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3篇
  87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验证DRAINMOD模型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泗阳县运南灌区4次降雨后农田短系列排水过程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评价分析,两系列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具有较好的相关性;Nash系数均在0.9以上,模型模拟效率较高,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42.
土壤盐胁迫对女贞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盐胁迫对女贞幼苗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女贞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不同土壤盐胁迫强度下女贞幼苗游离脯氨酸、丙二醛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女贞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胁迫强度的增大而整体表现为上升,女贞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土壤盐胁迫强度的增大略有下降的趋势。[结论]女贞对盐胁迫具有较强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明泰安市区地表地下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为制定各种节水净水规划提供参考,选择泰安市区集中供水的14个地下饮用水源和黄前水库地表饮用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方法对其水质的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泰安市区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的达标率较高,但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较低,个别采样点受到微生物的轻度污染;地表饮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消毒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44.
以新疆若羌县7年生灰枣树自然风干果实为对象,测定枣果横径、纵径、体积、单果质量及硬度,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不同果实等级下有效指标,拟合建立灰枣体积与单果质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枣果中部横径R_2与纵径H、体积V呈极显著相关(P0.05),可仅以中部横径R_2为自变量建立灰枣体积估算的幂函数模型V_g=0.313R_2~3+1.241R_2~2(r~2=0.817 8);自然风干灰枣单果质量M与估算体积V_g呈极显著相关,二者满足线性关系M=0.523 3V_g+0.674 1(r~2=0.873 9)。经检验,所构建估算模型可靠,测量方便,精度较高,可快速完成灰枣体积、单果质量估算。  相似文献   
45.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选取2种坡度(15°,30°),2种降雨强度(92,119 mm/h)和6种砾石覆盖度(0,10%,20%,40%,60%,80%),探究砾石覆盖对海涂围垦区粉砂土坡面侵蚀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累积降雨量增加,土壤可蚀性参数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坡度对土壤可蚀性影响显著,坡度越陡,坡面土壤可蚀性越大.砾石覆盖度与土壤可蚀性参数并非呈单调关系.坡度较陡且低覆盖度时,砾石覆盖增加坡面侵蚀;而当高覆盖度时,砾石覆盖可降低坡面径流速率,增加入渗率,减小土壤侵蚀率.适当盖度砾石覆盖能够改变边坡表面粗糙程度,降低坡面土壤可蚀性.砾石覆盖坡面径流雷诺数与土壤可蚀性参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通过径流雷诺数与土壤可蚀性参数线性关系定量分析能够较好反映坡面高钠盐土颗粒输移水动力学过程,对于构建盐碱土边坡泥沙输移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玉米秸秆炭对红壤镉吸附及养分含量、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明确玉米秸秆炭添加对土壤重金属镉(Cd)的吸附固持及主要养分元素N、P形态转化的影响,以土壤质量0%、2%、4%和8%的比例向红壤中加入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材料,混合后培养35 d,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探究玉米秸秆炭施加对红壤中Cd~(2+)吸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结合逐级化学提取法对红壤养分元素N、P和K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赋存形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的施加能增加红壤p H值和有机碳总量,并显著提高红壤上Cd~(2+)的吸附量,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均能够较好拟合该等温吸附过程(R20.90);SEM-EDAX分析表明生物质炭吸附了部分土壤中的Cd~(2+),在p H 4~8范围内,土壤p H值的增大促进了红壤对Cd~(2+)的吸附;土壤悬液Zeta电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的施加增加了土壤表面的负电荷量,使得红壤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结合更多的Cd~(2+)。此外,生物质炭的施加提高了土壤中离子交换态磷(KCl-P)、离子交换态氮(IEF-N)和速效钾含量,土壤中不同形态磷(Ca-P、Fe-P)含量随着生物质炭的增加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中总可转化态氮(TTN)的含量则变化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的施用能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47.
