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352篇
水产渔业   1300篇
畜牧兽医   7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兴凯湖4种野生鲌类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兴凯湖4种野生鲌类(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兴凯鲌C.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鲌类鲜样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7.92%~19.86%(质量分数,下同),其中红鳍原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兴凯鲌(P﹤0.05),而与蒙古鲌含量相近(P﹥0.05);4种鲌类鲜样肌肉中粗脂肪含量为0.12%~0.68%,其中红鳍原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3种鲌类(P﹤0.05),4种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4种鲌类干样肌肉中18种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红鳍原鲌(75.08%)﹥兴凯鲌(73.05%)﹥翘嘴鲌(72.38%)﹥蒙古鲌(67.20%);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低顺序为红鳍原鲌(33.04%)﹥兴凯鲌(32.89%)﹥蒙古鲌(32.45%)﹥翘嘴鲌(31.89%);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低顺序为翘嘴鲌(24.64%)﹥红鳍原鲌(24.52%)﹥兴凯鲌(23.07%)﹥蒙古鲌(17.34%);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6.59~69.14,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这表明4种鲌类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992.
将恩诺沙星(enrofloxacin)按照0、20、40、60、80、100 mg/kg的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口服给药5d,停药2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GST活性及GS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鲟血浆和肝脏组织中GST活性和GSH含量均随着给药浓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规律性变化,并在40 mg/kg给药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小体鲟血浆及肝脏中GST活性分别为23.235、68.670 U/mgpro,GSH含量分别为27.616、39.317 mg/g pro;史氏鲟分别为42.835、101.835 U/mg pro,27.852、51.192 mg/g pro.2种鲟肝脏组织中GST和GSH酶系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血浆中,且史氏鲟血浆和肝脏组织在各给药浓度下GST活性和GSH含量均高于小体鲟.  相似文献   
993.
徐黎明  刘洪柏  卢彤岩 《水产学报》2013,37(9):1409-1415
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主要结构蛋白之一,是病毒感染后造成细胞凋亡的主要作用蛋白。为分析IHNV M蛋白的序列及结构特征,研究利用敏感细胞(EPC)培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分离株(IHNV-Sn),根据M蛋白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M蛋白全长ORF,并且构建至表达载体pET27b(+)中,构建出pET27-M重组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蛋白基因的序列长度为588 bp,编码195个氨基酸残基,推导分子量约为21.88 ku,等电点为9.35;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蛋白富含丝氨酸、苏氨酸以及碱性氨基酸,存在丰富的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M蛋白不含有信号肽;疏水性大于亲水性;没有跨膜区存在;抗原表位预测显示抗原性良好;结构预测显示,不存在N-糖基化位点,存在7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15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IHNV-Sn株与美国分离株同为一簇。  相似文献   
994.
黑龙江水系(中国)大麻哈鱼生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和2011年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生殖洄游群体中采集了571尾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样本,进行了鳞片观察和生物学测定。根据退算叉长,采用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大麻哈鱼叉长的生长,并计算了生长速度和加速度。结果表明,大麻哈鱼3龄前生长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变慢。对3+龄大麻哈鱼生长分析表明,在1.372和1.492龄时,雄、雌个体生长速度最快,而在2.674和2.823龄时生长加速度最低,和性成熟开始时期相吻合。利用逻辑斯蒂拟合方程估算了大麻哈鱼50%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L50),雄性为46.19 cm,雌性为47.95 cm,ARSS分析表明雌雄差异显著(P<0.05),对应的50%初次性成熟时间T50分别为2.00和2.15。通过大麻哈鱼生长分析,认为应将50%初次性成熟叉长作为资源管理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黑龙江大麻哈鱼雌性个体GSI和绝对繁殖力均与叉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雄性个体上述指标均与叉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黑龙江雌性和雄性大麻哈鱼GSI与叉长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578x–18.225(R2=0.441);y=–0.090x+8.852(R2=0.423)。黑龙江群体性腺发育程度高于乌苏里江群体,乌苏里江群体性腺发育的不一致性导致了GSI和叉长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5.
