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4篇
园艺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国外种质资源创造的20 份高世代马铃薯无性系为试材,以尤金为感病对照,克新18 号为抗病对照,采用自然 病圃和人工接种的鉴定方式进行疮痂病抗性评价,利用SSR 分子标记分析试材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对比SSR 遗传相似性系 数聚类结果和试材抗病性分类结果,探究利用SSR 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疮痂病抗病资源的可行性。从试验地土壤和感病块茎 共分离纯化具有链霉菌特征的菌株278 份,其中240 份来自于块茎,38 份来自于土壤。具有致病力的菌株127 株,经鉴定 全部属于Streptomyces scabies 菌种。试材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可分为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4 个类型。人工接种与 自然病圃抗性鉴定结果存在极显著相关(R2=0.946 7)。抗病类型与感病类型通过SSR 遗传相似性系数聚类大致可以区分。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致病疫霉EST-SSR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agne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最严重病害。试验以致病疫霉菌株HH06-23为模板,以Pi08N为引物,研究致病疫霉EST-SSRPCR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成分和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为:25ng模板DNA,0.5mmol·L-1dNTPs,2μL10×Buffer(Mg2+Free),1.75mmol·L-1MgCl2,15pmol引物,1.2UTaqDNA聚合酶,加ddH2O至20μL;同时确定引物退火温度为63℃。PCR体系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致病疫霉EST-SSR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适合进行致病疫霉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致病疫霉EST—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agne de BaT)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最严重病害。试验以致病疫霉菌株HH06—23为模板,以Pi08N为引物,研究致病疫霉EST—SSR PCR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成分和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为:25ng模板DNA,0.5mmol·L^-1。dNTPs,2μL 10×Buffer(Mg^2+ Free),1.75mmoL·L^-1 MgCl2,15pmol引物,1.2U Tap DNA聚合酶,加ddH2O至20μL;同时确定引物退火温度为63℃。PCR体系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致病疫霉EST—SSR 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适合进行致病疫霉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温度预处理对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始二倍体栽培种Solanumphureja-S.stenotomum(PHU-STN)杂种无性系BD10-7和BD29-1的花药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预处理对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过程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的影响。预处理采用4℃低温、35℃热激分别进行暗培养24h、48h、72h,预处理后在22℃条件下进行花药培养,以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指标探求最佳的预处理方法和水平。结果表明:4℃低温预处理48h后接种花药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两个材料接种后进行热激处理愈伤组织诱导率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二倍体马铃薯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经12次轮回选择适应长日照的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Solanum phureja,PHU)与窄刀薯(S.stenotomum,STN)杂种(PHU-STN)耐盐无性系BD54-8和盐敏感无性系BD57-3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受盐胁迫后叶部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BD54-8和BD57-3的试管苗培养在含有NaCl浓度为0、30mmol·L-1的MS培养基,采用H-765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表明,BD54-8和BD57-3在未经盐胁迫时,细胞膜、叶绿体及线粒体均保持完整,超微结构没有差异。耐盐无性系BD54-8经盐胁迫后,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仍清晰可见,超微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盐敏感无性系BD57-3经盐胁迫后,细胞膜受到严重破坏,叶绿体外形受损,内部出现空泡化现象,线粒体外膜模糊、嵴减少。由此可知,耐盐无性系BD54-8比盐敏感无性系BD57-3受到的破坏轻,细胞膜、叶绿体及线粒体可作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的细胞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有着丰富的二级基因库(Secondary gene pool),如何客观地定义马铃薯种,划分它们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明确各个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马铃薯种质资源改良和育种工作非常重要。1990年Hawkes把Petota组分成21个系,其中有227个结块茎的种(包括7个栽培种)和9个不结块茎的种。分子数据表明,Hawkes的分类系统过细。2009年Spooner等认为Petota组应重新划分为3个进化枝,其中含有110个结块茎的种,至于栽培种,2007年Spooner等认为可以重新划分成4个种:S.tuberosum(其中含有2个品种类群,Andigenum和Chilotanum),S.ajanhuiri(二倍体),S.juzepczukii(三倍体),S.curtilobum(五倍体)。  相似文献   
7.
评价适合选育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杂交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以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纷纷建厂,对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根据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6项选育指标(炸制品质、薯形、产量、大中薯率、抗病性、熟期),对14个马铃薯杂交组合进行单个指标的评价和组合的级别评价,最终确定组合F81109×B5141-6、B5141-6×F58050、F67128×F61101、F49013×F61101、F71002×F59103可作为选育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有前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正> 在20世纪,马铃薯种薯生产的许多改进方法和病原测试技术都取得了稳步的进展。在这世纪前,荷兰和德国的科学家表明除去表现出卷叶、斑驳,皱缩和马铃薯退化的其它症状的植株能改善种薯的产量。在1908年,人们认识到了整薯播种的价值,即使今天这也是一种广为接受和利用的方法。虽然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主要栽培作物玉米,大豆和小麦为研究对象,根据作物生长速度曲线,求出光能利用系数的时间动态过程。提出用生长季>10℃(小麦用>5℃)积温的分布,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并对其进行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订正,给出了计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二倍体和四倍体栽培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9份二倍体栽培种杂种(Solanumphureja×Solanumstenotomum,PHU-STN)无性系,9份美国四倍体品种(系)和国内栽培品种东农303进行了主要品质性状(干物质、维生素C、粗蛋白质、还原糖)的分析。结果表明,二倍体栽培种PHU-STN无性系与四倍体品种(系)在干物质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上有明显差异,在维生素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上差异不明显。其中,二倍体栽培种L5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为20.47mg/100g鲜薯,L14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25%,L9的干物质含量最高,为36%,L2和L14的还原糖含量最低,均为0.08%;另外,综合评价来看,L1、L2、L5、L9和L12的品质性状优良,均好于四倍体的材料,并且明显好于国内栽培品种东农303。这些材料对于解决我国马铃薯产业中存在的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