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9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地区小麦在生理阻隔剂处理下镉(Cd)、砷(As)含量变化,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8种生理阻隔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和Cd、As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铁(Fe)、镁(Mg)、锰(Mn)处理均增加了小麦生物量,其中Fe处理效果最佳。Mn和Mg处理对小麦Cd积累的抑制效果较好,使小麦幼苗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20.6%和15.2%。所有生理阻隔剂处理均未显著影响小麦As含量。同时还发现,Zn和Se处理降低了小麦Fe含量。总体来说,喷施Mn和Mg有望成为抑制小麦积累Cd的有效措施,但在使用时应考虑其对小麦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减量20%化肥配施22.5、30、37.5、45 t·hm~(-2)紫云英(CF_(0.8)G_(22.5)、CF_(0.8)G_(30)、CF_(0.8)G_(37.5)、CF_(0.8)G_(45))及单施化肥(CF)对豫南稻区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减量20%化肥配施22.5~45 t·hm~(-2)紫云英及单施化肥均显著增加土壤Al-P、Fe-P、Ca-P、O-P、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水稻产量。减量20%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CF0.8G)较单施化肥提高土壤Fe-P、Al-P、Ca-P含量及组成比例,降低土壤O-P含量及组成比例。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Fe-P为最有效磷源,土壤Al-P、Ca-P为缓效磷源,土壤O-P为非有效磷源。土壤Al-P、Fe-P、Ca-P与水稻产量及土壤无机磷、碱解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减量20%化肥配施紫云英较不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24.26%~26.01%,较单施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75%~5.38%,以配施30 t·hm~(-2)紫云英处理水稻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以减量20%化肥配施22.5~30 t·hm~(-2)紫云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绿肥作物,为揭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7份紫云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77份供试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67 7~0.868 6,可划分为6个聚类。不同地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36 3,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种群间变异占比13.9%,种群内变异占比86.1%。不同ISSR引物扩增信息鉴别紫云英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构建了以P809第3,8,9,10,12,15扩增位点以及P886第1,3,5,9,10,11扩增位点为特征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77份供试紫云英资源。以资源所在省份为单元进行群体分析,供试紫云英资源遗传结构呈现分化特征,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资源遗传结构相似,构成北方亚群;四川-广西-湖南-江西资源相似,构成西南方亚群;福建种质资源则呈现混合型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紫云英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南稻区减肥、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11 a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22 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F)、22 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F)、22 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F)共5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年际变化趋势、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及基于AMMI模型的施肥处理、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特征,综合评价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水稻年均产量,单施化肥较不施肥增产21.26%,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不施肥增产19.55%~23.25%,以G+60%F处理水稻年均产量最高;施肥降低水稻产量变异系数,以G+40%F处理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G+60%F处理;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AMM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稳定性参数(D_i)大小为:CKG+80%F100%FG+60%FG+40%F。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有机肥在改善大豆农艺性状、提高产量和品质、改善大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豆生产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既能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又能培肥土壤的效果,实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茶叶产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是高风险产业,要承受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就必须面对市场的竞争和挑战,而商品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才、技术、资本实力、管理机制等基本要素的竞争,更是一个产业综合实力的竞争.目前,茶叶经济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茶叶生产以一家一户为主,自主经营,自我加工,自我销售的经营模式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茶叶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经营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已呈多元化趋势,而茶叶产业链条短,占年量近60%的大宗茶类销售艰难,再加之分散生产使成本增加,质量难以保证,更缺乏产品创新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仅仅依靠名优茶生产支撑茶业经济的局面,也是不所长久的.所有这些已成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要使“茶叶”形成“茶业,关键要解决茶业经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制度,实现茶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超高产水稻的栽培模式,以覆膜厢畦式、厢畦式、常规三种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模式水稻的根重及白根数、SPAD值、光合强度等生理指标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几项生理指标上,覆膜厢畦式栽培要显著高于厢畦式栽培,厢畦式栽培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特别在完熟期,与厢畦式、常规栽培相比,覆膜厢畦式栽培总根量分别增加11.5%和33.3%;白根数是其3.1倍和17.0倍;SPAD值高7.7%和67.4%;光合速率增加45.6%和62.3%。在水稻超高产模式创建方面,覆膜厢畦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豫南稻区发展再生稻的可行性,以1980年以来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对影响再生稻较大的气候因子,如9月平均温度、≥10℃积温、8月降水量、年降水量、9月光照时数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于2010、2011年进行了再生稻试验实践。结果表明:豫南稻区的水、热资源可以达到再生稻最适宜区标准,光照资源达到再生稻次适宜区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收获期茎秆贪青晚熟影响机械化收获的问题,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催枯及其对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影响,并对其施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敌草快施用6 d后紫云英含水率显著降低,中部和顶部茎秆含水率下降至30%~40%,底部茎秆下降至54%~61%,显著低于喷施清水处理(P < 0.05),但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 g·L-1敌草快处理显著降低紫云英总花荚数、荚果总重和种子产量,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5 g·L-1敌草快处理荚果性状和产量与喷施清水处理无显著差异;20 g·L-1敌草快处理下荚果中敌草快残留量达2.34 μg·g-1,茎残留0.42 μg·g-1,显著高于10 g·L-1处理(0.70 μg·g-1和0.16 μg·g-1)和5 g·L-1处理(0.05 μg·g-1和0.01 μg·g-1);水稻(Oryza sativa)和紫云英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敌草快安全阈值分别为0.01 mg·L-1和1 mg·L-1。综合考虑脱水效果、荚果性状、种子产量、敌草快残留及其对受体的毒性等情况,紫云英种子生产中适宜施用5 g·L-1敌草快进行催枯,残留不影响水稻接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