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北过渡带浅层地温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
引用本文:闫军辉,刘金科,王娟,卢山,张颍乐,马彩杰,刘芊.南北过渡带浅层地温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9):97-102.
作者姓名:闫军辉  刘金科  王娟  卢山  张颍乐  马彩杰  刘芊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水土环境污染协同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师范学院气候与环境演变重点实验室,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陕西省气候中心,陕西西安710014;河南省固始县气象局,河南固始465200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利用南北过渡带地区河南省信阳市1961—2017年逐月0~20 cm浅层地温和1992—2016年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过去57年信阳市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不同地温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61年以来信阳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大,10 cm地层升温幅度最小,变化速率分别为(0.396±0.09)、(0.295±0.08)℃/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各层平均地温也呈显著升高趋势;(2)1992—2016年信阳市冬小麦实际产量以(103.855±19.801) kg/(hm~2·年)的速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小麦气候产量大致经历了"高—低—高—低"的阶段波动,1992—1997年和2006—2012年气候产量相对较高,1998—2005年和2013—2016年则相对较低;(3)1992年以来信阳市冬小麦生育期5、10 cm平均地温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0、20 cm地温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关系,20 cm地温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为42.3%,其次是10 cm地温(27.6%)和5 cm地温(23.2%),0 cm地温的贡献率最小,为6.9%。

关 键 词:浅层地温  冬小麦  实际产量  气候产量  气候变化  贡献率  南北过渡带地区  信阳市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