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53篇
  31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为了解铁高效基因型小金海棠抗缺铁的分子机制,对与铁运输相关的YSL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分析.分析苹果的EST库得到一个686 bp的YSL基因片段.经3′-RACE及后期拼接得到1 500 bp的该基因的3′端序列.其预测蛋白含10个跨膜区,与拟南芥AtYSL7基因同源性达71%,命名为MxYSL7.RT-PCR及Northern分析表明,小金海棠的该基因只在地上部分表达:在茎与成熟叶中,随着低铁处理时间的延长,该基因表达量减少;随着高铁处理时间的延长,该基因表达量增多.新叶中的表达趋势与茎和成熟叶中的趋势正好相反.讨论了MxYSL7在小金海棠体内铁营养代谢中的作用.认为MxYSL7可能参与了体内铁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运输过程,并参与铁在体内的解毒过程.  相似文献   
52.
    通过逆转录PCR(RT-PCR及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从中国白梨品种'雪花'梨中克隆到S16-RNase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接受号为DQ991388)该cDNA克隆总长1101 bp,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8个氨基酸S16-RNase表现出梨S-RNase基因的基本结构特征,即其具有5个保守区(C1,C2,C3,RC4及C5)和1个高变区在推导氨基酸水平上,S16-RNase与梨其他S-RNase基因的相似性为63%至74%,但与苹果S9-RNase的相似性高达95%通过多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分析梨S16-RNase与蔷薇科植物其他S-RNase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S16-RNase与苹果亚科S-RNase基因形成一个亚科特异而非种特异的S-RNase基因类群;且不同S-RNase基因间存在属内种间遗传距离远于属间种问遗传距离现象  相似文献   
53.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株LTR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株感染的驴胎皮肤(FDD)细胞中提取前病毒DNA,以其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EIAV弱毒株的LTR,并将其克隆到载体质粒pUC19中。经酶切分析,PCR及Southern杂交筛选、鉴定,获得含有EIAV弱毒株LTR片段的重组质粒pLTR。对该质粒的序列分析发现,在中国EIAV弱毒株LTR的U3区含有4个与细胞转录因子结合的位点,其中有3个PU.1位点和1个AP-1位点,U3区还存在1个TATATAA启动子序列;R区长为81bp,含有1个帽位点GG和1个Poly(A)信号序列AATAAA;在帽位点下游是1个病毒Tat蛋白结合位点,即TAR位点;U5区长为39bp。中国EIAV弱毒株LTR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其他毒株序列相比,在LTR的一些调控部位有变异发生,中国EIAV弱毒株与美国EIAV原型株(Wyoming株)LTR区核苷酸序列有18.72%的差异。  相似文献   
54.
本实验对2S球蛋白的四个组分进行了SDS—PAGE分子量测定,氨基酸组成分析,沉降超离心分析,Dansy1—C1法N—末端氨基酸测定和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S球蛋白四个组分的分子量按SⅡP_1,SⅡP_2,SⅡP_3和SⅡP_4的顺序分别为22,800,21,500,19,200和17,800。所含残基数分别为191,179,163和147个。SⅡP_1,SⅡP_2和SⅡP_3三者的沉降系数(Sw.20)分别为2.1S,1.9S和1.8S。N—末端分析表明这四种蛋白质的N—末端均为天冬氨酸。还发现只有SⅡP_2具有丝氨酸类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本实验所提纯的这个抑制剂(SⅡP_2)的一个ATEE单位为0.4ug抑制剂蛋白(特指对α—chymotrypsin发生作用时)。α—chymotrypsin与此抑制剂(SⅡP_2)相互作用时的克分子数比为E/I=2/1。  相似文献   
55.
鳜胃蛋白酶原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雪峰  赵金良 《水产学报》2008,32(6):971-976
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鳜(Siniperca chuatsi)胃蛋白酶原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该基因的结构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鳜胃蛋白酶原基因cDNA序列全长1367 bp,5′端非翻译区43 bp,3′端非翻译区187 bp,开放阅读框(ORF)1137 bp,共编码378个氨基酸。鳜胃蛋白酶原氨基末端存在信号肽和激活肽序列,序列中含有催化活性必需的2个天冬氨酸残基和构成二硫键的6个半胱氨酸残基。鳜胃蛋白酶原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胃蛋白酶原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59.9%~91.2%,表明胃蛋白酶原基因在脊椎动物的长期进化中比较保守。鳜胃蛋白酶原基因的成功克隆不仅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时空表达奠定基础,而且为鱼类胃蛋白酶原的分子特征和进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6.
