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CO2浓度对大豆叶片气孔特征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可精准控制CO2浓度的大型气候箱设置7个CO2浓度处理(400、600、800、1000、1200、1400和1600 μmol mol -1), 对大豆进行CO2浓度富集的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CO2浓度升高显著减小大豆叶片近轴面的气孔密度和远/近轴面的气孔面积指数。当CO2浓度为400 μmol mol -1时, 远轴面气孔分布最规则, 提高CO2浓度导致远轴面气孔的不规则分布; 与远轴面相反, CO2浓度升高导致近轴面气孔的空间分布更加规则, 即在较高CO2浓度处理下的Lhat(d)最小值均低于对照组。不同叶面(远/近轴面)气孔特征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 但大豆可以通过调整气孔形态特征和气孔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改变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气孔特征响应的角度深入理解CO2浓度对大豆叶片气体交换过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为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和喷雾法测定印楝素对柑橘木虱三龄若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印楝素处理柑橘木虱三龄若虫1、3、7 d后LC_(50)值分别为2.77、1.14、0.61 mg/L;而16.0 mg/L印楝素处理木虱成虫4 d后死亡率仅为13.33%,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喷雾处理后 1、3、7 d 对柑橘木虱田间防效分别为14.35%、49.56%和86.4%。【结论】印楝素对柑橘木虱若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药后7 d 防治效果较好,但对成虫没有毒杀活性;印楝素在柑橘木虱若虫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利用瓦房店观测站2004-2017年14年完成的月浅层地温的观测数据,分析了瓦房店浅层地温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规律。结果表明:2004-2017年近14a各浅层(5cm 、10cm、15cm、20cm)地温各浅层地温年变化呈现先降低再上升的一个过程;各浅层地温的月变化总体呈现抛物线类型变化,且2010年是寒冬,浅层地温历史最低。月变化来看,1月的零下逐月上升到7、8月份25℃左右,然后再逐月降低到12月0℃以下,且4个浅层地温月变化一致;各浅层地温四季变化来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春季平均地温在10.9℃;夏季平均地温在24.5℃;秋季平均地温在13.7℃;冬季平均地温在-2.3℃。各浅层地温总体就是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在中间,且春季和秋季相差不超过3℃,这也符合瓦房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棚室黄瓜连作障碍,利用微生物菌剂改善连作产生的土壤问题,将解淀粉芽孢杆菌TF28以液体(L)、颗粒(P)、复合(LP)3种形式施用,取苗期、花期、盛果期、结果后期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施用TF28与不施用TF28(CK)处理的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组成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菌群代谢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体菌门(Saccharibacteria)为8个优势菌门。Haliangium、Asanoa、Microvirga 3个属与CK差异明显。结果3种处理的菌群功能预测结果比CK好,其中P处理预测结果比其他2种处理好,对棚室连作黄瓜土壤调节稳定。本研究为改善棚室连作黄瓜障碍,实现设施蔬菜持续稳定健康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土壤质量是评价土壤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管理判断准则。为明确三江平原草甸土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质量随种稻时间延长的演变规律,以三江平原草甸土为调查对象,调查草甸土旱田改为水田后,不同种稻年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草甸土种稻后,耕层和心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种稻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还原物质总量在耕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均呈增加趋势;耕层土壤中Fe~(2+)和Mn~(2+)在种稻6~10年达到最高值,然后向下迁移,到40年在心土层达最高值;土壤固相比率和总孔隙在种稻初期变化不规律,种稻40年时,土壤固相比率在心土层增加,直径0.000 2 mm孔隙增加明显;随种稻年限增加,耕层0.02~2 mm颗粒比率增加,0.002 mm颗粒降低并向下淋溶至心土层,心土层0.002 mm颗粒比率增加;草甸土种稻后,部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具有水稻土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46.
对虎皮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进行不同遮阴处理(25%、50%、100%光照),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虎皮兰叶片气孔的结构特征、气孔空间分布格局、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度的减弱,气孔密度逐渐增加,在25%光照条件下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100%光照。同时,25%光照时的气孔面积指数也显著高于50%、100%2个光照条件。而叶片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周长、气孔面积、气孔形状指数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不显著。此外,不同光照处理间的净光合反应速率(P_n)差异不显著。随着光照度的减弱,叶片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先增加后减小,而气孔导度(G_s)没有发生变化。虎皮兰叶片气孔的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光照的减弱逐渐变得不规则。说明尽管低光条件有利于增加虎皮兰叶片上气孔的个数和面积,但同时却在空间水平上使气孔分布不均匀,导致虎皮兰的A_n和G_s并未产生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光照对虎皮兰气孔特征和气体交换参数之间关系的影响机理,并为栽培实践过程中虎皮兰最适光照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TF28对设施连作黄瓜根际土壤环境影响,以液体(L)、颗粒(P)和复合(LP)3种处理与没有施用TF28的空白对照进行对比试验,测定设施黄瓜生育指标、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数量。结果表明,移栽后2~3周后L、P和LP 3种处理株高分别提高18.78%、17.27%、11.88%;L和LP 2种处理对黄瓜根须数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提高35.20%和48.66%。移栽2~8周,与空白对照相比,P处理对碱性磷酸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高69.43%、77.43%,L处理脲酶活性提高40.99%,LP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63.24%。与空白对照相比,3种处理都能显著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这说明TF28的添加对连作黄瓜中的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8.
受精前卵母细胞中贮存的大量RNA和蛋白质,对于后续早期胚胎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母源效应复合物(subcortical maternal complex,SCMC)在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后续早期胚胎发育中卵源-胚胎转换基因控制和印记基因表达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SCMC发挥其调控功能的机制,就SCMC组成的4个因子(FLOPED,MATER,PADI6,TLE6)对于卵母细胞中胞质网格形成以及其调控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综述,期望对于有关母源效应复合物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以新疆野生盘羊(Ovis ammon)和萨能奶山羊转基因(GFP)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细胞,分别以绵羊卵母细胞和普通山羊卵母细胞为受体细胞进行了核移植,对不同种类核移植重构卵进行电融合处理,发现盘羊重构卵电融合参数为1.4kV/cm、20μs/次、间隔1s时的重构卵融合率最高;对于转基因(GFP)萨能奶山羊重构卵的处理,电融合前先放入融合液中于38.5℃下平衡5min,融合时电融合参数为1.5kV/cm、20μs/次、间隔1s时的融合率最高。实验中发现将融合后的两种重构胚胎先置入IVM培养液中于38.5℃下平衡4h,可降低重构胚胎的死亡率,提高发育质量和卵裂率。  相似文献   
50.
随着抗生素在养殖场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综述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各国兽用抗生素分类分级使用管控实践,整理了养殖场抗生素合理使用建议,为养殖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