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98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林业   1146篇
农学   1519篇
基础科学   1350篇
  1385篇
综合类   9503篇
农作物   684篇
水产渔业   1240篇
畜牧兽医   3885篇
园艺   1987篇
植物保护   632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614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1219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542篇
  2011年   1433篇
  2010年   1238篇
  2009年   1341篇
  2008年   1569篇
  2007年   1153篇
  2006年   1057篇
  2005年   1015篇
  2004年   1018篇
  2003年   1087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8篇
  195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芹菜种子的萌发机制,采用不同试剂组合(5 g/L NaOH+10% PEG、10% PEG+500 mg/L壳聚糖、5 g/L NaOH+500 mg/L壳聚糖)和不同温度(18、24、30℃)对芹菜种子进行处理,观察芹菜种子的萌发指标,并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抗氧化系统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30℃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加快种子萌发进程。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试剂组合处理在18、24℃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升高,促进种子萌发,18℃时5 g/L NaOH+500 mg/L壳聚糖处理下的发芽势最高,24℃时5 g/L NaOH+10% PEG处理下发芽势达到最大值;30℃时不同试剂组合处理间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无明显差异。18、30℃对种子具有一定程度的胁迫作用,种子SOD和CAT活性较24℃条件下有所增加;18℃时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5 g/L NaOH+10% PEG处理能显著降低MDA含量。萌发过程中,芹菜种子内部ABA含量下降,GA3、ZA含量增加。试剂组合及适当高温有利于提高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萌发整齐度;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和激素水平会积极响应不同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62.
本文在利用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的基础上,研究了饲养温度、密度以及容器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最适饲养温度为26~28℃;1~3龄幼虫最佳饲养密度为1头·cm~(-2),3龄以上幼虫最佳饲养密度为0.2头·cm~(-2);1~3龄幼虫宜选择塑料养虫杯和塑料养虫盒等较为封闭的小型饲养容器,3龄以上幼虫可转移到木制周转箱等透气性较好的大型饲养容器中饲养。研究结果为建立美国白蛾室内繁育体系以及为其深入研究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64.
本实验旨在研究江苏某猪场全年种公猪精液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环境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收集江苏宿迁某猪场65头种公猪2015年的精液参数以及猪场所在地区的温度变化参数,并统计全年不同月份精液参数与环境温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月日最高温均值和日最低温均值达到峰值,2月精液量最低,9月精液头份数最低,8月份精子活力最低,8月精子畸形率最高,10月精子密度最低,9月总精子数和有效精子数最低;夏季(6、7、8月)精液密度、精液头份数、精子活力、总精子数和有效精子数最低、精子畸形率最高,秋季(9、10、11月)精子密度最低;日最高温与精液头份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总精子数和有效精子数呈显著负相关,与精子畸形率呈显著正相关。全年种公猪精液品质规律呈春冬季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65.
温度和水分对黑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6.
秸秆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蓄水保肥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正效应,但其石灰效应会加大稻田氨挥发损失。为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铵特性,降低其石灰效应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和酸化水平(pH值=5、7、9)稻草生物炭处理下的田面水NH_4~+-N浓度、氨挥发和水稻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偏酸性(pH值=5)、中性(p H值=7)生物炭处理在基肥期和分蘖肥期均能显著降低田面水NH_4~+-N峰值浓度(P0.05),降幅达16.90%~35.60%。全生育期稻田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15.14%~26.05%(2019年)、15.10%~19.00%(2020年)。稻田增施热解温度为700℃、酸化水平为5(p H值=5)的生物炭(C700P5)降氨效果最好,两年氨挥发分别显著降低22.93%、12.61%(P0.05)。高温热解配合偏酸性、中性生物炭(C700P5、C700P7)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9.92%~13.5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其增产原因是生物炭酸化处理降低了稻草生物炭的石灰效应,而热解温度调整提高了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 Capacity,CEC),进而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最终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积累和水稻产量。