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305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68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immunopathogenes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engue virus infections are a serious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most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of the world; Southeast and South Asia,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Dengue virus infection can be asymptomatic or causes two forms of illness, dengue fever (DF) and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 which is the severe form of dengue illness and often fatal. Pathogenesis of DHF has been analyzed, and two mechanism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sponsible. These include dengue serotype cross-reactive immune responses and virulence of the virus. The immunopathological mechanisms include a complex series of immune responses. Rapid 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cytokines, especially TNF-, and chemical mediators play a key role in inducing uniqu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HF such as plasma leakage, shock, and hemorrhagic manifestations. It is understood that the process is initiated by infection with a virulent dengue virus, often in the presence of antibodies that enhance dengue virus infection in secondary infection, and then triggered by rapidly elevated cytokines and chemical mediators that were produced by intense immune activation. However,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tir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is far from complete,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still needed.  相似文献   
92.
Porcine rubulavirus (PoRV), also known as blue eye disease (BED) of swine, causes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problems in pigs at several developmental stage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RV infection on semen production, five boars were infected with 1 x 10(6) TCID(50)/ml of PoRV strain PAC-3 and evaluated for 59 days post inoculation (DPI). Infected boars developed reproductive tract pathology that included swelling of the testes and epididymides. Analysis of the semen showed that the infection had little effect on semen production in four animals, but semen from one boar showed severe alterations in sperm concentration, motility, and morphology. When motility was analyzed in BTS-diluted semen after 24, 48, or 72 h, alterations were detected in all boars. Furthermore, viral antigen was detected in semen, the seminal plasma fraction, or sperm fraction from all boar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PoRV is excreted via semen and, therefor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s a potential route of dissemination.  相似文献   
93.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是一种能够引起鲤科鱼类急性传染性病毒病-鲤春病毒血症(SVC)的病原,一旦暴发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在欧洲的鲤鱼养殖中广泛传播,主要症状为体内出血,腹膜炎及腹水。SVCV具有囊膜,暂时列为弹状病毒科水泡性病毒属。病毒基因组为线性单股不分段的负链RNA,长11019个核苷酸,主要包含5个基因,分别编码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RNA聚合酶L。日前,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检测SVCV的行业标准是逆转录PCR法。本研究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病毒基因组及其多肽特征,病毒的分类地位以及检测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通过神经瘤细胞(NA)培养CVS-11株狂犬病病毒,并测定不同批次的病毒毒价,为优化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提供数据支持,具有实际意义。病毒培养和检测结果表明,第1次和第2次收获的病毒液病毒含量较高,在107.0FFU/0.1 mL以上,毒力为106.4~107.0LD50/0.03 mL;而第3次收获的病毒含量则较低,只有106.0FFU/0.1 mL左右,毒力为105.0~105.3LD50/0.03 mL。第1次和第2次收获的病毒液可用于制备狂犬疫苗,第3次收获的病毒液因毒价较低不适于制备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95.
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报告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30  
2007年7月我国西藏发生不明山羊疫情,国家外来动物病诊断中心对当地动物疫病控制中心送检的14只病死山羊病料和一批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利用较敏感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在11只病羊组织中检测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利用次敏感的PPRV普通RT-PCR方法,从8只病羊组织中检测到PPRV核酸。针对1号样本病原核酸N基因和F基因片段进行遗传发生分析,该病原属于4系。利用竞争ELISA试剂盒对送检的13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阳性。将1号组织样本接种Vero细胞分离病毒,透射电镜观察下,发现了500纳米左右的病毒粒子。对分离毒株进行PCR检测同样证实其为PPRV。  相似文献   
96.
枣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CzNPV)天津毒株对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小白鼠一次性灌胃处理 ,2周内未引起异常表现 ,体重增长、日饮水、日取食等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动物病理学肉眼检查均正常 ,涂血片检查 ,白细胞分类正常 ;组织切片 ,试验组与对照组肝细胞均出现轻度变性 ,肾小球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多数颗粒变性 ,个别细胞坏死 ,其他器官细胞切片均未见异常。表明CzNPV对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安全。  相似文献   
97.
甘薯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侵染甘薯的主要病毒种类、症状、传播方式以及甘薯病毒病的诊断和检测方法;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EMV)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我国甘薯脱毒研究的一些概况。  相似文献   
98.
甜(辣)椒病毒病主要是由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的,培育具有复合抗性的优良品种是防治甜(辣)椒病毒病最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方法。抗(耐)病毒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评价是培育抗病新品种的首要任务,而快速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是筛选抗源、评价育种材料和品种抗病性乃至抗病育种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1个经济适用的病毒病室内接种鉴定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甜(辣)椒CMV和TMV为病毒病毒源,研究确立了甜(辣)椒品种(系)病毒病室内接种鉴定技术。结果表明:CMV适宜接种浓度为5~10倍,最佳接种苗龄为5~6叶期;TMV适宜接种浓度为20~30倍,最佳接种苗龄为3~6叶期。甜(辣)椒品种(系)病毒病室内接种鉴定方法应主要采用单一接种技术;也可采用复合接种鉴定技术,应先接种CMV再接种TMV,混合接种鉴定技术应2种病毒按1∶1混合进行;复合接种、混合接种等鉴定技术必须建立在单一接种鉴定技术的基础上。本研究为甜(辣)椒品种(系)病毒病室内接种的规范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该方法鉴定筛选出抗病材料AB91-W22-49176、AB91-W22-48123、AB91-DL-6428、HY031-2-8-1-6、BYT-4-1-3-6-8、JFG-2-1-2-6、JF8S-1-1-5-4-8和T502-1-1-3-5。  相似文献   
99.
脱毒甘薯广薯79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脱毒广薯79和未经脱毒的广薯79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脱毒广薯79的茎叶生长势较广薯79强,表现在蔓长、分枝数和茎粗的增加;而脱毒广薯79的单株结薯数和鲜薯产量均比广薯79有明显增长,增产达27.2%,食味综合评价也比广薯79高0.3分。  相似文献   
100.
根据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3D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优化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DHV的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仅特异性扩增出DHV 46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扩增鸭瘟病毒(DPV)、鹅细小病毒(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副粘病毒(GPMV)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100 pg的DHV核酸;对6份临床病料进行RT-PCR扩增,DHV的检出率为83.33%(5/6)。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对临床病料中的DHV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