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快速有效地检测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本研究利用已制备的大豆花叶病毒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及其单克隆抗体,通过优化ELISA条件为:检测材料抗原包被酶标板37℃1 h,检测抗体工作浓度125 ng/mL,孵育60 min,酶标抗体工作浓度100 ng/mL,孵育30 min;SMV CP蛋白最低检测限为3.23 ng/mL;该方法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3%,重复性良好;运用上述检测条件与RTPCR检测方法对田间样品进行随机检测,结果显示一致率高达94%。S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成功建立,为SMV快速检测试剂盒及试纸条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选择克百威、丙硫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3种杀虫剂作为种衣剂有效杀虫成分,每种杀虫剂设置1%、2%、3%、…10%共10种浓度梯度,春天播种期进行玉米包衣播种,20 d后调查苗期植株的根长、根数、叶数和株高,验证3种杀虫剂不同浓度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安全性。结果表明:在10%浓度以下,3种杀虫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玉米苗期生长均未产生药害,植株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3.
2007年吉林省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相应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7年8月19日到9月15日对吉林省全省9个地区25个市县乡镇大豆生产田,省大豆区试、生试大豆田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调查和病样采集。结果表明:近年由于气候的原因,大豆霜霉病和大豆褐斑病中等偏重发生,大豆蚜虫个别地区大发生。依据调查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大豆病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通过子粒注射法和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初期至乳熟后期间隔 5~127 d接种 3个不同玉米品种,明确东北地区玉米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结果发现,禾谷镰孢在玉米吐丝期至乳熟期均能侵染玉米子粒和花丝。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12 d内接种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6 d以后接种的处理;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 1~5 d内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2 d以后接种的处理。子粒注射法的抗性鉴定结果为吐丝 1 d接种的果穗表现为感病,吐丝 5~12 d为中抗或抗病,吐丝 16 d之后为抗病或高抗;花丝通道法接种的结果为吐丝 1 d为中抗或抗,吐丝 5 d及以后为抗或高抗。结果表明,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0~15 d左右接种发病稳定、抗感差异明显、鉴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板混菌法对土壤病原菌进行分离,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玉米田土壤病原菌数量分布与病害相关性。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田的致病菌数量较常规农田有较大幅度提高,并随耕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保护性耕作土壤真菌种类主要分为4大类,其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为曲霉菌>串珠镰刀菌>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分离到的玉米病原菌种类主要是串珠镰刀菌、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其数量分布为串珠镰刀菌>腐霉菌>禾谷镰刀菌。保护性耕作田中的玉米苗期病害发生程度重于常规农田,随保护性耕作年限的延长病害呈明显加重趋势。保护性耕作方式能加重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程度,但有减轻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锦紫苏类病毒的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无明显症状表现的11株锦紫苏叶片中抽提低分子量的RNA,经Return-PAGE、RT-PCR和Dot-blot hybridization检测,结果表明11株锦紫苏全部带有锦紫苏类病毒(Coleus blumei viroid,CBVd)。将部分PCR产物克隆到pGEM-3Zf(+)载体上并进行DNA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所克隆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Q178395、DQ178396、DQ178397、DQ178398和DQ178399)与GenBank中报道的锦紫苏类病毒1号(CBVd-1)序列同源性为85.23%~99.20%。从市场上购买的锦紫苏种子经Return-PAGE和RT-PCR检测不携带锦紫苏类病毒。这是中国发生的锦紫苏类病毒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种衣剂添加芸苔素内酯预防玉米冷害药害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11%福·戊种衣剂中添加不同浓度的0.1%芸苔素内酯(BR),对九单48和东单213进行包衣处理,利用智能光照培养箱和田间错期播种,检验不同包衣处理对低温冷害的防御能力.结果表明,人工控制温度条件下,九单48添加最佳剂量BR出苗率为92%,未添加BR处理出苗率仅为20%,未包衣(对照)出苗率为48%.东单213添加最佳剂量BR出苗率为90%,未添加BR处理出苗率为80%,未包衣(对照)出苗率为52%.田间错期第一批播种处理中,九单48添加BR比未添加出苗率高3.83个百分点;东单213添加BR比未添加出苗率高4.94个百分点.种衣剂中添加适量BR能够有效抵御冷害药害,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9.
抗咯菌腈禾谷镰刀菌的紫外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咯菌腈的室内抗药性风险,本研究通过室内紫外照射获得抗咯菌腈突变体,分析抗性突变体对咯菌腈的抗药性、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经紫外照射5min,获得17株抗咯菌腈突变体,其对咯菌腈的EC50为72.78~290.09μg/mL,是亲本菌株的4 000~17 000倍;抗性突变频率为1.7×10-6,可稳定遗传;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最适pH均为8,与亲本菌株相同;菌落生长速度低于亲本菌株;在含有0.9mmol/L NaCl的PDA培养基中培养的菌落形态与不含NaCl的PDA培养基中的相比,亲本菌株和4号抗性菌株色素沉积减少,而1号和16号抗性菌株色素沉积增加。推测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存在中等或高等的室内抗药性风险。室内抗药性测定表明抗性突变体对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均产生了抗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吉林省玉米主要病害调查及其发生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9月对吉林省的长春、四平、延边和白城等9个地区25个市(县)、乡(镇)的生产田、吉林省区试和生试试验田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病样采集。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和灰斑病普遍发生,白城和松原地区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发病率高达100%,灰斑病发病率高达90%,未来几年可能成为吉林省主要玉米病害。2007年许多地区玉米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纹枯病、瘤黑粉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也较为普遍,甚至在某些玉米产区成为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