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9篇
农学   142篇
  6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5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5℃)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3℃)为对照,研究减数分裂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的花药开裂率及花粉育性,对耐热品种黄华占影响较小;明显降低了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耐热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热敏感品种粒宽显著缩短,长宽比显著增大,而对耐热型品种影响不大;明显降低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幼穗的核糖核酸(RNA)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幼穗的乙烯释放速率,热敏感品种变化幅度大于耐热品种;显著增加了耐热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无显著影响。总之,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强、RNA含量高、MDA含量低及乙烯合成少是耐热性品种在高温胁迫下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42.
覆草旱种对水稻灌浆期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以及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通过稻草覆盖旱种、地膜覆盖旱种、裸地旱种和常规水种(对照)比较试验,研究了旱种对水稻灌浆期间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种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剑叶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低于水种水稻,后期尤为明显;旱种稻丙二醛(MDA)含量高于水种水稻,灌浆中后期旱种稻根系活力下降较快;上述生理指标(MDA除外)水种〉覆草旱种〉覆膜旱种〉裸地旱种。表明与其他旱种方式相比,覆草旱种水稻的群体质量相对较好,后期生理活性较高。对覆草旱种与覆膜旱种及水种在生理活性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3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72,自引:14,他引:72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含籼/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灌浆期强、弱势粒中ADPG焦磷酸酶(EC2.7.7.21)、淀粉合成酶(EC2.4.1.21)和淀粉分枝酶或Q-酶(EC2.4.1.18)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充实的关系。3个酶的活性变化与籽粒灌浆动态相关联:淀粉酶最高活性出现的时间稍前或同步于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ADPG焦磷酸酶  相似文献   
44.
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明中籼水稻在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以江苏省近70年来不同年代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12个代表性中籼水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应用年代将其分为20世纪40—50年代、60—70年代、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4个类型,设置0 N(全生育期不施氮)、MN(全生育期施氮210 kg hm–2)和HN(全生育期施氮300 kg hm–2)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品种应用年代的演进,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获得较大提高。2000年以后的品种(超级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高,根系性状和叶片光合特性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强是其重要生理基础。超级稻抽穗后根系氧化力和剑叶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较大可能是导致超级稻结实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灌浆中后期超级稻的根系氧化力和剑叶光合速率,有望提高超级稻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45.
栽插密度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水稻品种类型和土不分胁迫程度而有较大差异;土壤水分充足,汕优63的产量为低密度高于高密度保花肥或粒肥的产量高于促花肥,盐粳2号栽插密度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促花肥的产量显著高于保花肥或粒肥,在水分胁迫下,两供试材料均以高密度的产量高于低密度仅花肥的产量高于保花肥或粒  相似文献   
46.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使较密的落谷密度、少量施肥(处理编码M1、M2)或较稀的落谷密度、多量施肥(编码X3),均表现减产趋势,故适龄早栽至关重要。(3)秧龄21 d秧苗的发根力和茎鞘淀粉含量等指标均优于秧龄16 d的(差异显著),但因大田苗数和穗数减少,稻谷产量显著下降。可见机插秧的壮苗指标因秧龄而异。(4)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效应的通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1.1112),每穗粒数次之(通径系数为0.6517)。说明机插稻以争穗数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47.
有关水分胁迫改变水稻生长形态、组织结构与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试验结果间颇有差异。在以往水分胁迫的植物效应研究中,往往只讨论水分胁迫处理本身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少涉及处理前水稻生长环境的影响。至今尚未见有作物对全程和阶段性非充分灌溉反应差异的试验报道。本研究拟通过作物体对水分胁迫较为敏感的叶片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叶片气孔阻抗和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抽穗后(即阶段性)与全程非充分灌溉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为发展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麦秸还田及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以水稻武香粳14和扬粳9538为材,大田设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氮肥管理(SSNM)等处理。结果表明,SSNM较FFP氮肥施用量减少40.0%~41.7%,而产量平均增加3.81%。秸秆还田的较秸秆未还田的产量平均增加2.4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以秸秆还田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与秸秆未还田或FFP相比,秸秆还田和SSNM降低了生育前期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但抽穗及以后差异较小);提高了茎蘖成穗率、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说明秸秆还田和SSNM有利于生育后期群体光合生产和提高物质生产效率。秸秆还田和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对秸秆还田和SSNM的产量、生育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氮肥运筹与耕法对水稻籽粒增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0.
两个高产两系杂交稻组合形态与产量形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两个高产两系组合与两个三系对照组合的比较研究表明,该两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以下形态及产量形成特征;剑叶较长,穗下节间长,基部节间短且茎壁较厚,叶片直立性好,叶披垂度小;群体中、下部透光性能好;干物质总积累量大,但茎鞘物质转运率小,总库容大,源库比较小;群体穗数少,穗粒数多,粒重小,结实率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