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2002年6月初,杭州市某猪场断奶仔猪发生消瘦、呼吸困难和不同程度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断奶仔猪前后死亡约200头,约占该批仔猪的40%。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诊断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使用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等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全场采用加强隔离、消毒、淘汰和全进全出饲养管理等综合防疫措施,一个月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2.
浙江省某乡自2003年3月中旬以来,短短一个月中,先后发生20余头奶牛突然倒地死亡的病情。接基层兽医站报告后,我们立即赶赴现场,对该乡奶牛发病情况开展深入细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现将情况简介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3月底,该乡某村30户养牛户共存栏牛143头。从3月14日某农户发病死亡第一头奶牛起,至4月15日  相似文献   
73.
乳热症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通常在3~6胎最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据调查表明,本病多为散发,但复发率较高。本文分析了乳热症的发病机制、原因及临床症状,探究了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4.
牛酮病又称酮血病、酮尿病,是发生于高产奶牛上的一种代谢病.也称为奶牛醋酮血症,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由于酮体中毒,病牛呈现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产奶量急剧下降,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酮病通常发生奶牛后3周左右.  相似文献   
75.
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生产的寄生虫病之一。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马杜霉素、盐霉素及磺胺类等抗球虫药物治疗。由于某些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 ,故临床上时有中毒情况发生。为此 ,金华大康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在临床治疗中 ,开发研制了“球王”复方中草药可溶性粉剂  相似文献   
76.
杂交水稻制种稳产高产的首要前提是父母本花期理想相遇,而要达到花期相遇,除了确定适宜的播种差期外,花期预测和花期调节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目前普遍应用的幼穗剥查、叶龄余数、氮肥控制等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就这方面介绍我们研究的结果。 一、杂交稻制种花期不遇产生在父母本幼穗分化之前,花期预测应改变以往只重视穗分化后而忽视穗分比前的片面作法 水稻不同品种之间,从苞分化至抽穗的生殖生长期是相对稳定的,而穗分化前的营养生长期则易受气候、营养条件的影响而变化。经验证明:最易引起父母本花期波动的。时期主要在母…  相似文献   
77.
为了准确获得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的液膜厚度,采用Pro/E软件建立螺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的三维参数化模型,应用Fluent软件的动网格技术,同时考虑空化的影响,对机械密封微间隙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得到的液膜厚度与有关文献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同时考虑空化模型和动网格技术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工况参数对液膜刚度和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动网格计算的液膜厚度与测试结果所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大相对误差为19.6%,最小相对误差为0,平均相对误差为8%,从而验证了动网格技术在机械密封内流场模拟中的可行性;机械密封内流场计算应当考虑空化问题,才能得到比较真实的内流场特性;液膜厚度、泄漏量和液膜刚度随着转速、介质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端面螺旋槽在产生泵送效应的同时也产生动压效应.  相似文献   
78.
定量卤制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剖面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和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并详细阐明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呈香特征,为定量卤制风味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羽肉鸡鸡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测定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中4个阶段(滚揉、烤制1、蒸制、烤制2)与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含量,通过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气味阈值计算其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定量卤制过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主体风味物质和修饰风味物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CA)对各挥发性化合物的OAV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定量卤制加工过程4个阶段中分别鉴定出54、60、60、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均高于原料肉的9种和传统卤制的44种。定量分析发现,滚揉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来自于香辛料液。烤制1阶段鸡腿肉中开始产生特征风味物质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等,蒸制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最高,此阶段鸡腿肉经蒸制成熟,为风味形成最主要阶段;烤制2阶段定量卤制鸡腿肉中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远高于传统卤制,说明在风味呈现上,定量卤制比传统卤制更加浓厚。定量卤制鸡腿过程中特征性风味物质主要为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壬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苯乙醛、桉叶油醇和月桂烯,其OAV值均显著高于原料肉和传统卤制。主体风味物质为OAV﹥1的正辛醛、反-2-癸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和芳樟醇;修饰风味物质为酮类、酯类和部分醇类物质。由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的4个阶段和传统卤制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且在PC1和PC2构建的平面上区分度较好;主体风味物质可聚为4类,且每类都含有代表定量卤制过程中特征性活性物质。【结论】基于气味活性值剖面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卤制鸡肉风味活性物质的构成及发育规律;与传统卤制相比,定量卤制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呈现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9.
副黏病毒是一类包含多种能引起人和动物严重疾病的负链RNA病毒。其病毒颗粒囊膜上排列有两种糖蛋白,分别是识别并结合宿主受体的附着蛋白(hemagglutinin neuraminidase/hemagglutinin/glycoprotein, HN/H/G)和介导病毒颗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这两种糖蛋白通过与病毒受体及细胞膜的互相作用介导了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特异性识别、结合及融合过程,最终使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质开启复制过程。由于糖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及中和抗体靶点,因此近年来对副黏病毒糖蛋白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探索。就副黏病毒糖蛋白在其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治疗性抗体和疫苗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