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19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籼稻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250Gy和350Gy^60Coγ射线照射杂交稻保持系Ⅱ-32B干种子,在M2群体获得2种类型的高秆隐性突变体,分别记为Ⅱ-32eB(1)和Ⅱ-32eB(2)。Ⅱ-32eB(1)与Ⅱ-32A杂交、回交,继而转育成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Ⅱ-32eA(1)具有遗传上完全解除包穗,颖花长度增加,柱头外露率提高,对“九二○”更敏感,所组配的杂交稻组合有更高的产量潜力等特点。Ⅱ-32eA(1)于1999年9月通过了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籼型中晚杂交稻若干性状的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穗长,各参试组合产量及各农艺性状均较好的有:汕优223、特优127、特优737。  相似文献   
83.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不同类型的 6个水稻品种 (系 )按双列杂交设计 (5× 6 )配制成一套包括亲本、F1和F2 3个世代的遗传群体。应用包括 3套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 ,分析了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三倍体种子、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的遗传效应均可明显影响稻米各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灌浆始期以三倍体种子和二倍体母体植株效应为主 ,灌浆中期以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为主 ,灌浆后期和成熟期以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植株显性效应为主。控制稻米可溶性糖含量表现的多种遗传效应基因在稻米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 ,共同调控着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表现。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灌浆始期和中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增长成熟期的籽粒长和厚度 ,但可增大籽粒宽度。灌浆始期的可溶性糖含量越多 ,对提高成熟期粒重越明显 ,中、后期和成熟期则明显降低粒重。灌浆始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愈多 ,会明显增加糙米直链淀粉含量 ,但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影响程度趋于减弱 ,在后期和成熟期转为负向相关。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控制着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最终稻米品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水稻穗伸出度的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85.
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谷粒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2季资料,估算水稻谷粒重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间段(t-1→t)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早季谷粒发育动态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在谷粒充实的第9~12天显性效应基因急剧增加,加性效应在谷粒充实的前期几乎不表达,后期虽有表达,但作用微小;晚季谷粒充实过程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交替影响,谷粒充实早期(第3~6天)以加性效应为主,中期(第9~15天)以显性效应为主,后期(第18~30天)以加性效应为主。早季谷粒充实的全过程,显性效应基因强烈表达,且发育全过程变化幅度较大;晚季加性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各粒充实,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总遗传效应变化幅度较早季小。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的交替作用有利于谷粒的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86.
以新株型 (NPT)水稻为供试材料 ,特青和汕优 63为对照 ,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 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 .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 ,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腋芽原基发生 ,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差别 .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 ,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 ,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 .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 ,都能成蘖 .在试验中还观察到 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 ,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相似文献   
87.
水稻穗伸出度的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2个不同来源水稻高秆隐性种质的6个杂交组合F_1,F_2,BF_1以及相应亲本的穗伸出度.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和一些修饰基因所控制,F_2分离世代相关分析表明,穗伸出度与株高、穗长、第1节间长、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4节间长、第5节间长的相关不显著.与第3节间长的相关在不同种质杂交的组合中表现不一致.通过连续回交和选择,已将粳型长节间种质的eui隐性基因导人籼型保持系中,转育不包颈籼型不育系的育种工作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88.
籼型三系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6个籼型野败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晚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朱军提出的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晚稻组合F2代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11项品质性状中普遍存在正向平均优势;除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外,也比较普遍存在正向超亲优势.并提出了在进行三系杂交晚稻组合品质育种时,合理利用有利的正向杂种优势和避免不利的正向杂种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以黑染花粉率辅以稻株形态观察作为鉴定育性的指标,对野败胞质杂交籼稻的5个恢复系进行恢复基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IR_(24),IR_(30),圭630,印尼矮禾,泰引1号均具有2对独立主效显性恢复基因 Rf_1Rf_1Rf_2Rf_2,其中 Rf_1基因的作用大于 Rf_2;F_2分离模式为13:2:1.等位测验表明,5个恢复系的 Rf_1基因互为等位.同时,讨论了恢复基因在育种计划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90.
比较分析了21个籼稻不育系对4个稻瘟病菌株和12个不育系对3个白叶枯病菌株的抗性,认为目前生产上及近年育成不育系的抗病性较弱,但不同菌种的致病力、不同不育系及不同胞质之间抗性差异极显著。提出不育系抗性改良仍是目前杂交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改进核基因型是抗病性改良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