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克隆了翘嘴红G6Pase催化亚基基因全长cDNA,共1900 bp [不含poly(A)], 包括49 bp 5′非翻译区,1068 bp阅读框以及含Poly(A)信号AATAAA的778 bp 3′非翻译区[不包括Poly(A)]。阅读框共编码3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9 ku。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翘嘴红G6Pase与斑马鱼G6Pase的相似性高达95%,与鼠、狗、人G6Pase的相似性为63%,和光滑爪蟾、金头鲷、河豚等G6Pase的相似性分别为69%、55%、76%,并具有G6Pase特有的3个保守基序。为了研究摄食以及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G6Pase的影响,使用实时定量RT-PCR分别测定了饲喂等能但不含碳水化合物和含23.98%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的翘嘴红肝脏G6Pase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使用上述饲料饲喂8周后,禁食48 h, 然后测定禁食和摄食后3、6、12、24 h G6Pase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摄食后12 h,两组G6Pase的表达明显增加,说明摄食影响G6Pase基因的表达,禁食和摄食后3~12 h,含糖组G6Pase基因的表达量为无糖组的2~4倍,这表明碳水化合物可以诱导G6Pase mRNA的表达。图5参21 关键词:快速扩增cDNA末端;葡萄糖6磷酸酶;碳水化合物;翘嘴红;实时定量PCR E-mail:gexp@ffrc.cn  相似文献   
57.
总共944表达序列标记(ESTs)形成了2212个EST位点;这些位点被绘制在六倍体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部分同源组1染色体上。为了表示EST分布情况,构成了EST缺失图和组1染色体的共有序列图。EST位点在染色体1A、1B和1D中表现为不规则分布,分别分布有660、826和726个EST。对全部3个染色体而言,其长臂上的EST位点数比短臂上的多一些。EST在染色体臂上的分布不是随机的,EST群出现在短臂的末端区域和长臂的中间区域。  相似文献   
58.
向日葵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为材料,提取其总RNA,根据植物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的5′和3′末端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用5′RACE试剂盒扩增出向日葵肌动蛋白基因编码区全长,以豌豆肌动蛋白cDNA作探针的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扩增出了肌动蛋白基因,将所获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后进行测序,所得序列与GenBank已知肌动蛋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均在60%以上,其中与之相似性最高的锦葵为85%;与主要高等植物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80%以上,根据氨基酸序殖的相似性绘制主要高等植物肌动蛋白的系统树(种系树),表明向日葵肌动蛋白与锦葵肌动蛋白可能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59.
用保守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结合RACE技术,分离到了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甲壳素脱乙酰酶(CDA)基因,并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并提交GeneBank(DQ538514)。研究结果表明:(1)总状毛霉CDA基因全长为1506 bp,包括67 bp 5’非翻译区,1357 bp阅读框以及82bp 3’非翻译区,3’非翻译区包含Poly (A) 加尾信号AATAAA。总状毛霉的CDA基因共编码448个氨基酸,在该基因中部还包含一个144氨基酸的多糖脱乙酰酶结构域,约占CDA基因全长的32%。(2)总状毛霉CDA基因与其它相近种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卷柄根霉(Rhizopus circinans)的CDA1和CDA2、鲁氏毛霉(Mucor rouxii)、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 butleri)、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布拉克须霉(Phycomyces blakesleeanu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CDA1和CDA2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5%、58%、56%、56%、48%、39%、39%、17%和16%;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9.0%、57%、59%、55%、47%、30%、32%、18%、21%。表明CDA基因在不同的真菌中有较高的同源性。(3)根据总状毛霉CD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不同真菌的系统树,与采用经典分类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4)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三级结构,验证了该蛋白质具有甲壳素脱乙酰酶完整的功能性结构,并包含一个含多糖脱乙酰酶结构域,两者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0.
填埋场中硫化氢恶臭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硫化氢是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填埋场中的硫化氢恶臭污染不仅危害现场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该文概述了垃圾填埋场中硫化氢恶臭的污染状况和特征,从硫化氢的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方面阐述了垃圾填埋场硫化氢恶臭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有关填埋场硫化氢恶臭的控制技术主要集中在末端处理,如对填埋气中的硫化氢进行净化或者采用高效的覆盖层材料来减少硫化氢释放,而对于填埋场内的源头控制手段还非常有限。该文着重提出了利用填埋场堆体内部含量丰富的铁资源的微生物氧化还原以及反硝化脱硫菌的特征代谢作用进行硫化氢的内源削减两大方法,并探讨了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完善填埋场的硫化氢恶臭污染控制理论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