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80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894篇
林业   1265篇
农学   1662篇
基础科学   505篇
  1051篇
综合类   8622篇
农作物   1254篇
水产渔业   926篇
畜牧兽医   3010篇
园艺   1068篇
植物保护   447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707篇
  2014年   1084篇
  2013年   1288篇
  2012年   1581篇
  2011年   1463篇
  2010年   1166篇
  2009年   1087篇
  2008年   1449篇
  2007年   998篇
  2006年   700篇
  2005年   781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8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石羊河下游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邻格子取样方法,采用扩散系数(C)、丛生指标(I)、负二项参数(K)、聚块性系数(Ca)、平均拥挤指标(m*)、聚集度指标(G)、Moristia指数(Iδ)、Green指数(IG)等8个指标,对石羊河下游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聚集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沙地和盐碱地黑果枸杞个体数量较多,聚集程度相对较高,砾石和固定半固定沙地黑果枸杞的个体数量较少,聚集程度相对较低;②盐碱地和沙地黑果枸杞种群呈现聚集分布,固定半固定沙地和砾石样地相对于沙地和盐碱地的聚集程度有所减弱,有一定的随机趋势;③不同发育阶段的黑果枸杞种群格局类型总体呈现聚集分布的特点,随着龄级的增大,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表现出由聚集向均匀分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不同种壳厚度油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为油棕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厚壳种BM8和无壳种L2T对288对SRA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从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及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组合,利用其对46份不同种壳厚度的油棕种质材料进行多态性扩增,基于扩增结果,利用NTSYS 2.1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构建聚类图,利用POPGENE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从288对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出15对SRAP引物,利用其对46份油棕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3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2.2条,多态比率为60.4%.46份油棕种质材料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0982~1.3264,平均1.602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092~1.15976,平均1.480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572~0.1093,平均0.1937;I为0.0927~0.1648,平均0.3115.薄壳种油棕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无壳种油棕较接近,且二者均高于厚壳种油棕,说明薄壳种和无壳种油棕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厚壳种油棕.厚壳种油棕与无壳种油棕的遗传一致度最小(0.7728),但二者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2556).厚壳种油棕与薄壳种油棕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大,(0.8396),且二者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748).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9时,46份供试油棕种质被分为4个类群,其中,厚壳种油棕种质材料均分布在第I类群,薄壳种油棕种质材料(除Eg14分布在第I类群外)和无壳种油棕种质材料均分布在II、III和IV类群.[结论]46份油棕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丰富,其中薄壳种油棕和无壳种油棕的遗传多样性较厚壳种油棕丰富,二者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进行亲本选配,选育出高产油率的油棕新品种.  相似文献   
73.
为探索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三倍体育种技术方法,更好地解决其个体小、生长慢和性成熟后死亡率高等问题,采用热休克法进行三倍体诱导实验,设4个诱导温度(24、26、28、30℃),2个起始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和2个持续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共分1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13个实验组均能诱导出三倍体个体,而不同温度组的诱导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31.65%、52.28%和78.81%(P<0.0.5)。随着温度的上升,孵化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诱导成功的关键因素,利用热休克诱导受精卵制备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三倍体苗种的方法是可行的,三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是:水温28℃,卵子受精后15 min持续处理20 min,发眼率(72.57±0.26)%,孵化率(60.92±0.31)%,三倍体率53.1%,综合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羊驼毛品质的差异,为羊驼选育及羊驼毛生产提供参考数据。采集新疆野生动物园、新疆阿勒泰、新疆阿克苏、山西、天津地区羊驼颌、颈、肩、侧、股、背、腹部位共636份毛样,进行平均纤维直径、毛丛长度、净毛率、单纤维强力、有髓毛含量、无髓毛含量等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地区及不同部位毛品质性状的差异,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羊驼毛平均纤维直径、白度、亮度、原毛油脂含量、净毛率、毛丛自然长度、单纤维强力、断裂伸长百分比、有髓毛含量、无髓毛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取样部位羊驼毛纤维直径、原毛油脂含量、毛丛自然长度、单纤维强力、含杂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无髓毛含量和有髓毛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羊驼毛细度越细毛品质越优为准,结合单纤维强力、毛丛自然长度等性状,羊驼不同部位的毛纤维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背、侧、股、肩、颈、颌及腹部。在育种中可将提高无髓毛含量作为新疆羊驼毛细度的选育目标,将提高净毛率和单纤维强力作为山西、天津羊驼毛育种方向,同时可考虑提高羊驼颈、颌、腹部的无髓毛含量,以提高羊驼整体毛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75.
76.
77.
为了找出不同产地鲍鱼(Haliotis Spp.Abalone)的区域性差异,并探究一种有效的鲍鱼产地的鉴别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对广东、福建、山东、辽宁4个主要养殖省份鲍鱼样品肌肉中的特征元素(Na、K、Mg、Ca、Fe、Zn、Cu、Ni、As、Al、Mn、Cr、S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鲍鱼样品的元素含量存在差异,Mn的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74%,Ni次之,为65%,其次是Se (60%),其余元素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0%。同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有效地从13个特征元素中提取了6个元素作为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9.87%;同时发现Ca、Se、Na、Fe、Mn、K、Ni这7种元素是不同产地鲍鱼的特征元素,并建立了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F=0.2777F_1+0.2652F_2+0.1295F_3+0.1066F_4+0.0656F_5+0.0541F_6。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利用特征元素对不同产地鲍鱼的产地溯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为了检测驯食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个选育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变化,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驯食配合饲料大口黑鲈选育基础群体(Sp0)和第二、三和四代选育群体(Sp2、Sp3和Sp4)共240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8个微卫星位点共获得44个等位基因。Sp0、Sp2、Sp3和Sp4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4895、0.4802、0.4579和0.420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4615、0.4454、0.4621和0.39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791、0.3659、0.3764和0.3257。4个群体间的配对比较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值在0.01612~0.16162之间、遗传距离(D_a)在0.0249~0.1434之间。遗传变异来源(AMOVA)分析显示,只有8.38%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其余遗传变异均来自于个体间。研究表明,经连续多代选育之后,易驯食配合饲料的快长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具有中度遗传多样性,具备选育潜力,可继续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79.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云南春作马铃薯上普遍发生,且危害较重,给当地马铃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试验研究了11种药剂7种药剂组合(包衣剂+保护剂+治疗剂)通过播种期种薯包衣,现蕾期叶面喷施一次保护剂,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叶面各喷一次治疗剂的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结果表明,药剂组合种薯包衣+甲霜·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60.99%,增产率176.28%,增效率152.27%;其次是种薯包衣+霜脲·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组合,防治效果达到60.15%,增产率173.20%,增效率150.55%。这2个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新疆北疆地区不同播种期对露地越冬菠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绿冠369和美国大叶2个菠菜品种为试材,分别于2018年8月15日、8月25日、9月15日播种,次年开春时测定其生长指标、品质指标、产量、抽薹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 露地栽培条件下,2个菠菜品种在3个不同的播种期均可安全越冬,次年开春采收时随播期的延后2个菠菜品种草酸含量呈递减趋势,抽薹时间会推迟,有效叶片数量和有效产量增加成正比,2个菠菜品种最早(8月15日)播种者越冬后的有效叶片数量和有效产量最低。【结论】 不同播种期对露地越冬菠菜部分品质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很明显,新疆北疆地区根据当地气温条件,平均温度降到15~20℃时播种为宜,一般8月25日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