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49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不同种类重金属胁迫对两种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当前农业研究的热点领域——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研究了大田Cd、Pb、As、Hg、Cr5种重金属胁迫对小麦(郑麦9023、小偃22)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胁迫下,Cd、Pb、As、Hg、Cr重金属对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群体穗数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穗粒数,对千粒重的影响最小;单位面积群体穗数对重金属Cr、Pb最为敏感,在旱田偏碱性的土壤上,Cr、Pb胁迫对小麦单位面积的群体穗数影响的临界含量分别约为187.5mg.kg-1和175mg.kg-1。对两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影响不同,郑麦9023籽粒产量依次为Cr2相似文献   
22.
“莲味宝”有机复合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味宝”复合肥是由莲味集团生产味精的副产品经科学配方并添加一定的化肥研制成的一种有机复合肥。为了评价其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于1998年10月在河南省农科院“国家潮土肥力监测基地”(郑州)进行了田间小区肥效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土壤状况供试土壤为中壤质潮土,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基础土壤养分状况见表1。供试小麦品种为豫麦47号。表1 试验地基础土壤养分状况耕层(cm)pH有机质(g/kg)全氮(g/kg)速效磷(mg/kg)速效钾(mg/kg)0~208…  相似文献   
23.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采用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条件下潮土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比较,长期氮、磷、钾平衡施用(NPK)、秸秆还田(NPKS)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和1.5NPKM)均显著提高了潮土粗自由颗粒有机碳(cfPOC)、微团聚体内物理保护颗粒有机碳(iPOC)及矿物结合有机碳(mSOC)的含量,其中以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增幅最高,达114.5%~278.9%,对施肥最敏感,能较好反映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矿物结合有机碳是潮土固存有机碳的主要形式,它占总有机碳的67.0%~80.4%。除偏施化肥(N和NP)外,其它施肥模式增加的总有机碳有49.1%~58.1%进入矿物结合有机碳组分;26.2%~31.7%进入粗、细自由颗粒有机碳组分;15.7%~20.9%进入物理保护有机碳组分。偏施化肥(N和NP)有利于自由颗粒有机碳的增加。综上分析,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或秸秆还田是提升潮土不同组分有机碳库的较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4.
中国稻草还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大量稻草被焚烧或者弃置,这不仅浪费了养分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稻草还田的方式方法,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待稻草还田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长期施用磷肥致使潮土中累积了大量的磷,为精确管控和合理利用累积磷素,我们研究了小麦–玉米连续种植下,停止使用磷肥后磷库的组成和消耗转化特征。【方法】本研究依托位于河南新乡的“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基地”进行,连续26年施用不同量磷肥,处理间土壤磷积累量差异很大。利用单个处理或两个处理耕层土壤混合的方法,制备Olsen-P含量分别为6.7、14.3、27.6、55.4、72.3 mg/kg的土壤(分别记为L1、L2、L3、L4、L5),用于进行微区耗竭试验,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耗竭试验的5年间,测定了土壤全磷、Olsen-P和各磷库组分含量。【结果】潮土磷库中无机磷占比超过90%,L5处理土壤中的有效磷库组分Resin-P、NaHCO3-Pt、NaOH-Pt含量分别为L1的5.0、3.5、2.8倍。L1处理(缺磷土壤)的有效磷组分在全磷中的比例仅为10.4%,而难利用磷组分(C.HCl-Pt, Residual-P)的比例高达24.0%;L5处理(高磷土壤)有效磷组分比例高达20.6%,难利用组分比例低至14.3%。缓效磷组分(D.H...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增值磷肥(磷酸二铵添加增效剂)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施用效果,采用2年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DAP)添加不同增效剂(腐殖酸HA、氨基酸aa和海藻寡糖AOS)对作物产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AP单施处理相比,DAP添加增效剂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显著增加(8.22%~ 16.57%),DAP+aa和DAP+AOS处理的小麦磷累积量显著增加(14.12%和10.59%),但DAP+AOS处理的花生平均产量和磷累积量均显著下降(14.82%和10.59%)。DAP添加增效剂处理的小麦平均磷素农学效率显著增加(24.26%~48.88%),磷素累积利用率也有不同程度增加,但DAP+AOS处理的花生磷素平均农学效率和累积利用率均显著下降(42.45%和4.91%)。2年小麦-花生轮作后,不施磷土壤中的磷素累积亏缺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99 g·pot-1和1.59 mg·kg-1;DAP处理分别为3.05 g·pot-1和3.06 mg·kg-1,DAP+aa和DAP+AOS处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较DAP处理下降14.34%和11.82%,但土壤磷盈余量无显著变化。施磷后平均每1 g·pot-1的磷盈余可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0.328 7 mg·kg-1。本试验条件下,两种作物对DAP添加增效剂后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和DAP单施处理相比,DAP添加增效剂处理均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但DAP+AOS处理的花生产量、磷累积量、磷素平均农学效率和累积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7.
