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6篇
  1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子标记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分子标记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其在甘薯起源、进化、分类、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以主块根膨大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如何进行甘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2.
甘薯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lob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将甘薯(Ipomoea batatas )品种元气和近缘野生种I. triloba的叶柄原生质体用PEG法融合后, 培养在含有0.05~0.20 mg/L 2,4-D和0.5 mg/L KT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约7周后,将直径达1~2 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0.20 mg/L 2,4-D和0~0.5 mg/L KT的MS培养基上使其增殖。转移3~5周后,愈伤组织直径达8~15 mm。将这些愈伤组织再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或转移到添加 3.0 mg/L BAP的MS培养基上培养4~5周后再进一步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获得了69株再生植株。RAPD分析表明,其中1株再生植株是元气和I. trilob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杂种植株的株型呈野生攀缘型,相似I. triloba;而茎色呈绿-紫色,相似元气;其茎的节间长度和叶片形状表现为融合双亲的中间型。茎尖细胞染色体数为54~103,因细胞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3.
稻田养殖革胡子鲶鱼大有可为徐桂春,刘庆昌(东港市水利局)为了解决城乡人民的吃鱼问题和促进水稻增产,我市从80年代初开始搞稻田养鱼,但养殖品种单一,成鱼产量很低,平均亩产只有10几kg,经济效益不显著。1991年水利局从广州引进稻田养鱼新种类革胡子鲶鱼...  相似文献   
54.
刘庆昌  王晶珊 《作物学报》1995,21(1):25-28,T002
对甘薯品种高系14号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L.和I.lacunosaL.进行原生质体植株再生研究。从离体培养植株的叶柄分离出原生质体,将其培养在含有0.005mg/L2,4-D和0.5mg/L激动素(KT)的MS培养基中,从原生质体获得了高频率的愈伤组织。培养8-12周后,将直径达2-3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mg/L2,4-D的MS培养基上,转移3-6周后,将愈伤组织进一步转  相似文献   
55.
甘薯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高频率植株再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56.
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OCI )转化甘薯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OCI)导入甘薯(Ipomoea batatas)品种栗子香,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所用菌株为根癌农杆菌LBA4404,其携带的pBinh质粒上含有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NPT Ⅱ)基因和OCI基因。将继代培养3d后的栗子香胚性悬浮细胞与LBA4404(OD600nm=0.5)共培养4d。将共培养后的胚性悬浮细胞首先在含有2mg/L2,4-D和300mg/L Carb(carbencillin)、但不含有Kan(kanamycin)的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然后在含有2mg/L2,4-D、50mg/L Kan和300mg/L Carb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4周后,将直径约1mm的抗Kan细胞团转移到添加2mg/L2,A-D、50mg/L Kan和300mg/L Carb的MS固体培养基上,共转移200个细胞团,诱导得到了8个胚性愈伤组织。将这些抗Kan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1mg/L ABA、50mg/L Kan和100mg/LCarb的MS固体培养基上,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获得了13株再生植株。PCR和PCR-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13株再生植株中7株是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57.
利用马铃薯抗旱二倍体材料H145和对干旱敏感二倍体材料H214,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0、7、10、12、14 d时叶片和根系中3-二氢黄酮羟化酶(F3H)基因、黄酮合成酶(FLS)基因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1(HYD-1)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马铃薯品系H145 和H214 叶片和根系中F3H基因、FLS基因、HYD-1基因的表达量在轻度或中度干旱胁迫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品系H145在干旱的早期叶片中F3H基因表达量比根系里增加快,并且叶片中FLS基因和HYD-1基因受干旱诱导的表达持续时间比根系中长;品系H214叶片中F3H 基因受干旱诱导表达持续的时间比根系中长,在干旱的早期叶片里FLS 基因和HYD-1 基因表达量没有根系里增加快。说明F3HFLSHYD-1基因参与了马铃薯抗旱反应,但不同的品系这些基因起作用的方式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58.
 【目的】获得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材料,初步分析活性氧清除酶系与抗病过程的关系。【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以茎段为外植体,将抗晚疫病基因R1、R3a 和RB分别转化马铃薯感病栽培品种Desiree,并通过特异PCR扩增目的基因、无菌苗快速抗病鉴定和离体叶片接种鉴定、RT-PCR分析来筛选阳性转化株系。并测定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接种晚疫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结果证明,3个抗晚疫病基因都已经整合进入马铃薯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所获得的转基因株系接种小种89148-9后其抗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表现为高抗或抗病,有明显的HR反应;转基因株系在接种小种89148-9后3种酶的活性都升高,且活性高峰比野生型早。【结论】获得了一批高抗或抗晚疫病的马铃薯转基因材料;活性氧清除酶系可能参与了R基因介导的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59.
甘薯品种与三倍体种间杂种2n花粉系杂交,用4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克服其低结实性,首次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植株.观察上述杂交的花粉粒萌发,花粉管生长,卵细胞受精,胚发育及种子形成的过程,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各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实率,其中以配方100  相似文献   
60.
甘薯细胞工程和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甘薯细胞工程和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体细胞杂交与有益种间杂种的生产、细胞诱变与同质突变体的筛选、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