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62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51篇
畜牧兽医   228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2016年7月,山东省长岛县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暴发严重皮肤溃疡症。作者对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试验、gyrB和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在病灶溃疡处分离到一株绝对优势菌BZ01,该菌株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呈半透明菌落,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呈绿色。透射电镜观察为短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人工回接感染证明,该菌株对许氏平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等症状,且与自然感染症状一致,其LD_(50)为2.07×10~6 CFU/ml。通过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BZ01与弧菌属同源性最高,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聚为一枝,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表型测定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轮虫弧菌(V.rotiferian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香豆素类、肽酰转移酶类高度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中度敏感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42.
43.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137-2140
为确定导致山羊严重腹泻的病原菌,从病死山羊肠道内分离到的1株优势菌并命名为CT-1,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16SrDNA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株为第三梭菌。随后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动物回归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株能够导致山羊严重腹泻。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  相似文献   
44.
卷首语     
《中国动物保健》2011,13(4):I0001-I0001
距兽药GSP要求的最后期限已不足一年,各省、市、地区的兽药GSP验收工作都在逐步进行中,广东省坚持"虚心学习,认真钻研,争取重视,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务求实效,防止唯验收认证而认证走过场。"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毒力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三穗县6个规模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体内分离出6株分离菌,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滴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分离菌均不具运动性,尿素、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RA生化特性,将6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SS-RA1~SS-RA6;6株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RA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相似性≥98%,说明6株分离菌均是RA;SS-RA1~SS-RA4为血清2型且含有8种毒力基因(OmpA、CAMP、wza、AS87_04050、Fur、SIP、TbdR1和luxE基因),SS-RA5和SS-RA6为血清11型,缺失AS87_04050基因,仅含有上述其余7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雏鸭均全部死亡,对照组雏鸭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6株分离菌对雏鸭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分离菌仅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和头孢哌酮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6株RA,为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选择和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及传播,细菌耐药性已然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表现良好,常作为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碳青霉烯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产碳青霉烯酶是碳青霉烯耐药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因此,对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至关重要。目前,对于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手段以表型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为主。表型检测一般易于操作,成本低廉,便于在临床进行,但在检测效率和检测用时方面差强人意。分子生物学及其他新型技术在保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基础上能做到快速、高通量检测,但试验检测的成本高,需专业设备和人员,部分技术在碳青霉烯酶检测领域仍有待开发。当前,多种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方法可针对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并没有一项检测能满足所有情况。进行检测时,试验所需时间、操作难度、经济成本等都需列入考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笔者通过结合当前背景,归纳总结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方法,从试验特异性与敏感性、可操作性、检测时间、试验成本等方面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特点,以期为之后新的检测方法的开发及现有方法的改良研究提供切入点,为临床监测与检测方案的制定和实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7.
以泰州地区15羽临床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鸭为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分离鉴定出13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13株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最低,对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对氟苯尼考、阿米沙星、大观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5.4%、23.1%、30.8%),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则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大肠杆菌都是5耐、6耐、7耐甚至8耐。  相似文献   
48.
环球瞭望     
《北方牧业》2014,(9):14
正FDA呼吁业内自愿取消食用动物生产中16种抗菌药的使用4月9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官网上发布消息称,受213号行业指南管制,FDA取消对共计19种动物药品申请的批准。因为其在5家制药公司主导的动物药物申请中得到了主动响应,这19种产品将不再生产和销售。FDA消息称,这19种申请中  相似文献   
49.
上一次世界兔业大会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对兔肠道疾病的认识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对兔流行性肠炎的了解还很少。该类疾病持续地威胁着兔肉产品质量以及养殖经济效益。尽管在生产实践中,针对该类病,我们改进了防控方案,排除了多种疑似病原,但流行性肠炎病原一直没有得到证实。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兔流行性肠炎的发生,一般由继发感染、防治措施不当或饲养管理不合理所致。目前还没有实验室方法对流行性肠炎进行诊断,无特定性病原基因作为检测目标,如果病例兔没有特征性临床、解剖症状,使得诊断更加复杂化。流行性肠炎的发生与其他肠道疾病有类似的特点,容易与其他胃肠炎和混合性感染肠道疾病混淆。目前,导致家兔肠毒血症的主要病原为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和螺旋梭菌;导致家兔肠道疾病的肠杆菌,特别是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取得进展。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异性PCR和RT-PCR)进行诊断的方法得到了重大改进,使得诊断有了更加准确的结果(敏感性和快速性)。由于缺乏流行性肠炎的病原学知识,以及一些肠道疾病的致病机理,导致在预防和控制整个肠道疾病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尽管已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来防治大肠杆菌病,但效果一直不是十分理想。家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不同于其他畜禽(如鸡),大多数情况下还需采用抗生素来进行防治。同时世界范围内关于抗生素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正在发生改变,至少在欧洲已经制定出了相关文件与政策。近年来,欧洲食品安全机构(EFSA)、欧洲疫病防控中心(ECDC)和欧洲医疗机构(EMA)一致认为必须慎用抗生素以及减少在兽药处方中的使用。一方面慎用药物可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目前欧洲,政策制定者呼吁工厂化养殖者通过改进动物福?  相似文献   
50.
当前,我国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饲料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玉米豆粕型日粮为主的饲养模式,造成豆粕、玉米、鱼粉等优质资源的短缺,从长远看,人畜争粮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可掉以轻心的大问题,此外,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疾病复杂,动物防疫形势日益严峻,养殖场把抗生素作为预防疾病主要手段,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体菌群紊乱,药物残留等导致动物食品品质的下降等,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都在寻找和研究新的饲料资源,其中,发酵饲料就是其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