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科学   46篇
  8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的群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水稻控制灌溉的理论依据,技术要求及特点,总结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根、茎、叶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特征,说明控制灌溉能培育出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理想的株型,促其高产。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苏省稻作区水资源、土壤、气候的特点 ,选择浅湿灌溉、浅湿调控灌溉、控制灌溉、水稻旱作灌溉等 4种技术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在灌溉过程中 ,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形成了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丰富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典型植被覆盖下SPAC系统水量平衡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土壤-水-大气-植物整合模型(SWAP),在野外观测试验基础上对坡耕地(豆地)、长芒草地和苜蓿草地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的水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储水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长芒草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苜蓿草地的水分支出是坡耕地(豆地)的1.38倍,其中苜蓿的蒸腾耗水量是坡耕地(豆地)的3.88倍,这是引起苜蓿草地群落过度消耗土壤储水而呈现负补偿的主要原因.农地退耕还林还草后会增加SPAC系统水分支出,如果植被群落耗水过大很可能使土壤干化.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水分胁迫效应及节水高效灌溉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冬小麦的各个生育期,水分胁迫均显著影响小麦矿质营养的吸收、干物质的累积及光合作用等过程,根据时各试验处理麦株个体、群体的生理、生态分析,确立冬小麦各生育期的节水灌溉指标体系。该体系除土壤含水量外,还包括根系湿润层厚度、细胞液浓度、叶水势、蒸腾强度、气孔导度和叶片N、P、K的浓度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五四农场新围垦区存在的渍害问题,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内河水位,实施暗管排水具有明显的降渍脱盐,增产效果,将大麦受渍时间缩短为3天,1m土体含盐量由试验前的0.235%降到0.15%以下,大麦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6.
控制排水条件下水稻产量影响指标敏感性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水稻扬粳4038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控制排水条件下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根冠比、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穗长、有效穗数和产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对产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R2的总贡献,建立了测量指标对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有效穗数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指标,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自变量指标的减少对产量通径分析的影响发现,在考虑控制排水下水稻产量最优的目标时,要注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项目区适宜水面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使水域面积逐步减少、水域功能退化等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了研究目标及内容,并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防洪、抗旱、除涝和环境等多角度出发,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产汇流和需水容量进行分析;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域的位置、地形、水系条件等提出土地整理项目区适宜水面率分析模型,结合江苏土地整理项目实际,利用自行开发的分析软件进行分区水面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赣榆县黑林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丘陵)的适宜水面率为4.71%,江苏省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平均适宜水面率为5.11%,范围为3.5%~7%;滨海县蔡桥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平原)适宜水面率取8.58%,江苏省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平均适宜水面率为7.69%,范围为6%~9%.  相似文献   
8.
水稻产量的形成是源库互作的过程,稻田水位的变化对水稻的源库关系有重要影响。该文使用2009、2010年,2年水位调控试验数据,通过计算水位调控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和冠层总光合量,选取水稻群体质量因子(最大LAI、根冠比、株高、茎质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了水位调控水稻需水量、光合量与群体质量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位调控水稻总需水量对各因子总效果大小(绝对值)的前三位依次为:千粒重(0.717)、有效穗数(0.650)、每穗粒数(0.459)。冠层总光合量对各因子总效果大小(绝对值)的前三位依次为:茎重(0.613)、最大LAI(0.437)、株高(0.437)。说明总需水量对产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冠层光合侧重于影响水稻群体发育状况。水位调控水稻"源-库"间相关系数为0.44,呈中度正相关关系。总需水量与冠层总光合量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效果值均为正值,总需水量对产量的总效果值(0.552)大于冠层总光合量(0.201),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间接作用(0.492),即对产量构成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2年的田间排水试验,分析了不同排水设施的降渍效果,提出了小麦高产优质的圩区麦田降渍标准为雨后4天地下水位埋深大于80cm。证明了地下排水是消除渍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先旱后涝胁迫下水稻的茎蘖和株高生长动态,采用测坑试验方法研究先旱后涝胁迫对水稻分蘖数和株高的影响,根据分蘖变化拟合分析了水稻茎蘖消长动力学模型,根据株高动态变化拟合了Logistic增长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先旱后涝胁迫过程在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均不同程度地抑制水稻分蘖;水稻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及抽穗开花期受涝可促进株高增长,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及抽穗开花期受旱则抑制株高增长;茎蘖消长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茎蘖消长的过程,具有实践意义;Logistic模型拟合株高动态变化拟合度也较高,且适用合理.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制定灌溉方案和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