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23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评价赣江尾闾地区鄱阳湖湖汊的健康状况,为鄱阳湖水生态修复和湖泊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并为尾闾地区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提供指导。选择基础水面面积在3.0 km~2以上的7个湖汊,每个湖汊设置1个监测点,2017年2月-2019年2月每月监测1次。评价指标包括水质达标率、浮游植物、湖汊形态结构变化和用水保证率。熵权法评价湖汊生态健康状态,突变级数法评价湖汊功能健康状态,综合健康指数评价湖汊整体健康状态。结果表明:赣江湖汊生态健康及水功能健康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水环境是湖汊生态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其权重达到0.5以上;2018年湖汊健康状态好于2017年,同一评价年度内综合健康状态为夏季好于秋季好于冬季好于春季,各湖汊综合健康状态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南支所属湖汊综合健康状态优于中支和北支,湖汊水面面积大小及季节变化是影响综合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通过水系连通等工程措施进行精准调控可提升湖汊综合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2.
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药用野菜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药用野菜资源的调查统计得知:该区内药用野菜资源丰富,共有320种,隶属于219属82科。含药用野菜种类最丰富的科为菊科(41种),其次为唇形科(33种)和豆科(23种),含10种以上的科有壳斗科(12种)、蔷薇科(12种)和百合科(11种),构成该区药用野菜的优势类群。数量多、分布广、储量大、营养成分丰富是该保护区药用野菜的重要特征,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同时,笔者对赣江源保护区药用野菜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搞好综合开发、加强野生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3.
74.
基于时变矩BMA方法的赣江流域年输沙量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河道泥沙影响因素并进行定量归因分析,对正确认识和评价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鄱阳湖赣江流域1958-2014年的年输沙量变化特征分析,引入降雨侵蚀、森林覆盖以及水库调控3个影响因素建立年输沙量时变矩模型,利用BMA方法融合4个时变矩模型模拟赣江年输沙量过程,并定量归因分析年输沙量变化中多因素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1)以降雨侵蚀力、森林覆盖率和水库调控系数为主要物理影响因子构建的时变矩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赣江年输沙量分布特征及时变过程,纳什效率系数达到0.93;2)BMA方法有效融合了多个时变矩模型的优点,年输沙量模拟的不确定性区间变小,通过遍历多因素情景组合可定量分离不同影响因素的贡献量及变化范围;3)相对于基准期(1958-1989年),变化期(1990-2014年)赣江流域年输沙量显著减少(P0.05),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与双累积曲线法和产沙函数法的定量归因结果相近。森林覆盖率和大中型水库调控对赣江流域年输沙量减少贡献量分别为414.87和261.45×10~4t/a,两者贡献率分别为59.72%、37.63%,而降雨侵蚀导致年输沙量增加约42.99×10~4t/a,其他因素减少年输沙量61.40×10~4t/a。对于赣江流域,持续加强流域森林资源的保护,强化大中型水库的调控能力,是提升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5.
基于CMIP5模式和SDSM的赣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对于了解该流域未来水资源的变化、指导流域防洪抗旱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预估该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利用1961—2005年赣江流域6个气象站数据、NCEP再分析数据并选择了CMIP5中CanESM2模式下3种排放情景RCP2.6,RCP4.5,RCP8.5,采用SDSM模型研究了赣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赣江流域未来温度和降水总体均呈上升趋势。(2)在RCP2.6,RCP4.5,RCP8.5这3种排放情景下赣江流域未来最高气温分别增加1.8,2.1,2.8℃;未来最低气温分别增加1,1.2,1.9℃;未来平均气温分别增加1.5,1.6,2.3℃;3种排放情景下未来温度空间分布都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并在南北方向呈带状和环状分布。(3)在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2080s)、3种排放情景下赣江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且6月份增幅最大,2月份增幅最小。(4)在未来3个时期、3种排放情景下,赣江流域未来降水均呈增加的趋势;5—10月降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1—4月、11—12月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3种情景下的未来降水空间分布基本呈南低北高,在南北方向呈递增趋势。对赣江流域气候要素模拟与预估表明,赣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存在降水增加及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危险,分析结果可为赣江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及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分析锦江、袁河鱼类群落结构与种类多样性的时空动态特征,以期为鱼类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赣江流域的鱼类多样性及梯级枢纽运行的生态调度奠定基础。2014年3月-2015年2月,按季节对锦江的高安、上高江段和袁河的宜春、新余江段渔获物进行调查,调查渔具以刺网(网目规格分别为200、120、80、40和20 mm)和电拖网为主。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3目11科47属67种,种类以鲤科为主,占68.66%。锦江3目7科36属51种,袁河3目10科32属36种;银鲴、鲫、银鮈、蛇鮈为锦江的优势种,银鮈、彩石鳑鲏、鲫、棒花鱼为袁河的优势种;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锦江略高于袁河;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锦江的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中度干扰状态,而袁河的处于严重干扰状态。锦江和袁河的鱼类群落与种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7.
针对水利枢纽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鱼类产卵期较大时间尺度(月为周期)的河道生态蓄水过程和小时间尺度的场次模拟生态洪水过程2种工况,建立赣江中游万安、石虎塘和峡江梯级枢纽群联合生态优化调度模型,分析生态调度对水库群经济效益的影响。数学模型中生态流量过程为约束条件之一,以水库群发电量最大作为调度目标,求各水电站的流量过程和发电量,采用逐次优化算法(POA)。结果表明,考虑生态调度后,系统总体发电量减少约185万kW·h,减少1.65%,对水库经济效益即总发电量的影响不大,实施水利枢纽群生态优化调度有利于减缓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赣江中游四大家鱼幼鱼共120尾的形态性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青鱼、草鱼、鲢、鳙的体长/体高分别为3.78~4.52,3.53~4.27,3.13~3.49,3.38~3.66;体长/头长分别为3.84~4.44,3.40~4.10,3.50~3.88,2.93~3.15:头长/吻长分别为4.03~4.47,3.48~...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MODIS NDVI数据,结合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与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赣江上游2000—2018年的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 ①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5.21%/10 a,空间上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且以高植被覆盖为主;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极显著和显著增加的分别占25.59%和39.7%,极显著和显著减少的分别占1.32%和2.46%,而变化不显著的占57.84%;②研究区植被覆盖总体上比较稳定,平均变异系数为14.73%;Hurst分析显示赣江上游植被变化反持续性要强于持续性,总体上以弱反持续性为主;③研究区植被生长总体上受气温影响强于降水量,但存在空间差异。[结论] 赣江上游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未来将呈微弱下降趋势,气温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80.
在分析供需平衡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警报灯”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水资源脆弱度和水资源承载力方面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阐明赣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及经济承载力.结果表明,保证率P=95%的情况下,流域水资源紧缺.流域承栽力分析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较大,利用结构不合理,属于中度脆弱的程度.赣江流域须增加水资源调蓄工程、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才能实现流域经济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