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7篇
  37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自动实时监测和记录林下参基地光环境的光照强度,利用TSL2561对可见光敏感特性、ATMega16L具备I2C和SPI总线功能,设计了单个主机、10个从机组成的林下参光照强度实时监控系统。主机利用通讯总线外挂10个从机,通过2~10号从机采集9个林下试验单元单点光照强度。通过5套由单个主机、10个从机组成的系统组合,实现对试验单元多点测试。利用MATLAB设计上位机控制系统,实现实时调整试验单元光照强度数据采集的采样周期,通过对比以10、20、30、40、50、60 min为采样周期获取的数据,得出30 min作为采样周期,可以真实反映数据变化趋势且采样点最少。整个系统实现了作为所测地区光照强度数据库的功能,为后续建立林下光环境预测模型和分析人参光合作用变化规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2.
人参生长的土壤理化环境决定人参的产量,良好的土壤结构能防止土壤侵蚀.试验研究了人参床土的土壤结构及持水性能,分析了老参地土壤物理性状恶化的原因,测定了人参床土颗粒组成、中千团粒、湿团粒、水稳性团聚体、微团聚体占干土重的百分含量及结构破坏率.结果表明:人参床土以物理性砂粒(>0.01 mm)为主,约占49%~63%,质地属于砂壤土.人参床土中>1 mm干团粒、0.5~2 mm水稳性团聚体、>0.01 mm微团聚体与产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床土的总孔隙度为55.78%~72.69%,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对产量影响很大.床土土壤容重、液相比例与产量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土壤容重在0.85 g/cm3左右时为最佳值,液相比例达到30%左右时为最佳值.明确了人参床土的持水特征.  相似文献   
93.
人参锈腐病菌拮抗放线菌JY36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参锈腐病拮抗放线菌JY36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斜面固体培养基为3号培养基,最佳种子培养基为4号培养基,最佳发酵培养基为6号培养基。最适发酵时间为120 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值为7。  相似文献   
94.
测定了自然林下人参叶片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净光合速率的目变化,并在人为控制叶室的条件下,测定了林下参叶片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结果表明:林内的光照强度是限制林下参生长的主要因子.在强光和匀光处,林下参叶片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表现为早晚低、中午高的规律性,并且,在此条件下两者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强光下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942 3,匀光下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903 4;在弱光处,两者的变化具有不规律性,相关性决定系数仅为0.480 2.林下的气温(Ta)、叶温(Tl)和相对湿度(RH)的变化较小,Ta一般为23.7-25.8℃,11一般比Ta高1℃;RH约为80%(早晚高、中午低);林下参叶片的蒸腾速率(Tr)为0~0.4 mmol/(m2·s),气孔导度(Gs)为0~85 mmol(m2·s),两者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决定系数为O.970 5.林下参叶片的光饱和点为80~150 μmol/(m2·s),光补偿点为3~6μmol/(m2·s).  相似文献   
95.
采用对比试验法对施用剩磁含量为0.05mT、0.1mT和0.2mT的磁化混合肥与单纯粉煤灰+泥炭+化肥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施用剩磁含量为0.05mT、0.1mT和0.2mT的磁化混合肥,对人参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害发生率降低,等级提高,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1.9%、17.6%和20.4%,皂苷含量增加11.9%、17.1%和17.4%,氨基酸含量增加6.6%、11.0%和13.2%。  相似文献   
96.
目的揭示人参花芽形态建成的内在规律性,为人参花芽分化的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参花芽分化形态。结果人参的花芽分化从芽苞原基分化开始到花芽形态建成结束经历2年的时间,当人参地上部分处于浆果红熟期时,其越冬芽的分化正处于由叶原基分化向花序原基分化转变的时期。人参花芽分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名贵中药“三七”进行多年的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分析出“三七”生长特征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多年平均产量与相关气象要素进行绝对关联度计算,从而对生长分析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三七”高产栽培的农业气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8.
人参(Panax ginseng)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不仅在临床医学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在保健食品、保健饮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参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人参栽培需要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我国只在部分地区种植,而且需要种植5—6a才能收获,年产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改进入参药材的品质和增加市场供应量,有必要利用近代生物技术开展人参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探讨人工培养工业化生产人参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以人参链格孢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人参根际土壤筛选出一株拮抗细菌YJ 3-7,结合细胞形态判断、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菌株YJ 3-7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的发酵液、菌悬液和无菌发酵液对人参链格孢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8.76%、98.27%和70.62%。离体叶片和盆栽试验表明YJ 3-7发酵液可以较好地防治人参黑斑病,防效分别为63.24%和67.92%,盆栽防效略低于多菌灵(72.81%)。除此之外,菌株YJ 3-7还能有效抑制其他8种病原真菌的生长。研究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YJ 3-7抑菌谱广,对人参黑斑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可为人参黑斑病生物防治药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人参、西洋参种质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属是五加科的一个小属,在我国人参属植物有12个种或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些资源都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在不同地区分布着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与若干优良性状的地方品种、类型,是今后发展人参、西洋参生产和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