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5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662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163篇
  364篇
综合类   2104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663篇
园艺   397篇
植物保护   18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地理这门学科把脸找个好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地理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坚持咋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当前多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欲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产业、地域环境等因素协调其所在地的经济收入是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结合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和地形特征等可能产生人均纯收入差异的空间因子,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地人均纯收入差异驱动力进行分析和阐释,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资源调控及经济建设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类型和二三产业发展程度是造成当地人均纯收入差异的关键驱动力;交通便利程度、水资源供给能力、高程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当地人均纯收入差距;并且这4个因子与前2个产业因子对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得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q=0.30)以及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比例较小(q=0.37)是限制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所在地巴彦温都尔苏木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交通不便(q=0.11)及海拔较高(q=0.15)等地域环境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巴彦温都尔苏木与周边区域的人均纯收入差距。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当地的下一步发展应重视以下3个方面:1)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时适当发展传统畜牧业转型;2)将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为特色品牌进而推动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旅游的发展;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做足准备。  相似文献   
63.
辣椒属茄科,为常异花授粉作物。百色市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广西辣椒主产区之一,具备辣椒生产所需的优势地理气候条件,产出的辣椒产品品质优,深受市场欢迎。但种植户在生产管理上缺乏科学性,通过总结栽培技术要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实现生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助推辣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打造成功高效的地理课堂,必须紧密围绕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设计尽可能多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具,科学合理的问题设置,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5.
2003-2017年陕西省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英杰  文彦君  张翀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155-162,169
[目的] 研究影响陕西省植被覆盖主导气候类和非气候类因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03—2017年MODIS 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研究了气候类和非气候因素对陕西省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 ①2003—2017年陕西省NDVI空间分布总体上为改善趋势,但在不同植被类型区和生态区有所差异。②降水是影响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主导气候类因素,其他因素对当地植被覆盖影响程度有所差异。③降水与气温、日照、风速、相对湿度的交互作用对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且气温的作用只有在和降水的交互作用下才能体现出来。④植被类型和地貌是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主导非气候类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所差异。⑤植被类型、地貌和土壤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人口、GDP的影响也只有在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才能显现出来。[结论] 气候类因素的影响大于非气候类因素,气候类和非气候类因素的共同作用能够充分的解释植被覆盖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6.
为了明确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农地边际化现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单位成本纯收益指标”、“农地利用集约度指标”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标”三大主要指标,对广东省2000—2015年农地边际化特征进行提取。选择影响农地边际化特征的19个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农地边际化现象的核心影响因素进行挖掘。结果表明:2000—2015年广东省共发生3次比较明显的农地边际化现象,分别在2001—2002年、2005—2006年、2010—2013年,且第3次边际化持续时间最长,情况最严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指标和农户家庭资源要素结构变化指标对农地边际化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粮食总播种面积对农地边际化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q值分别为0.8067、0.8055、0.7916。任何两因子相互交互作用都能增强对农地边际化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7.
又见红江橙     
王元 《中国农垦》2020,(3):79-80
红江橙名声在外,“国宴佳果”的美誉更让她家喻户晓。每次来到橙园,看到红江橙,心情复杂,常常想起席慕容的一句诗,“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红江橙的发展也是起起落落。我因工作关系,多次带媒体朋友到有国宴佳果、地理标志之称的红江橙产地红江农场。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相似文献   
68.
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组成与地理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区域植物群落特征、性质和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分析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策略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岛南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低地雨林建立1 hm~2固定样地,进行立地因子和植被调查,并研究其物种组成与地理成分。结果表明:维管植物隶属于65科150属213种,种子植物63科148属211种,分别占海南岛和全国种子植物总科、属、种的32.66%、19.29%,13.56%、4.69%和7.65%、0.78%~0.81%;优势科明显,单种科36个,寡种科24个,共占总科数的92.31%;属内种的变化范围为1~6,单种属最多,占总数的76.00%;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热带性质占绝对优势,这不同于尖峰岭山地雨林热带-亚热带过度性明显的特点;根据种-面积曲线研究表明,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最小取样面积为范围在3 600~6 400 m~2之间,其上限高于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4 000 m~2最小面积;相较于山地雨林,其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69.
周海滨  洪永春 《现代园艺》2014,(10):191-191
通过对传统风水地理位置与园林工程结合的论述,以及现在人们对风水的普遍认识和重视程度,阐明风水在园林工程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说明当今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要科学利用风水,学习古人将风水与造园完美结合的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植物配置时,将风水灵活运用,创造出更适合我们活动,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理想的大地景观。  相似文献   
70.
<正>本报讯8月6日,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腐植酸提质增效化肥(心连心)"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全国腐植酸化工、农业应用、地理资源、环境工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10位专家参会,河南心连化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庆金、副总经理赵连紫等一行7人与会。与会专家结合"心连心公司"现状,围绕战略定位、资源利用、技术路线、加工工艺、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系列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