研究可揭示不同热解温度和酸化水平制备的生物炭在稻田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稻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比较运输方式及环境温度对合浦珠母贝稚贝运输中的存活影响,从而为稚贝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方式、环境温度及运输时间的把握提供借鉴和参考。以3月龄稚贝为实验材料,运用无水干露、加水淹没及包装充氧等3种方式,分别在环境温度为5、13、21和29℃下模拟运输。每隔3 h从每组运输条件下取出1组实验贝,转移到正常养殖环境下暂养恢复,经48 h后统计其存活率。对运输时间与存活率之间进行非线性参数曲线拟合,计算每组运输条件下的致死时间(T_0)、半致死时间(T_(0.5))及全致死时间(T_1);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氏方法比较3种运输方式及4种环境温度间的均值。结果显示:包装充氧优于其他两种运输方式,而加水淹没又优于无水干露;温度为13℃和21℃时优于其他2个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为17.60~20.05℃是稚贝运输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鲅鱼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组胺变化规律及其与品质变化的关系,为青皮红肉鱼组胺安全性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鲅鱼在冷藏(4℃)和常温(20℃)2种储藏温度下组胺、腐胺和尸胺等3种生物胺含量的变化情况,结合感官评价、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K值评价鲅鱼品质变化,并分析生物胺含量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鲅鱼体内生物胺含量不断产生并积累,4℃储藏条件下鲅鱼货架期不超过4 d,20℃储藏条件下不超过1 d;4℃储藏14 d内鲅鱼组胺含量升高明显,达1213.46 mg/kg;20℃储藏4 d内,第1 d组胺生成量明显,从初始13.63 mg/kg增至472.51 mg/kg,2 d后尸胺生成量明显,4 d保存期内达1134.46 mg/kg.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鲅鱼品质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微生物数量和TVB-N含量增加,K值变大,综合各品质指标可知4℃储藏条件下的鲅鱼品质优于20℃储藏条件下的品质.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感官评价、菌落总数、TVB-N含量和K值等品质指标与鲅鱼组胺、腐胺和尸胺的含量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低温有助于减少鲅鱼生物胺积累和维持鲅鱼品质;由于鲅鱼感官在可接受的食用范围时也可能存在组胺安全性风险,因此对其进行安全性和品质评价时应结合感官评价、菌落总数、TVB-N含量和K值等多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3月13—14日青海省一次大范围的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局地温度方程,定量分析了过程中影响温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和各自的贡献,结论如下:(1)此次过程是青海省一次典型的横槽转竖型寒潮天气,并且自西向东爆发。过程前期形成典型的寒潮中期倒大“Ω”流型。上游有强冷平流输送,500 hPa冷中心-44℃,700 hPa冷中心-28℃。青海上空西北风风速26 m/s,300 hPa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的横向非地转正次级环流也利于地面降温。(2)地面蒙古冷高压中心1060 hPa,影响青海的冷高压达1050 hPa。过程中青海西部的24 h最大正变压18 hPa,24 h负变温最大为-18℃,最低气温平均下降10~13℃,格尔木站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6℃。东部的24 h最大正变压18 hPa,24 h时负变温最大-11℃,最低气温平均下降6~8℃,河南站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6℃。同时东部和西部的地面风速在13日、14日白天都增大,并以偏西风为主。(3)此次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主要由温度平流项和对流变化项决定,且这2项对青海西部的降温贡献大于青海东部。冷气团的个别变化项对降温也有一定贡献,对东部和西部的贡献基本相等。非绝热项对西部起增温作用,对东部的温度变化没有作用。(4)由强冷空气引起的寒潮天气过程中,温度平流变化和对流变化对降温起主导作用,过程前期应关注温度平流变化的影响,过程结束时应关注对流变化。个别变化项的影响程度依赖于冷空气强度和冷气团变性程度。非绝热项的影响决定于大气中发生相态变化的水汽含量,对温度变化有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70.
庐山日本柳杉早材与晚材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庐山日本柳杉早材、晚材宽度与温度、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以揭示日本柳杉早材、晚材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规律,了解这一区域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日本柳杉的保护和造林区域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以庐山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林针叶树种日本柳杉为研究对象,采用树木年轮学的方法对日本柳杉进行了树芯样品取样和处理,并建立早材、晚材标准年表,将树木标准年表与庐山地区的气候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早材年表各项统计特征均优于晚材年表,相比于晚材的径向生长,早材径向生长对月均温变化更加敏感。(2)该地区年均温度、年降水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除了8月份以外,各个月份均温呈上升的趋势。(3)日本柳杉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本柳杉早材生长过程中气温的滞后效应尤为明显,夏季(7月)高温不仅阻碍当年早材年轮宽度的生长,还会影响到下一个生长季早材的形成。生长季时期(4—7月)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早材、晚材年轮的形成。  结论  不同季节温度、降水量变化影响早材、晚材年轮形成与生长。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庐山地区日本柳杉林可能出现生长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