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7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林业   1852篇
农学   254篇
基础科学   85篇
  708篇
综合类   2654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280篇
畜牧兽医   1151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20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大豆品种生长及逆境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为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干旱对大豆品种生理的影响,选取2个不同抗旱性的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分别设置湿润(CK)、持续轻度干旱(T1)、持续中度干旱(T2)、鼓粒期干旱(T3)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大豆抗逆指标及生理特征,探讨大豆响应不同发育期、不同干旱强度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2个大豆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都有所上升,晋大早春2号在前期上升比较明显,鼓粒期晋大早春2号的上升幅度不如晋大74;晋大早春2号在轻度干旱及中度干旱处理的各个发育期MDA含量增加显著,晋大74中度干旱处理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在分枝期时,晋大74在中度干旱时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在鼓粒期,晋大早春2号大豆叶片还原糖含量均显著增加,晋大74只有鼓粒期中度干旱处理下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但在开花期时,晋大早春2号的还原糖含量下降,晋大74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2个大豆品种的株高、节数、茎粗在干旱胁迫下均下降,其中,晋大74的株高、茎粗下降更明显。晋大74的综合抗逆能力要高于晋大早春2号,这可能与晋大74在干旱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少植株高度,从而减少水分消耗,提高其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4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龙井43、白叶1号品种茶园滴灌施肥对幼龄茶树生长、养分吸收、品质成分等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施肥成本投入情况。结果表明,与常规开沟施肥相比,采用滴灌施肥后,即使在化肥减量25%的情况下,树高、主干直径、树幅都显著增加,修剪物生物量增加明显;茶树对养分的吸收量明显增加,而养分的渗漏损失明显减少,从而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从滴灌施肥的次数上分析,龙井43品种,在试验条件下年施肥次数7次可以达到较好效果,而白叶1号品种,年施14次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
基于温、压、湿、风等主要气象资料,结合生长季逐月的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及气候年型对牧草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站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无明显的变化趋势;(2)额尔古纳和鄂温克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48℃/10 a、0.444℃/10 a,增温速率均明显高于同期中国东北地区,其中,鄂温克的增温速率高于中国增温最迅速的青藏地区;(3)额尔古纳和鄂温克潜在蒸散量呈波动升高的趋势;(4)两站湿润度呈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呈较明显的变干燥趋势;(5)湿润状况影响两站地上生物量形成,气候偏旱年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形成会受到显著的抑制,两站草地地上生物量均与当月及上个月的湿润度指数呈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中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估算系数与林分结构特征、气候因子及地形因子的关系,确定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尺度准确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筛选中国桉树人工林的相关文献数据,分析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生物量转换与扩展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与林分结构特征(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间的关系。【结果】桉树人工林BCEF、B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 658 Mg·m~(-3)、1. 251和0. 190,其对应范围值分别为0. 46~0. 76 Mg·m~(-3)、1. 05~1. 35和0. 04~0. 36; BCEF随平均胸径(r~2=0. 306)增大而先减后增,随平均树高(r~2=0. 366)和林分密度(r~2=0. 430)及林分蓄积量(r~2=0. 405)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 BEF随林龄(r~2=0. 765)和平均树高(r~2=0. 734)及林分蓄积量(r~2=0. 578)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随平均胸径(r~2=0. 644)增大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R随林龄(r~2=0. 665)、平均树高(r~2=0. 338)、林分密度(r~2=0. 275)和林分蓄积量(r~2=0. 403)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 BCEF随年均气温(r~2=0. 193)和降水量(r~2=0. 200)增大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遵循二次多项式关系; BEF和R随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未表现出明显的函数关系; 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增大趋势,关系式的拟合精度分别为0. 455、0. 501和0. 314。【结论】林分密度与BCEF的拟合优度较高,林龄与BEF和R的拟合优度较高,林分密度和林龄是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因子对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的影响仅次于林分密度和林龄。气候因子仅对BCEF产生一定影响。在估算区域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时应考虑林分结构特征及地形因子引起的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本研究根据2016-2017年4次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胶州湾鱼类生物量粒径谱,比较分析了各季节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参数的异质性。结果显示,胶州湾Sheldon型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呈现单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3~10粒径级,粒径分布相对均匀,且峰值位于5~6粒径级,主要由大泷六线鱼和褐菖鲉等小型鱼类构成。各季节鱼类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曲率和曲度差异显著,其中春季曲率最大且曲线较平缓,夏季曲率最小且曲线相对陡峭。谱线曲度和曲率的季节变化主要与粒径小的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玉筋鱼及长丝虾虎鱼等地方常栖性种类和赤鼻棱鳀、白姑鱼等季节洄游性种类的出现有关。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ABC)曲线表明,春季处于未干扰状态,冬季处于中度干扰状态,夏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研究表明,胶州湾鱼类群落总体处于严重干扰状态,鱼类生物量谱呈现单峰型,粒径结构以小型粒径鱼类为主,且地方常栖性和季节洄游性鱼类等补充群体的数量和粒径大小影响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的峰型和曲率。  相似文献   
46.
