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模拟土柱淋溶试验法对毒死蜱在不同土壤中的淋溶残留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酸性土壤中降解较快;淋洗水量对毒死蜱淋溶移动的影响较大,其在土壤中的最大淋溶深度随淋洗水量的增大而增加;土壤全N含量对毒死蜱在淋出水中含量增加起负作用,而土壤pH值对毒死蜱在淋出水中含量增加起正面作用;第10天时土壤全N和有机质含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粘粒含量与其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2.
毒死蜱的应用现状及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毒死蜱作为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品种之一,是目前我国农药畅销品种,但大量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残留问题,它在环境中的降解不容忽视。综述了毒死蜱的应用残留及其降解情况,分析了该农药的残留毒性、光解水解动态、土壤吸附降解动态及微生物对该农药的降解作用,以期使毒死蜱更合理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微生物降解作为毒死蜱降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针对毒死蜱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已拓展到分子领域。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的发展应用使毒死蜱的微生物降解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3.
采用湿式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对不同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进行了筛选,得到了25%虫酰肼.毒死蜱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虫酰肼20%、毒死蜱5%、农乳500#2%、农乳34#6%、NNO 0.5%、拉开粉BX1%、白炭黑0.2%、乙二醇7%、黄原胶0.09%、消泡剂0.2%,水补足。产品悬浮率≥90%,分散性良好,热贮和冷贮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54.
毒死蜱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毒死蜱在梨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测定其残留量。其最小检出量为0.1ng,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mg/kg。在梨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98%,变异系数为0.88%~3.23%,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梨上的半衰期为5.2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6d。毒死蜱按推荐剂量250a.i.mg/L和推荐剂量的2倍500a.i.mg/L使用2、3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7~28d,毒死蜱在梨中的残留量为0.05~0.347mg/kg,土壤中为0.05~0.102mg/kg,残留量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梨中的MRL值1mg/kg,欧盟、日本规定毒死蜱在梨上的最高残留限量0.5mg/kg,美国规定毒死蜱在梨上的最高残留限量0.05mg/kg。建议毒死蜱在梨上按推荐施用剂量250a.i.mg/L,施药2~3次,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55.
毒死蜱在设施青菜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毒死蜱在青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161~1.438 d;设施栽培青菜中毒死蜱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消解速度减慢,残留量增大;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施药1次的情况下,毒死蜱在青菜上采收安全间隔期应延长至14 d,产品质量水平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MRL要求。建议蔬菜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毒死蜱使用用量及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相似文献   
56.
稻米中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残留规律及其暴露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研究毒死蜱、氟虫腈在稻米生产及食用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不同用药量、用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并以理论(MRL)与实际残留数据,结合食用前加工过程的去除消解动态研究,分别计算入口前的残留值,进行理论和准确暴露评估,分析大米的食用安全性,并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理论依据,从食用安全的角度对实际生产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并重新界定最适的安全间隔期。【方法】田间试验参照农药残留登记准则(NY/T788-2004)进行,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农药残留在稻米曝晒、贮存、淘洗、蒸煮过程中的消解规律,采用饮食曝露模型——参考剂量百分比(POR)、暴露边缘(MOE)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急、慢性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稻米中的农药残留及食用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及次数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多,残留量增大,对人健康风险上升。(2)食用加工过程中残留消解研究表明,经曝晒、贮藏、淘洗、蒸煮后两种药剂的降解率分别为91.6%和96.16%,其中蒸煮过程对药剂的降解作用最明显。(3)对以稻米为主食的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暴露评估表明,稻米中毒死蜱对人健康风险远高于氟虫腈;慢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对所有调查人群毒死蜱为高风险率,氟虫腈为低风险率;急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毒死蜱对儿童具有高风险,尤其是对农村人群中的男性风险较高,氟虫腈对所调查人群均为低风险率;不同年龄与性别组成的人群面临的风险不同,14岁前男孩面临的风险大于女孩,农村地区儿童所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儿童;14岁至成年之后的女性面临的风险高于男性,农村人群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人群。(4)研究发现安全收获间隔期的合理界定是降低健康风险的关键点,当安全间隔期延长至14d时,田间试验中所有处理剂量稻米的食用健康风险均降至可接受范围。【结论】稻米的食用安全性不乐观,大米中残留的毒死蜱对人群的健康风险较大,田间应减量使用,建议单次使用剂量不超过推荐剂量两倍,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4d,连续施用的间隔期不少于7d;基于氟虫腈的环境生态毒性,建议其在稻米中残留限量引用codex标准0.01mg·kg-1。  相似文献   
57.
两种叶菜类蔬菜对毒死蜱的吸收转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对两种叶菜类蔬菜菠菜和生菜生长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液中的降解速度以及在蔬菜中的吸收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1.0和10.0mg·L-1)对两种供试蔬菜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浓度毒死蜱(100.0mg·L-1)对两种蔬菜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生菜对毒死蜱较菠菜更为敏感。两种蔬菜均能明显促进毒死蜱在溶液中的降解,在不同溶液中的降解速度如下:菠菜-培养液>生菜-培养液>塘水>培养液。两种供试蔬菜对毒死蜱均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且具有相似的吸收规律。毒死蜱在菠菜根中达到最大吸收值所需的时间比生菜根所需的时间短,但在茎和叶中所需的时间两种蔬菜相同。  相似文献   
58.
以水培试验为基础,比较了3种挺水植物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培养液中毒死蜱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植物处理系统中毒死蜱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不抑菌条件下的显著高于抑菌条件下(P<0.05);不同植物处理系统,植物和微生物对毒死蜱的降解贡献差异较大。水生鸢尾、水葱和菖蒲的去除贡献分别为67.70%、62.37%和65.29%,微生物的去除贡献分别为13.56%、17.92%和13.79%,植物的贡献起主导作用。抑菌条件下植物生物量增量低于不抑菌条件下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9.
毒死蜱对锦鲫性腺的影响及其在鱼组织中的富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半静态法,在测定毒死蜱对锦鲫急性毒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亚致死剂量(96 h-LC50的1/5、1/10、1/20、1/40)作用30 d,毒死蜱对锦鲫(Carassius auratus)的性腺指数(GSI)的影响,并考察了毒死蜱暴露过程和清水恢复过程中锦鲫不同组织对毒死蜱的富集作用,为评价毒死蜱环境生态风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毒死蜱对锦鲫的96 h-LC50为1.400 mg/L,0.280 mg/L的毒死蜱能够显著抑制雄性锦鲫性腺的发育,毒死蜱在其肌肉和肝脏中的富集量在处理后20 d左右达到累积和释放的动态平衡,组织中的富集量为肝脏>肌肉,清水恢复30 d各组织富集量顺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0.
本文研究了水溶剂法合成毒死蜱的工艺。探讨了3,5,6-三氯吡啶醇钠中间体合成路线;以2,3,5,6-四氯吡啶与液碱为原料,制得3,5,6-三氯吡啶醇钠,不经分离,在三元复合催化剂催化下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直接与生成的3,5,6-三氯吡啶醇钠反应得到毒死蜱。探讨了采用水溶剂法合成毒死蜱的适宜的工艺条件,毒死蜱的收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95%、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