不同栽培因子对河南潮土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各栽培因子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利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在不考虑交互作用、尽量保证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用差减法分别计算了14年来气候、施肥、土壤地力、品种和轮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五种影响因素中,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用校正的相对值法得到从2000~2004年施肥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72.6%~82.7%,平均为78.8%;土壤地力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影响程度在34%~53%之间,12年的平均值为44%;气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随施肥而不同,在21.2%~64.7%之间,10个处理平均为39%,气候对NK处理影响最大,对PK处理影响最小;小麦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同样随施肥处理而不同,影响程度在15.8%~48%之间,平均为27%;小麦品种对单施氮肥影响最大,对秸秆还田影响最小,二者相差2倍;轮作方式的影响最小,14年平均为9.6%;不同年份的影响程度在0~26.3%之间。五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施肥>地力>气候>品种>轮作方式。  相似文献   
28.
新型氮肥对潮土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下,新型氮肥与普通氮肥对潮土大田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用以探明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科学合理施氮及适宜氮肥品种。从2016年6月开始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轻壤质潮土上设置了3种氮肥(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和普通尿素)和6个施氮水平(0、100、150、200、250、300 kg·hm~(-2))的长期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共16个处理。小麦收获期测产,并统计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氮肥类型和施氮量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地上部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都有显著影响。3种氮肥,冬小麦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与不施氮相比,分别增产29.0%~66.2%、27.7%~79.7%、13.9%~59.4%。其中,控失尿素的增产效果显著,与腐植酸尿素和普通尿素相比,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达到最大产量7 970 kg·hm~(-2),比普通尿素和腐植酸尿素分别提高了8.1%和12.7%。3种氮肥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小麦每公顷穗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并且控失尿素和腐植酸尿素小麦平均每公顷穗数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了12.8%和17.3%。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小麦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最大穗粒数达到34.6粒·穗~(-1),比普通尿素增加了23.1%。对于3种施氮肥处理,小麦地上部吸氮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小麦产量表现一致的趋势。其中以控失尿素的小麦地上部平均吸氮量最大,为161.3 kg·hm~(-2);其次是腐植酸尿素,为154.7kg·hm~(-2),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了9.6%和5.1%。与普通尿素相比,控失尿素平均氮肥利用率提高了9.6个百分点,施用控失尿素能够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小麦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新型氮肥(控失尿素和腐植酸尿素)通过提高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小麦产量、小麦氮素吸收量,从而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从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方面考虑,控失尿素的增产效果优于腐植酸尿素,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达到最大产量。  相似文献   
29.
为探明不同氮效率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根系特征及其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响应,以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18—2020年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不同氮效率品种筛选的基础上,以氮高效小麦品种郑麦113、偃高21和氮低效小麦品种丰德存5号、周麦27为试验材料,在不施氮肥(N0)和正常施氮肥(N1)条件下研究其根系特征、氮素吸收利用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小麦的根系活力均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值,N0、N1水平下氮高效小麦品种根系活力的平均值分别比氮低效小麦品种增加了16.13%~24.22%、10.22%~62.49%。N1水平下小麦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明显高于N0水平。郑麦113、偃高21、周麦27的氮吸收效率显著高于丰德存5号,而周麦27的氮利用效率较低。两种氮水平处理下,郑麦113和偃高21的根际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多酚氧化酶(POX)活性整体显著高于丰德存5号和周麦27(P<0.05),且根际土壤酶活性与根系形态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郑麦113和偃高21较高的根系活力、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促...  相似文献   
30.
不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灌浆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淮海平原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氮钾配施(N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或秸秆(SNPK)5种施肥措施对灌浆期冬小麦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施氮量为N 165 kg/hm2时,NPK、MNPK、SNPK处理有利于小麦在灌浆阶段维持田间较高的群体数和干物质的积累量;其中MNPK、SNPK处理较NPK处理有利于小麦灌浆阶段在茎、鞘器官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氮素吸收方面,NPK、MNPK、SNPK处理有利小麦灌浆期茎、叶、鞘、穗等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和累积.与CK处理相比,施无机氮、有机氮分别为N 49.5、115.5 kg/hm2时,MNPK、SNPK处理可以延长灌浆高峰期7天左右;而施无机氮为165 kg/hm2时,与CK处理相比,NPK、NK处理可以延长14天左右.在花后1 ~ 14天,MNPK、SNPK处理在茎、穗部位氮素吸收累积量要高于NPK处理,其中穗部差异分别达到P≤0.05显著水平、P≤0.01极显著水平;在花后21 ~ 35天,NPK处理在叶、籽粒部位氮素吸收累积量要高于MNPK、SNPK处理,其中叶部差异均达到P≤0.05显著水平或P≤0.01极显著水平.此外,在灌浆期MNPK处理在穗部氮素累积量要高于SNPK处理.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无机有机肥配施应适当加大无机氮肥的供应量以弥补小麦灌浆中后期起氮肥供应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