47.
陆文涛  种培芳  田艳丽  贾向阳 《草业科学》2021,38(11):2144-2154
水分和氮素是植物生物量积累的重要资源,也是调节植物在荒漠逆境条件下生物量分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两种荒漠优势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降水[–30%(低水)、0?(中水)、+30%?(高水)]与氮素[0?(N0,无氮)、4?g·(m2·a)?1?(N1,中氮)、8?g·(m2·a)?1?(N2,高氮)]交互作用对其不同生长方式(红砂单生、珍珠猪毛菜单生、红砂和珍珠猪毛菜混生)下的生物量分配及相关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砂和珍珠猪毛菜幼苗受水分和氮素影响显著(P?生物量在低氮、高水时增加,而茎和叶生物量在高氮、中水时增加,其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关系为根?>?茎?>?叶.混生红砂的根、茎、叶生物量分别在无氮和低水、无氮和中水、低氮和高水条件时有所增加,其分配关系为叶?≥?茎?>?根.单生和混生珍珠猪毛菜均在低氮和高水时器官生物量增加,两者生物量分配关系一致,均表现为叶?>?茎?>?根.2)混生方式下的红砂和珍珠猪毛菜叶根重比、叶重比、源汇重比均高于单生方式,而根冠比则较单生分别平均减少了52.63%和37.45%,说明两种植物在混生过程中均能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部分.未来在降水格局和氮沉降变化条件下,红砂和珍珠猪毛菜的混生状态将可能比其单生状态更有利于适应全球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红锥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红锥人工林合理经营和持续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锥纯林、红锥+湿地松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红锥+火力楠混交林4种红锥林型人工林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红锥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以及变化规律。【结果】4种林型3个土层(0~20、20~40、40~60 cm)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容重(ρb)、含水率(θg)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差异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林型的SOC、TN、全磷(TP)、θg均表现为逐渐降低,ρb表现为逐渐增大。0~60 cm土层4种林型间SOC、TN、TP、θg、pH值、ρb均差异极显著。其中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土壤SOC、TN、TP、θg和MBC、MBN均最大,pH值和ρb最小;红锥纯林土壤SOC、TN、TP和MBC、MBN均最小,pH值和ρb最大。相关分析表明,MBC与SOC、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MBN与SOC、TN、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SOC、TN、TP与ρ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红锥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地,且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0.
【目的】开展毛竹林固碳增汇价值核算并探讨其动态变化,以掌握毛竹林生态系统碳汇价值、科学评价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碳计量和碳贸易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基于福建省毛竹林生长量、实测生物量和问卷调查等数据,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植被指数(EVI)建立生物量异速生长和反演模型,开展福建毛竹林(包括地上活立竹、择伐竹、土壤和已收获竹笋4个组分)固碳增汇价值核算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2001—2014年,福建省毛竹林每期(2年为1期)固碳增汇价值平均为5. 53亿元,研究期内固碳总价值为38. 71亿元;竹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地上活立竹、择伐竹、土壤和已收获竹笋)的固碳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林分地上活立竹、择伐竹、已收获竹笋和土壤的固碳增汇价值贡献比分别为73. 78%、16. 11%、13. 56%和3. 65%; 2001—2014年,毛竹林固碳增汇价值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以每期每公顷157. 69元的速率增加;研究末期和初期相比,面积占比31. 26%的毛竹林固碳增汇价值降低,每公顷平均降幅256. 76元;面积占比68. 74%的毛竹林固增汇价值增加,每公顷平均增幅640. 80元。【结论】2001—2014年,福建省毛竹林表现为一个不断增加的碳汇;与地上活立竹、已收获竹笋和土壤相比,择伐竹的固碳增汇价值贡献最大,择伐是毛竹林不可或缺的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