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49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设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兼稻草还田(NPKS)、施氮、磷、钾肥兼2倍稻草还田(NPKS2)、施氮、磷、钾肥兼施紫云英(NPKG)和施氮、磷、钾肥兼施猪粪5个处理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和糙米铜、锌、铁、锰和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铜、全锌和全镉因秸秆还田或施用紫云英、猪粪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施用猪粪,土壤全铜、全锌和全镉较仅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增长53.6%、23.6%、406.2%,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全铁和全锰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效态铜、锌和镉含量,其中施用猪粪土壤有效铜、锌和镉含量增加最为显著,分别比NPK处理增长了335.9%、320.8%、421.4%。长期施用猪粪明显地增加了糙米中镉含量,并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长期施用畜禽粪便类的有机肥对农产品的安全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72.
以豫麦13、郑太育1号、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州8998、郑麦9023、郑麦9694、郑麦9962 等9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 通过17年6个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N素和P素是限制小麦产量和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K素不是限制小麦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2)NPK和NP处理的产量、穗数、穗粒数都要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千粒重则为PK处理最高。(3)NPK处理不但高产,而且产量较稳定。从产量的稳定性上来说,NPK>PK>NP>CK>N>NK。(4)NPK和NP处理的产量与穗数和千粒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相关不显著。NK和N处理的产量与三个构成因素都成显著正相关。CK和PK处理的产量只与穗粒数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3.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探讨长期施用化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冬小麦增产效果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以连续1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据,对历年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且二者效果不相上下;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与秸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方面比化肥更具优势;随着施肥年份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呈缓慢增加趋势;施肥到一定阶段后,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化肥及秸秆还田,无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稳定在80,60,20,3 mg/kg左右。  相似文献   
74.
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养分吸收分配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大田长期施肥试验(1991-2008年)中9个中筋和强筋小麦品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变化规律,探索小麦品种及筋型对养分的吸收差异,为小麦专用肥研发与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豫麦13号为代表的中筋小麦,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要N、P、K分别为2.06kg、0.44kg和1.84 kg,需要N∶P∶K比...  相似文献   
75.
多种潮土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对比不同方法建模效果的差异,筛选潮土有机质高光谱最佳预测模型,该研究采集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不同施肥处理耕层土样83份,采用2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15种单一预处理方法,10种预处理方法相加算法)结合3种建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构建不同的潮土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对比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最佳光谱建模方法是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该方法结合多种预处理方法均获得了较高的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25个检验模型的平均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值RMSEv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值分别为0.913、1.264 g/kg和3.299。使用预处理方法相加算法能更好地提升模型精度,相比使用单一预处理方法,3种建模方法的检验模型平均决定系数分别提高了0.049、0.033和0.071,RMSEv分别降低了0.318、0.204和0.528 g/kg,RPD值分别提高了0.530、0.307和1.144。先用多元散射校正法再进行5个平滑点数的一阶导数预处理在3种建模方法中表现均较好(平均决定系数=0.934,平均RMSEv=1.17 g/kg,平均RPD=3.59),可作为潮土有机质预测模型的通用预处理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合最大值标准化预处理所建模型(决定系数=0.948,RMSEv=0.972 g/kg,RPD=4.276)精度高、可靠性强,且建模过程数据运算更为简便,是筛选出的最佳潮土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该研究结果对潮土有机质高光谱预测建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筛选最佳高光谱预测模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6.
施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及合理施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3a6季作物收获后测定不同施肥方式下潮土1m土层中的硝态氮,结果表明无论是0 ̄20cm,80 ̄100cm还是0 ̄100cm土层,其硝态氮含量顺序均是N〉NK〉NPK〉SNPK〉MNPK:0 ̄20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降水量大则硝态氮向下淋溶较多;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有减轻淋溶的作用。0 ̄60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在测定时期及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7.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相似文献   
78.
通过探究不同小麦品种磷利用效率差异,筛选出磷高效小麦品种,为培育磷高效小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进行,通过对27个小麦品种的12个磷效率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将不同磷效率类型小麦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2个磷效率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2.72%~37.69%;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04%,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将供试小麦品种分为3种磷效率类型。初步筛选出2个磷高效品种(许科168、洛麦34),磷中效品种4个,磷低效品种21个。  相似文献   
79.
重金属胁迫后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添加重金属的土壤为对照(CK),5种重金属分别以2种梯度添加量1(Cd1、Pb1、Cr1、Hg1、As1);2( Cd2、Pb2、Cr2、Hg2、As2)添加到土壤中,研究在大田条件下经过小麦1季或小麦-玉米-小麦3季作物种植后,重金属胁迫后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处理的玉米穗轴质量、生物产量与CK持平或高于CK,其中Hg2、Cd2、Hg1、As2处理玉米穗轴质量显著高于CK;玉米穗轴质量、单穗籽粒质量、经济系数在同一重金属不同质量浓度间均表现为:高质量浓度>低质量浓度;经过小麦1季种植后,重金属( Cr1除外)处理玉米籽粒产量高于CK,其中Cd1、Pb1、Hg1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高,分别达到了8276.7,8059.9,7879.5 kg/hm2,而且Cd1、Pb1处理显著高于CK (6675.5 kg/hm2)。  相似文献   
80.
为探索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大田模拟试验,分析了秸秆、秸秆掺混牛粪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后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替代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秸秆替代40%化肥(S3)处理效果最好,提高14.25%。秸秆替代、秸秆牛粪共同替代处理在提高土壤中活性、低活性有机质含量方面效果较好。不同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总体上以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处理较高,其中高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以MS3(秸秆和牛粪共同替代40%化肥)处理最高,为175.7,中活性有机质以MS4(秸秆牛粪配施全量化肥)处理最高,为407.7,低活性有机质以MS2(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化肥)处理最高,为533.7。总之,不同有机物替代部分化肥能有效提升土壤总有机质、不同活性有机质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其中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40%化肥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