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9篇
畜牧兽医   9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研究BTN2基因多态性,为鸡的免疫和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选取26个不同鸡品种,对BTN2基因进行目标捕获测序,以NCBI中Gallus gallus的BTN2基因序列号(NC_006103.4)为参照,使用MEGA6软件进行不同鸡种基因序列比对,筛选出BTN2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中的SNP、INDEL以及氨基酸的变化,最后制成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26个不同鸡种中,BTN2基因的外显子筛选出28个SNP位点,且SNP位点大多发生在Exon8上,氨基酸突变大多为错义突变;内含子筛选出48个SNP位点,多数发生在Intron7上;插入缺失多发生在外显子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26个鸡种分为3大类,文昌鸡、SPF-来航鸡、太湖鸡、萧山鸡等聚为一类,他们都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溧阳鸡、北京油鸡、如皋鸡等聚为一类,他们都具有肉质鲜美等优点;茶花鸡、仙居鸡、固始鸡、大骨鸡等聚为一类。【结论】不同鸡种中BTN2基因的具有遗传多样性,第8外显子中138 264~138 986位点的SNP可以作为鸡免疫特性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42.
【目的】BTN1基因位于MHC家族的BF/BL核心区域,研究其SNPs和InDels对提高鸡抗病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NCBI中Gallus gallus BTN1基因序列为参照,利用MEGA6.06软件对26个品种鸡的BTN1基因序列比较分析,筛选出与抗病性有关的InDels、SNPs和氨基酸变化,并对26个品种鸡的BTN1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Exon5和Exon17上各有1个SNPs位点,且为错义突变.SNPs位点主要发生在Intron10、Intron13、Intron18、Intron22和Intron23上.‘雪山草鸡’和‘安卡红鸡’等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的品种鸡在Exon17上发生错义突变;与抗病性较强的‘安卡红鸡’相比,‘来航鸡’在Exon5上存在一个错义突变.【结论】BTN1的Exon5和Exon17上SNPs位点对抗病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家禽的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为找出不同鸡种CENPA基因序列上的差异,为鸡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利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25个鸡种的CENP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以NCBI网站上Gallus_gallus-5. 0(GCF_000002 315. 4)的CENPA基因序列为参照,利用MEGA 6. 06软件对25个鸡种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统计SNPs位点和InDel位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CENPA的外显子没有丰富的多态性,CENPA内含子的丰富多态性主要体现在Intron4上。CENPA基因在Exon3具有保守性,在鸡的进化历史中稳定遗传。25个鸡种大致可被分为4大类,表明我国的地方鸡品种资源丰富,且之间的同源性较低,可为抗病育种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样本。  相似文献   
44.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安卡鸡、文昌鸡和如皋鸡△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不同基因型与胸肌脂肪酸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6没有检测到SNP突变,在外显子2检测到T101C和C197T 2+SNP突变,共3种基因型,其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在3个鸡种中均大于0.81,该位点在各品种中均处于Haray-Weinberg平衡(P>0.05).脂肪酸含量的最小二乘检验表明,AB基因型个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必需脂肪酸(EFA)含量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提示AB型可能对脂肪酸含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雷琼牛母系起源的遗传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雷琼牛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的基础上,引用其它牛种的序列资料,以探讨雷琼牛的起源演化。雷琼牛Cyt b基因全长1 140 bp,存在2个突变位点,碱基A+T的平均含量(56.8%)明显高于碱基G+C的平均含量(43.2%),第3密码子表现出较强的碱基组成偏倚。以Cyt b基因单倍型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雷琼牛3个地域群Cyt b基因所有的单倍型都与瘤牛聚为一类,从母系遗传的角度确认雷琼牛起源于瘤牛。Cyt b基因单倍型间的进化网络关系分析发现,雷琼牛与亚洲其它地区的瘤牛共享一条祖先序列,表明它们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点由野生的瘤原牛独立驯化而来的,进一步推论中国南方某些地区在史前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瘤原牛驯化中心。  相似文献   
46.
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法,分段扩增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和亚洲水牛共5个牛种的GH基因,并拼接成编码区全序列,分析中国牛亚科家畜不同牛种GH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分子进化特征。结果表明,牛G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54bp,种间核苷酸突变率在0.1%~1.84%。5个牛种编码区序列定义了10种单倍型,瘤牛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大额牛和水牛均无单倍型多样性。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存在偏倚性,共发现了25个偏好性密码子。核苷酸的替代以转换为主,转换明显高于颠换,转换/颠换比为3.0。非同义突变位点远远少于同义突变位点,同义与非同义替代发生的速率比都小于或等于1,表明GH基因编码区序列不受达尔文正选择的影响。以GH基因单倍型序列为基础的分子进化树表明,水牛与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分化很明显;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序列分化并不明显,并且它们共同拥有一条相同的祖先核苷酸序列。说明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变异相当贫乏,并且由于功能的约束表现得相当保守,进化速率相当缓慢。  相似文献   
47.
鹌鹑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鹑属,是鸡形目中最小的一种,其头小尾秃,俗称“秃尾巴鸡”。在我国古代鹌鹑就是美味佳肴,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素有“动物人参”的美誉;而且其药用价值也很高,能补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主治泻痢、疳疾,有养肝利肺,通利九窍的功效。这些在  相似文献   
48.
东亚近海大陆绵羊群体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济宁市抽取小尾寒羊60只,应用电泳技术检测了11个编码血液蛋白的结构基因座,引用东亚近海大陆的4个绵羊群体的相关资料进行遗传分析。研究表明:(1)5个群体哈拉和林绵羊、乌兰巴托绵羊、小尾寒羊、湖羊、占部落绵羊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742、0.3565、0.3184、0.3620和0.2473;(2)前人关于小尾寒羊和湖羊都是由蒙古羊分化而来的考证得到遗传学实验的进一步证明;(3)越南占部落绵羊与山东小尾寒羊关系最近;(4)小尾寒羊、湖羊和占部落绵羊受蒙古羊血统的影响递减。  相似文献   
49.
苏氨酸是家禽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对北京鸭生长发育、肠道健康、免疫机能、脂肪代谢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北京鸭是中国自主培育的肉鸭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等特点,是闻名中外的"北京烤鸭"的制作原料。作者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苏氨酸调节北京鸭营养及生理功能的研究成果,包括苏氨酸对不同日龄、不同品系北京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苏氨酸对北京鸭屠宰性能、免疫功能、肠道健康以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代谢机制等方面,汇总了近几年关于苏氨酸需要量的研究成果,利用二次曲线断线模型和直线-断线模型,以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胸肌率、料重比等为指标重新评估了1~14/21日龄北京鸭的苏氨酸需要量,推荐满足1~21日龄北京鸭最大日增重和产肉的苏氨酸需要量为0.60%~0.67%。然而生长后期北京鸭的苏氨酸需要量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苏氨酸调节北京鸭脂肪代谢、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0.
以如皋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影响鸡肌内脂肪性状的3个候选基因(H-FABP,A-FABP和△9-FAD)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基因聚合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在3个基因中分别检测到A2980G,A1763G和C197T的SNP突变及3种基因型.肌内脂肪最小二乘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H-FABP和△9-FAD基因中BB型与A-FABP基因中AB型为优势基因型,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P<0.05);但聚合基因型(两基因和三基因)并未表现出其相应的优势,无明显遗传规律可循,可见简单的优势基因型聚合并不是最佳的聚合方案,应建立在单个候选标记遗传效应明确且一致的基础上,尤其是针对复杂的肉质性状如肌内脂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