秸秆排水体埋深对盐渍土水盐分布的影响及排水抑盐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秸秆排水体对盐渍土水盐运移的影响及其排水排盐效果,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在淡水(CK)和微咸水灌水情况下秸秆排水体埋深为40和60 cm时供试土壤的水盐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入渗阶段,湿润锋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则可采用Kostiakov模型进行拟合;蒸发阶段,秸秆排水体对埋设深度以下的土体具有明显的保水作用,40 cm埋深的处理在40~70 cm土层范围以及60 cm埋深的处理在50~70 cm土层范围土壤水分变化的相对变化量均0;秸秆排水体有利于保持灌水后土壤的脱盐状态,40 cm埋深处理和60 cm埋深处理比无埋设的对照处理分别减少了19.61%和15.68%的盐分变化量;秸秆体的排水排盐效果与灌水矿化度和秸秆排水体埋深密切相关,灌溉水矿化度适当的增加和秸秆体的埋设加深将有利于排水效果的提升,低灌溉水矿化度结合秸秆体深埋具有更好的排盐效果。该研究为微咸水灌溉及盐渍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8.
旱涝交替下控制灌溉对稻田节水及氮磷减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研究控制灌排技术对稻田水氮磷动态变化及节水减排效应的影响。于2015年5—10月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节水园,在有底侧坑内进行水稻栽培试验,于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4个生育阶段进行控水试验,以常规控制灌溉为对照,测定稻田淹排水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总磷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旱转涝处理淹水初期稻田水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涝转旱处理,这个时期地表和地下排水应该引起注意。控制灌排条件下灌水量减少7.4%~18.5%,排水量减少23.0%~43.5%,NH_4~+-N负荷减少18.5%~54.5%,NO_3~--N负荷减少16.8%~57.7%,总磷负荷减少34.2%~58.3%;其中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在保证节水减排的同时,也能实现较高的产量;因此,控制灌排技术具有较好的节水减排效果,对南方稻作区灌排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苏北地区农村水环境保护现状及农户环保认知水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苏北地区盱眙县和射阳县农户取用水特征、环境行为及其对当地水环境评价和政府政策管理认知.结果表明:盱眙县农村饮用水水源以湖库集中取水与农村分散自备井供水为主,射阳县以河流水与地下水集中取供水为主.自备井农户用水量明显高于以自来水为主要用水来源的农户.农户水环境行为缺乏理性,农户生活污水粗放式排放、习惯将垃圾倒入沟河或露天堆放,导致垃圾拥堵河道、水污染问题严重.人畜粪便处理以进化粪池和堆肥还田为主,秸秆处理以燃料燃烧和粉碎还田为主.农户整体参与环保意识不强,呈现“政府依赖型”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50.
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中国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厘清全国耕地资源环境本底并识别中国休耕优先区,该研究从生态保护红线、土壤污染状况、地下水超采和耕地质量等级等4个维度,运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下水水位变幅等方法系统分析中国耕地资源环境胁迫因子空间格局及分异特征,并构建多准则休耕规则识别不同情景下中国休耕规模及优先区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耕地面积远高于南方,划入一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耕地占3.57%;2)中国耕地重、中度污染面积分别占1.23%和2.31%,南方整体污染高于北方且南方呈局部分散、北方呈点状集聚格局;3)地下水超采区集中于河北、河南、吉林和江苏,重度超采区仅占0.68%;4)耕地质量总体一般,劣等、低等耕地面积分别占3.69%和14.0%,北方明显高于南方且大范围分散分布。依据多准则休耕规则综合评判,划入休耕优先区占全部耕地的23.70%,比食品安全优先、产能损失最小和生态保护优先3种情景分别高8.40%、4.18%和3.12%,其中禁植必休区、限植休耕区和重点轮休区分别为1.95%、4.71%和6.18%。因此,必须从源头治理视角厘清耕地资源环境本底,权衡休耕的迫切性,为国家层面上休耕规划有效落地、污染休耕治理和耕地保护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