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352篇
水产渔业   1300篇
畜牧兽医   7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工厂化水产养殖溶解氧自动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以曝气增氧方式的养殖系统(养殖平均体重为450 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密度为27kg/m3)设计了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即对水体溶解氧进行在线监测,对增氧设备进行自动控制。该监控系统是以覆膜溶解氧电极作为检测元件,用组态王软件设计在上位机中运行的监控系统完成在线检测,以PLC为下位机直接控制增氧气泵实现溶解氧控制功能。结果表明:该溶解氧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能直观地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养殖现场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并可以储存、打印、记录溶解氧的变化数值,为掌握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分析溶解氧产生变化的原因提供基础数据。对增氧设备进行控制,可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维持在适合鱼类生长的最佳范围内,减少了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大西洋鲑的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体内注射小牛血清、PHA培养法,取鱼体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备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染色体玻片,并进行核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西洋鲑的染色体数目为2n=56,其核型为18m+38t,臂数NF:74。  相似文献   
63.
2001年对黑龙江中游施氏鲟155尾进行种群生态学特征研究。捕捞群体结构特征为:全长平均为153.9(105~232)cm,体重平均为17.07(5.95~62.65)kg,年龄平均为16.9(8~29)龄,全长体重相关关系W=6.9614×10-6L2.9281,性比为1:1.8,绝对生殖力平均为433496.7(6200~1318350)粒,相对生殖力平均为11173.3(6893~15694)粒/kg,卵径平均为3.65(3.0~4.5)mm,成熟系数平均为22.49%(12.5%~33.3%);捕捞群体数量为620尾,计12t。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的施氏鲟资源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
五种养殖鲟、鳇鱼DNA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德国Partec 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Ceorgi)的体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五种鲟鱼类的DNA含量中,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DNA含量非常接近,分别为12.24pg/N,11.60ps/N,11.59pg/N,三种鲟鱼相比较差异并不显著。小体鲟和达氏鳇的DNA含量是6.06pg/N和4.77pg/N,两种鱼相比较差异也不显著。但与上述三种鲟鱼相比较DNA含量几乎相差1倍。从测定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有关鲟鱼类资料可以确定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属于八倍体类型,而小体鲟和达氏鳇则属于四倍体类型。  相似文献   
65.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染色体。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染色体由92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可分为四组,m组有16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有1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t组有12对染色体,t组有11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均有相应的同源染色体。青海湖裸鲤的2n=92,NF=146,其核型公式为:2n=32m+22sm+24st+14t。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的核型与其他裸鲤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消化酶是反映动物消化生理状况和营养物质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具有关键作用.消化道的组织形态结构,是认识和探索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机制的基础和途径之一.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研究旨在探讨投喂野生鲫鱼和人工饲料对哲罗鲑(Hucho taimen)幼鱼(初始体质量(6.90±0.04)g)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投喂野生鲫鱼(G1)和人工饲料(G2),每组养殖试验鱼50尾,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平行.试验水温9.8~16.2℃,pH值7.2~7.6,溶氧>6.0 mg/L,氨氮<1.0 mg/L,日投喂2次.G1组投喂的野生鲫鱼,按其4倍折算,G2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按试验鱼的体质量前4周投喂率为3.4%,后4周为2.0%,投喂56 d.[结果]研究表明,与G1组相比,G2组胃、前肠+幽门盲囊和后肠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前肠+幽门盲囊和后肠的脂肪酶活性也显著降低(P<0.05),而胃和肝的脂肪酶差异不显著(P>0.05).G2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G1组,其中后肠和肝的淀粉酶活差异显著(P<0.05).G2组肠道绒毛高度和纹状缘高度也低于G1组,其中纹状缘高度达显著水平(P<0.05).G2组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粘膜褶皱边缘有破损,纹状缘融合.[结论]投喂野生鲫鱼组哲罗鲑消化酶活性较强且肠道组织结构发育较好,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野生鲫鱼存在资源有限,人力劳动强度大,氮磷排放较高等缺点.随着哲罗鲑摄食能力的加强及对营养需求的提高,哲罗鲑饲料配方还需进一步优化,全面均衡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67.
