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估广州市增城地区农村犬狂犬病抗体水平现状,比较不同免疫程序对该地区农村犬狂犬病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抽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抽取该地区一定数量的农村犬,随机分成4组:春秋两季2次免疫组(A组)、仅春季免疫组(B组)、仅秋季免疫组(C组)和春秋两季均不免疫组(D组)。对不同组别的试验犬只实施不同的免疫程序,并进行试验前后两次血清采样和抗体ELISA检测。[结果]试验前的采样检测结果显示:最后一次免疫在2014年10月和11月的试验犬只,抗体合格率分别是35.7%、36.4%;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试验犬只抗体合格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后的采样检测结果显示:A组、B组、C组和D组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0.0%、66.7%、94.6%和34.8%,春防免疫与秋防免疫主效应明显,交互效应不明显。试验犬只抗体滴度(Titer)均值和抗体合格率统计分析显示:A组与B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均差异显著;B组与D组Titer均值差异不显著,抗体合格率差异显著。[结论]综合认为,犬的性别和年龄对免疫效果影响较小;全年免疫一次的抗体合格率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及国家要求的全年维持在70%以上的标准;实行全年两次免疫,能有效提升犬只狂犬病的抗体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42.
2021年11月,笔者成功治愈了一例大刺鳅复发性水霉病,现将养殖条件、发病过程、治疗方法和讨论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和水产技术工作者参考. 一、养殖条件 2021年11月5日,从广州市河盛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购置健康无病、体长为10~15厘米的苗种1 000尾,该基地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腊圃村八仙湖,水质优...  相似文献   
43.
基于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 V分析,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根瘤菌固氮的文献数量、出版刊物、研究内容及热点等做深入分析,总结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与薄弱点,以期为致力于作物根瘤菌固氮的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至今,研究根瘤菌固氮相关论文整体呈波浪式上升趋...  相似文献   
44.
以糜子品种晋黍9号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追施不同量的钾肥,成熟前测定糜子植株农艺、力学及生理性状,收获后测产。结果表明,合理追施钾肥可增加植株的生物量、茎粗和根重,同时提高植株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抗折力和机械强度等力学指标,降低倒伏指数与倒伏系数,改变植株茎秆的生理特性,增加基2节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化学组分含量,改善基部节间维管束特性,最终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提高糜子的产量。综合考虑糜子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和经济效益,追施钾(K2O)90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
为明确羊肚菌在陕北风沙区高效栽培技术,从羊肚菌播种量、外源营养袋、土壤水分及环境调控方面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栽培种用量为150~25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随栽培种用量增加不断增加。营养配方为M2、补给时间为15 d、补给量1 00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最大。土壤水分为20%时,产量最大且子实体生长健康,土壤水分为30 %,产量降低且菌丝幼菇易死亡。5~10℃菌丝生长迟缓,原基易形成,20~25℃菌丝生长快且健壮,不易或无原基形成。湿度50%~70%时,原基稀疏,幼菇分化及成菇量少,湿度80%~90%时,原基密,幼菇分化和出菇量大,羊肚菌总产量最高。遮光率为50%时,产量仅为78 kg/667 m2,遮光率为90%时,产量为278 kg/667 m2。综合而言,栽培种用量以200~250 kg/667 m2为宜,营养配方以M2为佳,最佳补给时间和营养用量分别为15 d、1 000 kg/667 m2,最佳水分为20%。菌丝最适温度20~22℃,原基最适温度10~15℃,出菇最适温度10~20℃。最佳空气湿度80%~90%,最佳遮光率为90%。  相似文献   
46.
1核算的对象 应根据种植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的重点和对象,按照“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的原则,组织种植业的成本核算。“主要从细,次要从简”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对主要作物的成本核算实行重点而详细的核算,这些作物在种植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播种面积大、产量高,而且播种范围广。而对于一些次要作物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实行非重点和简化的核算。  相似文献   
47.
晋西北生态区黍子“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氮、磷、钾"3414"试验设计方案,初步探索在晋西北生态区黍子适合的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氮素是影响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晋西北相仿地力生态区,推荐施纯N135~155 kg/hm2,P2O580~120 kg/hm2,K2O 35~40 kg/hm2。  相似文献   
48.
生物炭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在夏玉米(Zea mays L.)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重等指标,在成熟期测定产量,分析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CK)、1000 kg·hm-2(T1),5000 kg·hm-2(T2),10 000 kg·hm-2(T3)]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量的生物炭施用均能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其中T1增产幅度最大,达8.8%;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穗粒数T3显著高于T1和CK,百粒重T1显著高于T3和CK。生物炭显著影响LAI、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等指标,T2、T3处理能显著增加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在各生育时期分别高于对照9.2%~20.5%和11.5%~36.7%;在生长前期表现为高生物炭施用量更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和光合速率的提高,但生长后期,较低量的生物炭施用更有利于叶片的持绿和光合作用的持续,而较高量的生物炭施用下生育后期植株有早衰迹象,从收获指数来看,T1收获指数达57.4%,分别显著高于T2、T3和CK8.3%、13.2%和6.5%,这表明低施用量生物炭更有利于夏玉米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综合来看,生物炭施用有利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尤其是较低的生物炭施用量更有利于后期叶片光合性能的维持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9.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着基础薄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不高、不平衡及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应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与工作机制,重点解决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0.
梁海燕 《甘肃农业》2013,(20):65-66,70
社会管理与公民权利密切相关。在如今走向权利的时代,民权成为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是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和价值导向。创新甘肃社会管理体制,应以民权为切入点,实现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内容、管理手段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