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319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34篇
  70篇
综合类   1900篇
农作物   147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1457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52.
以髓烂型三七根腐病病原菌为供试材料,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苦楝子、瑞香狼毒等9种植物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进一步研究了苦楝子提取物对供试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几种植物提取物,苦楝子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质量浓度为2 mg/m L时,抑制率为100%;在96 h时,对病原菌的EC_(50)为0.60 mg/m L。说明苦楝子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新型绿色植物源抗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3.
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在医用方面已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但其在农用方面的活性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种子生物测定法,首次测定龙须藤茎皮甲醇提取物及分离组分对6种农业有害真菌和单、双子叶两种植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龙须藤甲醇浸提物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油菜Brassica napu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根芽均没有抑制作用。但其甲醇浸提物中分离的大部分组分对供试病原菌和植物的根芽都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杀菌活性方面:10号组分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达到80.0%和78.0%,除草活性方面:1~3号组分对油菜根的抑制率较高,达到50%以上,2号组分对稗草根的抑制效果最好,达到68%。可见,龙须藤茎皮提取物中含有具有良好杀菌活性和除草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54.
太子参须提取物对鸭流感病毒体外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尝试性探究太子参须提取物对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本文基于TCID50试验检测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体外感染不同处理组的MDCK细胞。结果表明,太子参须提取物高低剂量组(75%、25%)和黄芪多糖阳性对照组均对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体外生长产生抑制,且太子参须提取物高剂量组(75%)的抑制作用最优。结论:太子参须提取物对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的体外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呈相应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55.
为评价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葛根提取物品质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0、2.8、5.7、8.3、10.6 kGy)和电子束(0、2.4、5.1、7.7、10.3 kGy)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研究辐照对其微生物总数、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能有效降低葛根提取物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随着吸收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5.1 kGy时,葛根提取物均达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需氧菌总数为103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102 CFU·g-1);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7.7 kGy时,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降至10 CFU·g-1以下。此外,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均未检出。2种辐照方式均对葛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特征峰的相似度达到1.0,且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0.5%,表明2种辐照方式对葛根提取物指纹图谱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葛根提取物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种辐照方式均不会对葛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葛根提取物的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该研究为2种辐照技术,特别是电子束辐照在葛根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灭菌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海藻提取物对稻田化肥减施增效的效果,2018年在江苏省盐城市进行水稻田间试验,研究海藻提取物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可显著提升水稻产量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与常规施肥养分相当的海藻掺混肥处理和减少20%养分的海藻掺混肥处理,相对于施用常规掺混肥分别增产36.29%和31.08%。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都有显著提升,氮磷养分在糙米中的分配率显著提升,而钾在稻草中的分配率显著增加。减少20%养分的海藻掺混肥处理养分利用效果最优,相对于施用常规掺混肥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增加了61.87%,磷、钾的肥料偏生产力增加了63.85%。海藻提取物对稻田化肥减施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7.
研究红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的影响。将36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及别嘌呤醇组。空白组和给茶组连续1周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红茶提取物,给茶组第7天造模后1 h给茶;模型组在第7天腹腔注射氧嗪酸钾并灌胃酵母膏造模。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茶组血尿酸(UA)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给茶组血尿素氮(BUN)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给茶组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给茶组血肌酐(Cr)值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01)。高剂量组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低、中剂量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红茶提取物对氧嗪酸钾和酵母膏导致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8.
<正>皂角树又名皂荚树、皂角等,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分布极广,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区。但在温暖地区可分布在海拔1600m处。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皂角树耐旱节水,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且又有耐热、耐寒、抗污染等特性,所以它又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皂角刺主要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主要功能有拔毒、消肿、排脓,治痛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等症。现代控癌药理研究试验证明,皂角树提取物具有控癌和  相似文献   
59.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22-2226
为研究甘草提取物对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C)在鸡体内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将30只鸡随机分成单用组、合用组和静脉组,合用组连续7 d灌服甘草提取物(0.3 g/kg,1次/d),单用组和静脉组则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8天3个组均予FFC(30 mg/kg)给药后按时间点连续采样,数据采用DAS2.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用组和合用组FFC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5.637±0.825),(5.289±0.734) mg/L,T_(max)分别为(1.518±0.428),(1.083±0.343) h,AUC_(0-∞)分别为(30.774±5.683),(24.561±5.364) mg/L·h,t_(1/2z)分别为(2.472±0.314),(2.066±0.272) h,MRT分别为(3.149±0.459),(2.614±0.385) h,Vz分别为(4.466±0.375),(5.253±0.498) L/kg,CLz分别为(1.168±0.136),(1.401±0.152) L/h·kg。合用后,FFC药动学特征出现明显改变,AUC_(0-∞)、MRT、t_(1/2z)、T_(max)均显著降低(P0.05),C_(max)降低(P0.05),Vz和CLz则显著增加(P0.05),口服生物利用度下降了16.26%。结果表明,甘草提取物连续给药7 d后加快了FFC在鸡体内的吸收和消除速度,减小了口服生物利用度,提示两者在临床上合用有潜在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0.
植物提取物从单纯出口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大健康的原料产业,特别是在养殖投入品中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植物提取物的发展历程、分类与相关术语以及在大健康产品中的地位,提出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功能分类的必要性以及注册审评技术要求等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