研究不同饲料蛋白水平(24%、26%、28%、30%、32%、34%)对大规格松浦镜鲤越冬前后生长、体成分、抗氧化及蛋白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前期进行完大规格松浦镜鲤对饲料蛋白质适宜需要量的研究试验后,在每个网箱中保留规格齐整,质量为(694.55±64.72)g的20尾大规格鲤鱼进行越冬试验,共18个网箱(2.0 m×2.0 m×2.0 m),时间为2019年10月31日至2020年4月28日.越冬期间水温3~8℃.结果表明,26%蛋白组的体质量损失率及肥满度下降比显著低于24%、32%、34%蛋白组(P<0.05),24%蛋白组的肝体比下降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6%蛋白组越冬后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4%蛋白组,且其下降比显著低于24%蛋白组(P<0.05).24%组和32%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26%组(P<0.05),32%组肌肉水分增加比显著高于26%和34%组(P<0.05).26%蛋白组鲤鱼肝胰脏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30%蛋白组(P<0.05),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24%蛋白组(P<0.05).34%蛋白组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6%蛋白组的越冬后肌肉雷帕霉素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24%、34%蛋白组(P<0.05).26%蛋白组的肌肉4E结合蛋白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6%蛋白组的肌肉S6K蛋白激酶及蛋白激酶B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除24%蛋白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越冬试验发现,26%蛋白组鲤鱼越冬效果最佳,体质量损失率及肥满度下降比均为最低,鱼体能够储存更多的蛋白质,使机体获得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较低的氧化应激水平,拥有较强的自身内源蛋白质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明大麻哈鱼不同生长阶段体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性,为大麻哈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研究大麻哈幼鱼和成鱼体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性。【结果】大麻哈鱼的肾脏属A型肾脏,幼鱼的体肾由肾单位、拟淋巴组织和血窦组成,成鱼体肾由肾单位、拟淋巴组织和血管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拟淋巴组织主要由淋巴细胞、粒细胞、血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等组成;肾小体数量较少,呈无规律分布,多为单个存在,偶见2个相邻聚集,具有海水硬骨鱼类肾小体特征;肾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分化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其中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管腔内具有刷状缘,远端小管、集合管管腔内无刷状缘;幼鱼和成鱼体肾含有黑色素巨噬细胞,其中成鱼体肾的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多,且聚集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结论】大麻哈鱼体肾的肾实质中,除有肾单位外还有拟淋巴组织,包含血窦、淋巴细胞、粒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其中肾小管有颈段,但未见具有微绒毛的间段结构;成鱼体肾的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多,不仅具有排泄功能,亦能发挥少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9.
为摸清大鳞鲃在碱性水域推广的可行性,对大鳞鲃( Barbus capito)、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llus)、镜鲤( Songpu mirror carp)、鲫鱼( Carassius auratus)和白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进行96 h急性NaHCO3碱度毒性试验,测定了水体中NaHCO3碱度对5种鱼的致死浓度,以及对鳃、肾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鳞鲃、草鱼、镜鲤、鲫鱼和白鲢5种幼鱼NaHCO3碱度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325 mmol/L,91.825 mmol/L,114.262 mmol/L,134.045 mmol/L,86.246 mmol/L,其耐受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鲫鱼,大鳞鲃,镜鲤,草鱼,白鲢。观察了NaHCO3碱度对鳃和肾脏的病理组织切片,在高碱胁迫下,鳃小片缩短,细胞间隙增大,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甚至脱落;肾组织中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肾小管管腔变大。  相似文献   
70.
池塘投饵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北方池塘投铒的实际要求,结合电路控制的各项性能,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投铒机控制系统。应用逻辑电路和定时器电路进行控制,使用拨码开关技术设置定时时间、自动重复启动的间隔时间和投铒的各项参数,并具有延时投铒功能。操作简单直观、定时准确、抗干扰能力强,解决了定时定量、准确投喂的问题,避免了铒料投喂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