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亚洲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在玉米雌穗不同发育期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程度的影响,分别在春播和夏播玉米吐丝、灌浆和乳熟期,以亚洲玉米螟为试虫,以轮枝镰孢菌为供试菌,单独或复合接种侵染。结果表明,无论春播还是夏播玉米,镰孢穗腐病病情指数均以复合处理最高,为31.57~88.80,单独接虫处理为16.27~55.00,单独接菌处理为19.02~59.47;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程度受玉米雌穗发育期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的影响,其玉米螟为害级别为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受螟害的介导作用,春播玉米雌穗被害率、螟害级别和镰孢穗腐病的发病率均显著重于夏播玉米,但夏播玉米镰孢穗腐病的病情指数高于春播玉米。螟害的介入明显加重了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严重程度与雌穗发育时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绿僵菌对蝗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绿僵菌是农林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虫生真菌之一,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已记载的寄主昆虫超过200种。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作为蝗虫的重要生防真菌,它对多种蝗虫防效显著,其中对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防效达88.1%。关于该真菌对非目标无脊椎动物的影响,尤其是对蜜蜂、家蚕及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试验研究了黄绿绿僵菌对草原蝗虫天敌及其种群动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3.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试验材料,对SSCP分子标记体系的电泳条件、温度、变性时间、上样缓冲液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恒温,7W恒功率下,上样缓冲液中不添加甘油、用量为PCR产物体积的0.5~3.5倍,变性温度95℃或98℃,变性时间10~15min,电泳缓冲液为1×TBE,电泳16h,为SSCP分子标记体系最佳的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94.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是农业昆虫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总结了本门课程存在的问题,课程组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昆虫学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春玉米上人工模拟亚洲玉米螟自然发生情况,玉米螟为害主要影响单穗净重、百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虫和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沈单16号玉米1代接虫为害最重,产量损失为17.72%;丹玉39号玉米1、2代复合接虫为害最重为14.61%。接卵0、0.5、1、2、4块/株之间单穗净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6.
白蛾周氏啮小蜂雌蜂繁殖力与发育期及个体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我国重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蛹作为繁殖寄主,通过解剖利用该寄主繁殖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不同发育期(0~72h)的卵巢,观察统计雌蜂个体大小、怀卵量、逐日产卵量,进行雌蜂繁殖力与发育期及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羽化初期(0~4h),卵巢中的卵都已形成,但都处于未成熟状态;随着雌蜂发育期的变化,其卵不断成熟,雌蜂羽化24h后成熟卵量接近其卵巢容纳量,此时即可产卵。产卵高峰集中在前2d,第1d的产卵量占整个成虫期总产卵量的51.7%,第2d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34.1%;产卵可持续到第5d。怀卵量随着雌蜂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呈线性正相关。个体大小可以作为评估白蛾周氏啮小蜂生殖潜能高低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7.
烟蚜茧蜂畸形细胞对寄主生理代谢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研究畸形细胞对寄主蚜虫的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自身的发展变化。【方法】分别采用Folin-酚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薄层层析法和索氏抽提法测定寄生和未寄生寄主血淋巴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成、糖类含量和脂肪含量变化。【结果】寄生寄主与未寄生寄主相比,生理代谢受到抑制。血淋巴蛋白和甘油酯含量随日龄逐渐增加到第3天达最大后下降,而糖含量逐渐降低,分析是畸形细胞分泌和合成的结果。同时,经SDS-PAGE电泳显示,血淋巴中新出现15.9kDa和51.1kDa两种特异的蛋白质。【结论】通过对寄主血淋巴主要成分的分析,烟蚜茧蜂畸形细胞对寄主的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8.
微黄青霉ZF1及其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前期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1株具有生防效果的微黄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ZF1,进一步分析其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效果,以及其培养滤液与化学药剂混配的抑菌能力和对玉米叶片、籽粒的侵染能力,明确该生防菌的开发利用价值,为防治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微黄青霉ZF1对禾谷镰孢的抑菌能力,微黄青霉ZF1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的抑菌作用;通过玻璃纸法测定微黄青霉ZF1次生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菌落生长的影响;比较咯菌腈、微黄青霉ZF1菌株培养滤液及咯菌腈和培养滤液混配3个处理对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在5叶期和乳熟期检测微黄青霉ZF1对玉米叶片和籽粒的侵染能力。【结果】微黄青霉ZF1能够明显抑制禾谷镰孢生长,抑制作用达到81.33%,抑菌面积为16.21 cm2;去玻璃纸PDA培养基上,ZF1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55.46%;菌株培养滤液稀释10、20、50和100倍后对禾谷镰孢菌抑制作用分别为81.04%、64.46%、22.67%和1.12%,但微黄青霉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菌丝形态影响不明显;咯菌腈和微黄青霉菌培养滤液复配后对禾谷镰孢的抑制作用比二者单独使用有所增强,咯菌腈抑制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5值分别为0.0162和0.5287 μg·mL-1;10%微黄青霉菌培养滤液和0.5 μg·mL-1咯菌腈对禾谷镰孢的抑制率分别为86.45%和95.13%,二者复配后降低了对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5值,延长了作用时间,EC50和EC95值分别为0.0023和0.4011 μg·mL-1,培养4 d后咯菌腈抑菌作用丧失,而0.5 μg·mL-1咯菌腈与10%微黄青霉菌培养滤液复配后较0.5 μg·mL-1咯菌腈单独作用时间延长了10 d。接种微黄青霉至玉米叶片和受伤的玉米籽粒,仅在叶片表面和伤口处产生微寄生霉层。【结论】微黄青霉ZF1菌株及其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咯菌腈和培养滤液复配对禾谷镰孢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咯菌腈的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微黄青霉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为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的防治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和羽化等情况。【结果】抗生素诱导下,从F2代开始出现雄蜂,经诱导获得的雄性与正常雌性、诱导获得雌性交配可以产生后代,且20个后代群体都有雄性个体出现;25℃恒温下,与雄性交配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数和未交配的相比显著降低,到F7代恢复正常,只有交配的F2、F4后代出现个别雄蜂,其它世代和未交配所有世代均未出现雄蜂。而32℃高温下,交配与未交配至F5代所有羽化个体全为雄蜂。【结论】不同温度下与雄蜂交配不会改变Wolbachia感染引起的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抗生素处理和持续至少20 d的32℃高温是改变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0.
为降低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5-5B液体培养基的造价,使之适合规模化生产,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5-5B菌株液体培养基的组分配比进行了重新配比和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各组分中,玉米淀粉对产菌量影响最大;优化后的培养基5个组分的最佳水平编码分别为0,1,2,1,-2,即玉米淀粉3.0 g·(100mL)-1,黄豆饼粉2.0g·(100mL)-1,酵母粉2.5 g·(100mL)-1,鱼粉2.0 g·(100mL)-1,蛋白胨0.1 g·(100mL)-1.此培养基的优化配方可应用于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