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45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试验结果 ,分析了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和养分损失的过程和动态变化以及在不同耕作轮作措施下的变异特征 ,提出了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东南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2 1.5 %。水土流失量的年际间差异非常大 ,达 18~ 2 0倍 ,季节间的变化则主要受降雨分布、植被覆盖及人为活动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可以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和养分损失量。采用综合治理技术 ,创造合适的水分和养分条件 ,是快速恢复水土流失区的植被和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茶园土壤的某些生物化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有机碳的循环与平衡特点,酶活性及其在施肥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及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亚热带无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较低,腐殖质组成中以富里酸为主,HA/FA比,酶活性均比起源土壤略低;高产茶园土壤有机碳库的循环水平较高,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平衡;低产茶园土壤有机碳库的循环水平较低,输出大于输入,施用有机肥可以较快地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酶活性水平。增施  相似文献   
3.
低丘红壤有机碳库的密度及变异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李忠佩 《土壤》2004,36(3):292-297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采样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C 库的密度及其变异。结果表明,低丘红壤有机C 的密度0 ~ 20cm为(2.09 0.69) kg/m2,0 ~ 100 cm为(5.01 1.46) kg/m2; 全N密度0 ~ 20 cm为(0.20 0.07) kg/m2, 0 ~ 100 cm为(0.59 0.14) kg/m2。从裸地到稀疏荒草地,0 ~ 20 cm和0 ~ 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可以提高1.0 kg/m2和1.7 kg/m2;而从稀疏荒草地到人工林地或园地,0 ~ 20 cm和0 ~ 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可以提高0.7 kg/m2和0.9 kg/m2;稀疏荒草地如果开垦利用为水田,经长期培肥达到高度熟化,则0 ~ 20 cm和0 ~ 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可以提高2.3 kg/m2和4.4 kg/m2。即使不同类型的人工林地和园地之间,0 ~ 20 cm和0 ~ 100 cm土壤有机C 的密度差异也可达到1.0 kg/m2和3.5 kg/m2。不同地形部位之间0 ~ 20 cm和0 ~ 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差异达到1.3 kg/m2和2.9 kg/m2,全N密度差异达0.1 kg/m2和0.3 kg/m2;不同肥力水平之间0 ~ 20 cm和0 ~ 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差异达到1.5 ~ 2.2 kg/m2和2.8 ~ 4.1 kg/m2,全N密度差异达0.07 ~ 0.11 kg/m2和0.20 ~ 0.23 kg/m2; 强烈侵蚀可以降低0 ~ 20 cm和0 ~ 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1.4 kg/m2和2.2 kg/m2。因此,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提高土壤有机C 库密度,增  相似文献   
4.
施肥条件下瘠薄红壤的生物化学性状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李忠佩  焦坤  林心雄  程励励 《土壤》2003,35(4):304-310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布置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肥条件下瘠薄红壤的肥力恢复特征,本文报道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年施有机物料4500~9000kg/hm2时,5年后不同瘠薄红壤的表土有机C含量可提高2.1~7.5g/kg,全N含量提高0.18~0.71g/kg;而单施化肥的处理土壤有机C含量平均仅提高2.0g/kg,全N含量提高0.22g/kg。在施用较高量有机肥的情况下(9000 kg/hm2),5年后表土有机C含量从原来的1.3~3.0g/kg提高到7.0~9.7g/kg,全N含量从原来的0.34 ~ 0.41g/kg提高到0.70 ~ 1.05g/kg,该值已接近一般旱地红壤的含量水平。积累量也因母质、利用方式、施肥量的不同而异。施用有机肥还明显增加大团聚体中有机C的含量和比例,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改善养分有效性和土壤有机质品质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红壤性质及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唐晓雪  刘明  江春玉  吴萌  李忠佩 《土壤》2015,47(2):324-32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化肥配合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红壤养分、生物学特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NPK、NPKD1、NPKD2)处理相比,氮磷钾化肥配合秸秆直接还田(NPKJG)处理土壤碱解氮降低了7.88%~31.37%,速效磷降低了7.72%~23.81%。各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在花生的生长期间先降低后升高,而转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NPK处理的转化酶活性持续降低外)。氮磷钾化肥配合Fe SO4促腐秸秆堆肥还田处理(NPKD2)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26.14%,而配合碱渣促腐秸秆堆肥处理(NPKD1)提高了土壤转化酶活性66.13%。氮磷钾化肥配合Fe SO4促腐秸秆堆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高,且提高了花生各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红壤区耕地有机物质的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忠佩 《土壤与环境》1999,8(2):148-152
应用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数据,论述了红壤区耕地有机物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分析了目前有机特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开发有机肥料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长期大棚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南京城郊5个蔬菜基地土壤,测定其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功能多样性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评价设施蔬菜土壤的质量状况。结果显示:与露天菜地土壤相比,设施土壤pH值下降0.83,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79.00%和41.00%,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商、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分别降低25.00%、34.00%、28.00%和20.00%。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5个主成分对于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20%。计算综合得分可知,南京城郊西寇地区土壤质量较好,谷里和江心洲地区土壤得分较低。结合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可知,谷里地区酸化明显、速效养分含量较高;江心洲地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是当前农业、生态和环境领域中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自藓类泥炭和风化煤的腐殖酸添加至两个花生种植年限的土壤中(1年和6年),进行室内恒温培养。对土壤真菌进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运用非参数多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阐释腐殖酸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培养94 d以后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而添加量对4个培养时间点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均可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腐殖酸显著改变了部分真菌属的相对丰度。腐殖酸对土壤真菌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著改变了土壤中真菌功能营养型的组成。其中,随着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土壤植物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腐殖酸添加量与致病菌镰刀属(Fusarium spp.) 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拮抗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特定腐殖酸在适当添加量下可显著改变花生地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营养型组成,尤其是降低了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的相对丰度,但影响程度因花生种植年限的长短而异。本研究结果为腐殖酸生态功能应用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10.
刘生辉  吴萌  胡锋  李忠佩 《土壤》2015,47(2):349-355
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添加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对红壤水稻土NH4+-N、NO3–-N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6天培养期内,不同处理的NH4+-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NO3–-N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施氮水平提高,培养期内NH4+-N平均含量从0 mg/kg处理的24.10 mg/kg增加到400 mg/kg处理的412.10 mg/kg,NO3–-N平均含量从0 mg/kg处理的41.88 mg/kg增加到400 mg/kg处理的99.83 mg/kg。添加DMPP显著抑制硝化作用进行,抑制效果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400 mg/kg施氮水平下,添加DMPP硝化率和硝化速率比不添加DMPP处理分别下降了29.0%和44.3%,下降幅度远大于其他施氮水平处理。施氮水平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施氮量从0 mg/kg增加到400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下降了12.5%,AWCD值下降了78.4%,Shannon指数下降了22.3%;与不添加DMPP处理相比,添加DMPP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AWCD值、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2.1%、23.9%、7.8%,尤其在400 mg/kg施氮水平下,提高的幅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