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31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1444篇
林业   1898篇
农学   1925篇
基础科学   3714篇
  914篇
综合类   14107篇
农作物   1493篇
水产渔业   1188篇
畜牧兽医   11096篇
园艺   2010篇
植物保护   915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653篇
  2020年   681篇
  2019年   908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775篇
  2016年   937篇
  2015年   1093篇
  2014年   1771篇
  2013年   1509篇
  2012年   2191篇
  2011年   2286篇
  2010年   2178篇
  2009年   2378篇
  2008年   2426篇
  2007年   2239篇
  2006年   2115篇
  2005年   1995篇
  2004年   1497篇
  2003年   1535篇
  2002年   1238篇
  2001年   1080篇
  2000年   792篇
  1999年   566篇
  1998年   594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458篇
  1994年   470篇
  1993年   325篇
  1992年   449篇
  1991年   492篇
  1990年   346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9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元优919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和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不育系元丰A与恢复系福恢919共同选育的中籼弱感光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在建阳区潭城街道回瑶村连片种植20.8 hm~2,测产验收平均产量9 314.00 kg/hm~2,最高产量9 652.20 kg/hm~2。总结了元优919在建阳区的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2.
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过氧化氢酶1(cat1)基因受到巴西蕉诱导上调表达,为研究cat1基因在Foc4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Foc4的cat1基因,并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开展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at1基因缺失对Foc4的菌丝、孢子形态、菌落生长、抗渗透压胁迫和细胞壁选择性压力等没有影响;但引起菌株抵抗外源氧胁迫、细胞壁穿透能力、纤维素利用能力减弱和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显示cat1基因的产物通过清除香蕉分泌的活性氧在Foc4对香蕉的致病过程中起作用,并参与病原菌对寄主纤维素成分的代谢。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水稻抗性基因Pi对福建省稻瘟病菌优势菌群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是实现水稻抗瘟持久化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明确水稻24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的抗病性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首先分别采用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和CO39近等基因系来鉴定2012-2015年间从福建省各稻区种植的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上采集的347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和致病型,再测定24个抗性基因对福建省稻瘟病菌的抗性。【结果】根据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菌株的抗感反应,可将供试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划分为6个群36个生理小种,其中ZA、ZB和ZC为主要种群,ZC15、ZD7和ZB15为优势生理小种。根据CO39近等基因系的接种结果,将供试稻瘟病菌划分为17个致病类型,其中I34.1为优势致病型。供试的24个抗性基因对347株福建省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不同,抗谱为9.80%~89.91%。其中,Pi-k~m、Pi-7(t)、Pi-9(t)、Pi-k~p、Pi-k、Pi-k~h、Pi-z~5和Pi-ta(1)等8个抗性基因的抗病性较强,抗谱均高于70.00%。【结论】说明这8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育种时可以考虑联合利用这些抗性基因。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这8个抗性基因对主要生理小种的抗谱和主要致病型的抗谱均值高于69.00%,与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抗谱吻合。说明利用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或优势致病型来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4.
在常规杂木屑培养料配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经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处理的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比较各配方香菇生长情况的结果:在添加49%、62%、78%的经发酵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的培养料中,香菇菌丝均能生长;综合考虑产量、生物转化率,以49%的添加比例更适宜,其中添加49%经发酵山核桃壳的培养料配方的平均单袋产量较高,达698.67 g,仅比常规杂木屑配方低4.36 g。  相似文献   
65.
66.
以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为研究目标,以地下滴灌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试验为基础,通过对不同降雨年型苜蓿生长、水分利用及产量指标的系统分析,建立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的作物-水模型,推求各茬苜蓿最优耗水量,结合典型年降雨在苜蓿生产各茬内的分布特点,提出宁夏引黄灌区苜蓿草田不同降雨年型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年型下,地下滴灌苜蓿土壤含水量≥50%田间持水率时,各茬株高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2段式变化过程;分枝数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茎叶比在丰水年型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升高,在平水年型随收获茬次延续逐步下降;各处理干草产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均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且土壤含水量下限高于60%田间持水率的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苜蓿草田各茬灌水量通过影响耗水量而影响苜蓿茎叶比、株高和分枝数,进而影响干草产量,并据此建立了苜蓿草田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间的作物水模型,计算苜蓿草田各茬兼顾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最优耗水量,结合自然降雨分布特征,提出宁夏引黄灌区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枯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5 000 m~3/hm~2,灌水20次;平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600 m~3/hm~2,灌水19次;丰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132 m~3/hm~2,灌水17次。  相似文献   
67.
68.
 本研究从节瓜根际分离到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荧光类假单胞菌FP1761。该菌株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拮抗能力,能够解钾、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可产生氨、蛋白酶、嗜铁素、吲哚乙酸。生物测定表明菌株FP1761可显著促进小麦生长。生理生化、平均核苷酸相似度、16S rDNA和多基因分析将FP1761鉴定为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菌株FP1761基因组草图全长6.12 Mb,(G+C)含量为59.9%,共编码5467个基因序列。将该菌株与种内3个代表性菌株进行泛基因组和核心基因组分析,共产生 4 357个共有基因,菌株FP1761特有基因327个。利用antiSMASH对菌株次生代谢基因簇进行预测,发现其含有8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基因簇。其中两个基因簇与嗜铁素pyoverdine合成相关,未见聚酮类合成基因。基因组分析发现,该菌株具有与病原性假单胞菌相似的III型分泌系统,但丢失了效应蛋白调控因子hrpS和转运相关的hrpHhrpK1基因。对全基因组扫描,菌株FP1761仅保留了病原性假单胞菌的保守效应蛋白AvrE和HopAA1-1。FP1761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具有III型分泌系统的摩拉维亚假单胞菌。本研究表明摩拉维亚假单胞菌FP1761具有潜在的植物防病促生功能,但其III型分泌系统与植物益生互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硝化应激在神经型犬瘟热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选取犬瘟热临床病例113例,其中有神经症状组(NCD)共37例,无神经症状组(NNS)共76例,并设25例无犬瘟热健康犬作为对照组(CG)。就诊时分别采取血液和脑脊液,测定一氧化氮(NO)、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显示:NCD组2种组织液中的NO、nNOS和NSE升高,显著高于NNS组(P<0.05)与CG组(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2种组织液中的NO、nNOS和NSE对神经型犬瘟热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血浆中以nNOS最佳,截断值为230.1 ng/mL,脑脊液中以NSE最佳,截断值为3.67 ng/mL;NSE对神经型犬瘟热具有一定预后价值,血浆中NSE<2.07的病例死亡率显著低于NSE≥2.07的病例。结果表明:神经型犬瘟热疾病发展中伴有硝化应激和神经损伤,血浆与脑脊液中的NO、nNOS和NSE具有对神经型犬瘟热的诊断及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