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Ⅱ—32A育性光温反应及敏感生育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广东湛江和福建提纯的II-32A育性对温度和光长的反应以及育性的温度敏感生育期,结果表明26度以上温度可引起II-232A育性的部分恢复,温度越高,育性恢复越大,福建提纯的II-32A育性恢复还受短光光促进,并存在光温互作效应,II-32A育性的温度敏感生育期出现得特别早,为第1苞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与减数分裂期之间,最敏感生育期为二次枝醒原基和颖花原基分化期至雌雄蕊原基形成期之间,因此,II-32S不适宜于在广东及华南地区晚季或 季繁殖与制种。  相似文献   
72.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粤杂122为材料,在广州进行2a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作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氮素吸收、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粒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基肥和蘖肥好;施用穗粒肥显著提高水稻总吸氮量,基肥和蘖肥对吸氮量影响较小;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作穗粒肥施用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比基肥和蘖肥高;水稻最适吸氮量随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控制氮肥总量,适当减少基肥和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华南双季杂交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73.
江西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江西省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氮肥施用量大、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从广东引进"三控"施肥技术,在南昌、安福和广昌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平均每667 m2增产稻谷41.9 kg,增幅7.9%,节省农药肥料成本32.05元,增收节支109.15元,病虫害和倒伏减轻。该技术在江西不同示范点都表现节本增产,经济效益好,且易操作,适宜在江西推广。  相似文献   
74.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新会区的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在江门市新会区开展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三控"施肥法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减少17.64%、38.81%和20.79%;肥料总量及其成本分别比对照减少23.56%和25.24%;增收节支20.54%,产投比提高52.88%2年的示范推广均取得了省肥抗倒、节本增效的明显效果.为"三控"施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雷州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早季在雷州市进行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水稻"三控"施肥处理每667 m2稻谷产量为550 kg,增产24.6 kg,增产率为4.7%;每667 m2产值为1 023元,产值增加45.76元,节省肥料和农药成本35.20元,纯收益增加80.96元。此外,水稻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基部3个伸长节间缩短,抗倒性增强,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6.
2004~2005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应用于华南双季晚稻,与农民习惯施肥和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相比,稻谷产量2004年持平,2005年增产4.7%(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和肥料成本降低20%以上,产投比提高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氯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提高30%以上,纹枯病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77.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增城市2年3造的示范应用效果。与习惯施肥相比,"三控"施肥技术的氮肥和磷肥用量分别减少31.9%和57.8%,钾肥用量增加8.3%,总肥料用量减少27.5%。每667 m2平均增产稻谷37.3 kg(增幅10.4%),节省肥料成本41.36元,增收节支125.74元。同时,"三控"施肥技术抗倒性增强,病虫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8.
通过短期和长期试验相结合,研究减施磷肥对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的影响。短期试验设置常规基施磷肥(P1)、磷肥减半基施(P2)和磷肥减半且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P3)3个处理,以常规稻粤晶丝苗2号和杂交稻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进行早晚两季试验;长期定位试验包含不施磷(M0)和常规施磷(M1)2个处理,采用9年18季试验数据。短期试验结果表明,磷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磷素积累量与利用等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1、P2和P3处理间土壤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并且田面水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在全生育期内无显著差异。P1、P2和P3处理的磷素盈亏率分别为8.7%、-35.3%和-31.8%,P1处理可达到土壤磷素表观平衡。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M0处理的产量随种植季节数增加而下降,3年6季内M0与M1处理产量相当。根据目前稻田土壤磷含量情况,在生产上3年内磷肥减半施用,既不影响水稻产量,又可降低稻田磷素损失风险,是兼顾产量和环保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9.
分析了华南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量,从低碳品种筛选、节水减排灌溉、化肥减量增效等方面介绍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应用情况。综述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重点。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节水节肥、减排控污、增产增收,实现了低碳与高产的协调,应用前景好。目前,该技术主要存在可用品种少、种植模式单一、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今后,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亟需加强品种筛选、模式集成、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80.
鱼塘种稻是指利用水产养殖的池塘种植水稻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发展鱼塘种稻,可在稳定鱼塘养殖面积的同时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粮食安全,并减少养殖尾水污染。2022 年早季在广州开展的鱼塘种稻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供试水稻品种为粤泰油占、黄广油占、美香占 2 号、泰丰优 208、广红 3 号、粤香 430、粤农丝苗、五山丝苗、南晶香占等 9 个,养殖品种为大口黑鲈、澳洲淡水龙虾、鲫鱼和黄颡鱼等 4 个。结果表明,在鱼塘种植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显著,且与稻田种植差异大,以粤香 430 产量最高,每 667 m2达到 390.8 kg,比产量最低的泰丰优 208 增产 148.6%。4 个养殖品种均表现良好,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其中以澳洲淡水龙虾表现最佳。目前鱼塘种稻还存在成本偏高、技术标准缺乏、基础研究滞后等问题,亟需从浮板研制、稻渔品种搭配、水稻品种筛选、肥料运筹、有害生物防控、配套农机装备等方面加强协作攻关,同时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通过技术集成,建立鱼塘种稻绿色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模式,制定技术标准。随着研究深入和技术熟化,鱼塘种稻将为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