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研究普洱茶预防SD大鼠高脂血症及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及机制。SD大鼠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普洱茶35d,检测体重及血脂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微量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rostaglandin F1a, 6 keto PGF1a)、血栓素B2 (thromboxane B2, TXB2)。进行主动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普洱生茶及熟茶组与模型组相比:体重明显减轻。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C)明显降低。血清MDA生成减少,SOD,GSH PX活性增强,其中熟茶组的作用更明显。血浆6 keto PGF1a浓度增加,TXB2浓度降低。主动脉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减轻。普洱茶能够预防高脂饲料模型所致SD大鼠高脂血症,熟茶的作用更显著。普洱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促进PGI2合成,抑制TXA2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2.
针对江西省茶园管理的修剪习惯,设计了三个处理,对国家无性系茶树良种中茶108进行了不同修剪处理试验,旨在探讨修剪方式对中茶108采摘蓬面新梢生长、采摘产量、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高度45cm更利于茶树树冠的培养,经修剪处理的茶树,氨基酸含量的高低表现为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余生化成分变化无规律。  相似文献   
53.
黄化茶树品种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表型性状差异大,为探究其表型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优异单株。以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单株为材料,分析其23项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表型优良单株,最终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生化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0~57.23%,均值为33.88%,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78,均值为0.81;其中树型与树姿未发生变异,芽叶色泽变异最大;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0.33%~19.82%,均值为14.68%;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4~1.95,均值为1.75。自然杂交显著提高了部分单株的游离氨基酸和简单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了茶多酚、总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在各表型优良单株中无显著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5份表型与生化品质较好的单株,其中HJJ-12和HJJ-1芽叶为绿色,HJJ-7和HJJ-11芽叶为黄色,HJJ-17芽叶为紫色。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江西省选育茶树新品系的特征特性和综合评价方法,从中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区域化茶树新品种。【方法】对新选育出的19份茶树新品系的农艺性状、化学成分、抗逆性和制作绿茶品质等性状进行了鉴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赣育茶树新品系的各性状指标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为7.98%~65.46%,变异系数较大的为耐寒性、耐旱性、EGC、生长势、一芽一叶期、EC、ECG和总游离氨基酸,其中FZ-1为高发芽密度品系、YB-2为特早生品系、XS-H1和SC-1为高水浸出物品系、FZ-2为高氨基酸品系、WY-15为高EGCG品系。3种综合评价方法中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可作为茶树新品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最终筛选出FZ-1、FZ-2、XS-1、FL-1、CC-4、XS-2和WY-14等7份综合评价优于对照的新品系。此7份可进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也可以作为遗传亲本材料。【结论】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可有效评价茶树品系,筛选出的7份优良新品系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