Black Leg序列,设计出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的引物,对10种供试菌株进行了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好,可以将马铃薯黑胫病菌和其它马铃薯常见病害相区分;灵敏度较高,可检测出最低的黑胫病菌浓度为3.6~3.9 cfu.mL-1;而且检测时间仅用4 h,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该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马铃薯黑胫病菌的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96.
为评价马铃薯耐盐性,筛选耐盐种质资源,本研究以164份二倍体马铃薯杂种后代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NaCl胁迫处理,测量盐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杂交后代和亲本的芽长、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6个形态指标,然后运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以亲本为对照,比较综合评价D值,筛选出26个耐盐无性系和10个盐敏感无性系;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分别聚类分析,166个无性系均被分为4个耐盐性不同的类群,表明可以分别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进行聚类,筛选出在同一类群中共同包含的无性系,提高耐盐评价的精确性;后代无性系根长相对值平均值较高(62.5),且聚类分析后,第一类群和第二类群的根长相对值的差异较小,说明根长不是理想的形态筛选指标,可以考虑用主根数替代根长,作为耐盐筛选的形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为快速评价大量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和马铃薯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97.
荷兰马铃薯新品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从荷兰引进10个组合1 000多粒实生种籽。2003年在加格达奇种植实生苗世代,并开始选择。至2008年入选品系9个。2009年进行田间试验,以克新13号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评价这9个品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植物学性状、生育期、块茎性状、产量、商品性及其抗病性。9个品系的生育期在67~79 d之间。其中6个品系的产量高于对照,以品系22-32-20-34产量最高,折合每667 m2产量为2 751.32 kg。这些表现优良的品系可以提交参加省区域试验或作为亲本材料用于下一轮育种。  相似文献   
98.
马铃薯品种综合评价灰色方法的简化计算严红,吕文河(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同多元回归、多级通径分析等统计方法相比,当试验的重复次数或样本含量很小时,由邓聚龙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对马铃薯区试品种的综合评价显示了很大的优势.文(1)曾试图采用其...  相似文献   
99.
俄罗斯马铃薯资源在黑龙江省的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评价标准,于2005年和2006年在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生区克山县,对来自俄罗斯和我国的共24份马铃薯材料进行了两年的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05年表现抗病的材料有13份,2006年抗病材料有6份,两年均表现抗病的材料共5份;来自俄罗斯的抗病材料较国内的抗病材料所占比例较高。2006年抗晚疫病材料数量的下降,与晚疫病菌毒力基因类型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0.
施氮水平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施氮水平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生育期相近的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和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试验材料,施氮量设0、75、150、225和300kg/hm~2共5种处理,在收获后,分别测定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淀粉直支比,探讨施氮水平对这些性状的影响规律。施氮量在0~300kg/hm~2时,‘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施氮量在225kg/hm~2时,块茎产量最高;而‘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产量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个品种块茎干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降低变化;而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75kg/hm~2时,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达到最高。2个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150kg/hm~2时获得较高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一直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而块茎的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225kg/hm~2时获得较高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