2008年5月调查发现,在额尔齐斯河主河道(185团)的雌性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1.78~2.14)和低背型(2.18~2.39)。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的侧线鳞分别为31和30,侧线上(下)鳞为分别7和6,两者在体高、头高、尾柄高、体宽、头宽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高背型比低背型具有明显的体型优势。生长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体长或年龄的雌性群体中,高背型的平均体质量约为低背型的1.3~1.9倍,而表现出更为优越的生长性能。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群体各自独享1个单倍型(分别为EG1和ED1),为2个不同的遗传谱系类群,遗传分化仅为0.004,远低于属内种间的0.020~0.045,两者尚属群体内变异;在分子系统关系中,高背型和低背型分别与方正银鲫的2个单倍型(FZ1和FZ13)共享并聚为单系,推测额尔齐斯河银鲫源自于黑龙江(方正银鲫)。与国内其他地方群体或品种比较表明,额尔齐斯河2种类型雌性银鲫,特别是高背型具有更为突出的生长优势,可作为优良的开发养殖品种和更具潜力的鱼类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96.
养殖条件下施氏鲟(♂)×达氏鳇(♀)杂交后代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011年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后代(俗称大杂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7龄大杂交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及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呈"异速生长-等速生长-异速生长"的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指数关系,R2值变幅为0.95~0.99。其中,1~3龄大杂交a值3,呈强异速生长。此后随年龄的增加,异速生长减弱,发育趋向均匀。5龄时a值为2.94接近3,7龄a值为2.633。大杂交肥满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其与体重的相关性(R2=0.94)高于与体长的相关性。采用7种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进行拟合,其中Gompertz、Quadratic、VBGF和Cubic 4种生长方程式对大杂交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较好,除Cubic生长方程外,其它6种生长方程对其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低。7种生长模型中,均以Cubic生长方程对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的拟合R2值最大,RSS值最小,说明Cubic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生长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拐点体重、体长和年龄分别为28.53kg、82.11cm和4.22龄。  相似文献   
997.
镜鲤眼径及眼间距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68个个体,分析其眼径(ED)和眼间距(EC)与164个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末端序列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结果164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401个等位基因,463种基因型,利用GLM模型对每个标记与对应的性状做回归分析, Permutation 10000次检验结果显示,共22个微卫星标记分别与眼径和眼间距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CAFS1526等6个标记仅与眼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CAFS0882等11个标记仅与眼间距显著相关(P<0.05),而CAFS1298等5个标记与两个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CAFS1298和 CAFS1423与2个性状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用SPSS13.0的Duncan’s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标记与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型,进一步将与眼径和眼间距显著相关的标记整合到遗传连锁图谱上,其中9个微卫星标记与眼径或眼间距的 QTL 定位结果一致,其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在13.3%~20.9%.  相似文献   
998.
在水温22~25℃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盐度、碱度水体对大鳞(Barbus capito)幼鱼生长、摄食和鳃组织的影鲃响,探索了幼鱼生长的最适条件.单因素盐度梯度值设置为0(对照组)、2.0、4.0、6.1、7.8、10.0和11.9,实验结果表明,当盐度高于6.1时,大鳞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受到显著影响(P<0.05);盐度2.0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值最鲃大;盐度4.0时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饵料转化效率最高,盐度11.9时均降至最低;盐度到达7.8时对幼鱼生长有抑制作用,依据理论公式推算,幼鱼的最适生长盐度应为1.88.单因素碱度梯度值为10.00、15.83、25.10、39.80和63.12 mmol/L,碱度高于25.10 mmol/L时对幼鱼的体质量、饵料转化效率及总摄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碱度15.83 mmol/L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生长率和饵料转化效率值最高,碱度63.12 mmol/L时最低.碱度到达39.80 mmol/L时对幼鱼生长有抑制作用,依据理论公式推算,幼鱼的最适生长碱度为20.57 mmol/L.从鳃组织的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来看,随着盐度和碱度的升高,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肿胀、脱落和坏死的现象,泌氯细胞的体积膨胀,从而影响了幼鱼的生长.综上所述,大鳞幼鱼期,养殖盐度不宜超过6.1,碱度不超过25.10 mmol/L.鲃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索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至仔稚幼鱼期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了哲罗鱼胚胎至仔稚幼鱼期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鱼体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显示,ACP、AKP和GSH随发育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平稳,在受精35 d,即出膜期都出现一个高峰值;SOD和CAT在整个发育期间活性接近于0;MDA含量随时间增加持续升高。表明在哲罗鱼早期发育阶段,鱼体随发育时间的延长受到的过氧化损伤持续加重。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PCR技术,对25个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线粒体COI、Cytb基因和D-loop区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21个个体识别出1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性分析显示黑龙江群体遗传多样性略高于松花江群体。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两群体间产生了较大水平的遗传分化,并根据分子钟分析推断黑龙江群体起源早于松花江群体。种群扩张结果表明,松花江和黑龙江乌苏里拟鲿未经历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