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70篇
  免费   2642篇
  国内免费   4486篇
林业   2360篇
农学   10475篇
基础科学   2497篇
  5622篇
综合类   54896篇
农作物   10769篇
水产渔业   2992篇
畜牧兽医   7098篇
园艺   9531篇
植物保护   1758篇
  2024年   487篇
  2023年   2295篇
  2022年   2630篇
  2021年   2677篇
  2020年   2901篇
  2019年   3152篇
  2018年   1947篇
  2017年   2865篇
  2016年   3282篇
  2015年   3391篇
  2014年   5124篇
  2013年   4867篇
  2012年   6058篇
  2011年   5713篇
  2010年   5279篇
  2009年   5237篇
  2008年   5455篇
  2007年   4559篇
  2006年   4391篇
  2005年   4842篇
  2004年   4849篇
  2003年   4168篇
  2002年   2528篇
  2001年   2942篇
  2000年   2576篇
  1999年   1399篇
  1998年   1318篇
  1997年   1283篇
  1996年   1135篇
  1995年   1323篇
  1994年   1216篇
  1993年   1162篇
  1992年   900篇
  1991年   824篇
  1990年   646篇
  1989年   733篇
  1988年   279篇
  1987年   245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163篇
  1984年   156篇
  1983年   142篇
  1982年   112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69篇
  1979年   51篇
  1975年   40篇
  1974年   49篇
  1965年   58篇
  1957年   10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9年~2019年对新早丰核桃进行了丰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早实、丰产、品质优、抗寒、抗旱、抗病,定植第3年开始结果,第8年进入盛果期,每667m2产量689.0kg,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核桃品种。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氮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7—2018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还田(S0)、秸秆40%还田(S1)、秸秆60%还田(S2)、秸秆80%还田(S3)和秸秆全量还田(S4)共5个秸秆还田水平,测定苏打盐碱地水稻的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水稻氮素积累量;与其他秸秆还田处理相比,S3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在2年平均分别增加22.05%~32.55%和27.55%~45.13%;秸秆还田显著提升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两年间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S0提高14.23%~35.41%和20.04%~53.80%,产量分别增加1.20~3.25 t/hm~2和1.78~2.89 t/hm~2。因此这说明秸秆还田可以提高苏打盐碱地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3.
利用南北过渡带地区河南省信阳市1961—2017年逐月0~20 cm浅层地温和1992—2016年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过去57年信阳市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不同地温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61年以来信阳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大,1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小,变化速率分别为(0.396±0.09)、(0.295±0.08)℃/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各层平均地温也呈显著升高趋势;(2)1992—2016年信阳市冬小麦实际产量以(103.855±19.801) kg/(hm~2·年)的速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小麦气候产量大致经历了"高—低—高—低"的阶段波动,1992—1997年和2006—2012年气候产量相对较高,1998—2005年和2013—2016年则相对较低;(3)1992年以来信阳市冬小麦生育期5、10 cm平均地温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0、20 cm地温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关系,20 cm地温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为42.3%,其次是10 cm地温(27.6%)和5 cm地温(23.2%),0 cm地温的贡献率最小,为6.9%。  相似文献   
54.
为促进礼品西瓜产业发展,以礼品西瓜品种"小佳铃"为试验材料,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吊蔓栽培裂区试验,以整枝方式(单蔓整枝、双蔓整枝、三蔓整枝)为主区,5个密度(1 600,1 800,2 200,2 800,3 700株·667 m~(-2))为裂区,对不同整枝方式与密度下礼品西瓜农艺性状、产量因素、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整枝方式与密度对礼品西瓜的产量与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同一整枝方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果重降低,品质下降,产量先增后减。综合表现为双蔓整枝、密度2 200株·667 m~(-2)的产量最高,产量达到3 987.54 kg·667 m~(-2);其次是单蔓整枝、密度2 200株·667 m~(-2)的产量达到3 895.28 kg·667 m~(-2),二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5.
通过相同氮肥用量的缓释肥与本地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在小麦上进行比较试验,考察不同肥料对小麦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上施用缓释肥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6.
在山东省东营市,以21个不同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初花期的干草产量、株高、鲜干比、分枝数、枝条重、根茎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居前3位的是巨能801、WL-SALT、WL363HQ,鲜干比居于前3位的是WL-SALT、中苜3号、Bara 416 WET,年干草产量居前3位的是中苜1号、巨能801、601FY。综合株高、鲜干比、根茎粗、产量、分枝数等因素分析,中苜3号、巨能801、WL-SALT、WL363HQ表现突出,这些品种在当地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王颖  周玉迁  单琳 《林业科技》2020,45(3):28-31
以拐芹、大叶芹、棱子芹和绿花山芹为研究对象,探讨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种源不同,产量不同。在种源相同的条件下,棱子芹林下产量高于全光。②施肥量对大叶芹和绿花山芹产量影响显著。大叶芹在施肥量为4000 kg/亩时,产量最高为1.68 kg/m^2;绿花山芹在施肥量为4000 kg/亩时,产量较高为0.96 kg/m^2。③播种时期对大叶芹产量影响显著,秋播产量明显好于春播。④播种量不同,产量不同。拐芹在播种量为30 g/m^2时,产量最高;绿花山芹在播种量为35 g/m^2时,产量最高为0.45 kg/m^2。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差异,以玉米‘京农科728’为研究对象,设置65 cm均匀垄作(CK)、68 cm均匀行平作(M1)和136 cm大垄双行垄作(M2)3种种植模式,对出苗质量、植株形态、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2保苗密度显著增加,株距显著缩小且变异系数更低;M2株高、穗位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分别降低12.61%、11.21%、1.59%和3.67%,群体繁茂程度较低但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下降程度均较小;M2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25.24%、25.41%、53.60%和14.82%,功能叶片的光合能力显著增强;2017—2018年M2分别增产12.60%和17.59%,群体收获穗数的显著提高是增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推荐,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适宜种植模式为136 cm大垄双行(宽行90 cm+窄行46 cm)垄作模式。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探索紫云英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和适宜翻压量,利用连续11 a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GM_(22.5)(单施紫云英22.5 t/hm~2)、100%CF(常规施肥)及60%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15.0(GM_(15.0)),22.5(GM_(22.5)),30.0(GM_(30.0)),37.5(GM_(37.5)) t/hm~2 4个水平,研究化肥减施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氮磷钾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P0.05),增幅分别为79.1%~91.1%,44.8%~50.7%,56.8%~64.7%。单施紫云英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5),与CK相比,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23.9%,12.4%,16.4%。60%化肥与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处理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紫云英翻压量为15.0~30.0 t/hm~2时,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均随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多而提高,当紫云英翻压量多于30.0 t/hm~2时,则呈下降趋势。在所有的化肥配施紫云英处理中,早晚稻籽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以翻压紫云英30.0 t/hm~2时最高。与常规化肥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氮、钾肥回收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紫云英翻压量为22.5~30.0 t/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P0.05)。因此,在本试验施用60%化肥条件下长期翻压紫云英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及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双季稻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0.
以食葵不育系17-A26为母本、恢复系17-C19为父本,构建P1、P2、F1、F2、B1和B2 6个世代群体,研究了产量相关性状盘径、单株总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粒长和粒宽的后代变异及遗传率。结果表明,6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变异幅度排序为单株总粒数>粒长>盘径>结实率>百粒重>粒宽,狭义遗传率排序为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粒宽>盘径>结实率。根据遗传进度结果,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和粒宽宜早代根据表型选择,盘径宜晚代选择,结实率宜晚代结合多环境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