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在室外人工水生生态试验装置中,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标记的甲磺隆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蓄积过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不同组织器官对甲磺隆的蓄积量存在一定差异,虽然鱼体肌肉中的放射性比活度在各器官中最低,但肌肉对放射性标记物的蓄积量最高;甲磺隆在鱼体不同组织器官内的蓄积与排出达到动态平衡所需的时间不同,鱼内脏中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最短,而鱼躯干部所需时间最长,鱼内脏对甲磺隆表现为清除排出,而鱼头部和躯干部对甲磺隆均表现为先吸收蓄积,然后再逐渐转化为清除排出。  相似文献   
32.
为解决井盐水普遍碱度较高,对养殖生物有危害,不能直接用于养殖这一问题,通过试验,比较了采用纯曝气、曝气并加石灰石颗粒、加粉状CaCO3、加NaOH、加筛绢网和加酸等几种方法降低井盐水碱度的效果。结果表明:加酸能在短时间内将碱度由16 mmol·L-1降到0或期望碱度;其他试验组能在48 h内将碱度由14.08~18.42 mmol·L-1降到7.59~12.25 mmol·L-1。几种方法的降碱效果相差不大,但碱度降到8 mmol·L-1后都很难再下降。经综合比较后认为,先用筛绢网片将井盐水碱度降到8 mmol·L-1,再加盐酸使井盐水的碱度降到正常海水水平是较经济的降碱方法。  相似文献   
33.
水产养殖专业化学类课程开设研究型实验的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研究(设计)型实验在水产养殖专业化学类课程中的地位,以及开设研究(设计)型实验过程中的选题、教师的指导作用、考核方式等。提出了水产养殖专业化学类课程开设研究(设计)实验选题应结合专业实际、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成绩考核应多注重过程少注重结果,以保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4.
总氨、亚硝酸氮及养鲍污水对皱纹盘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因子总氨氮(TNH3-N)、亚硝酸氮(N02^--N)试验表明,当养鲍用水中非离子氨氮(NH3-N)为0.035mg/L以下或N02^--N为0.8mg/L以下时,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幼鲍的生长不产生明显影响;NH3-N对幼鲍生长产生影响的EC5(引起幼鲍生长速度减慢5%的浓度)为0.103mg/L,不产生影响的最大浓度为0.045mg/L。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水中TNH3-N、N02^--N对幼鲍生长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只是简单的相加作用。经回归表明,养鲍自污染水中,NH3-N是影响幼鲍生长的主要因子,它对幼鲍生长产生影响的EC5为0.022mg/L,不产生影响的最大浓度为0.0lmg/L,均比单因子试验结果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5.
集成生物净化系统用于鱼池水质控制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提出了生物膜和水生植物的集成生物净化系统用于鱼池水质控制,通过人工配置营养盐和养鱼循环水体的净化试验研究,探讨了该集成生物净化系统对主要污染指标的净化能力和对养鱼循环水体的净化效果及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由生物膜和水生植物组成的集成生物净化系统对氨氮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当NH+4的初始浓度在2.0 mg·L-1以下时,净化效果显著,水质良好。该集成系统对养鱼循环水体中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80%和40%以上,对养鱼水体pH和DO也有良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无锡市河埒口高产鱼池水质研究 Ⅰ.水化学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雷衍之  于淑敏  徐捷 《水产学报》1983,7(3):185-199
本文总结了1977年5—8月对无锡河埒口高产池塘水化学研究的成果。该地区高产池主要离子含量适中,pH稳定。有效氮含量平均1.38毫克/升,其中铵氮占61%,亚硝酸氮占14%,硝酸氮占 25%。溶解活性磷(P_2O_5)平均为 0.028毫克/升。N/P 为 61—139。COD_(Mn)为 13.3毫克/升。磷是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经初步分析表明:池水中溶解有机物与悬浮有机物约各占一半,而有机碎屑占有机悬浮物的 2/3到 4/5。平均补偿深度 77—80厘米,为平均透明度的 2.4倍。5—8月间平均水柱日初级毛生产量为9.41—10.09克氧/米~2·日。池水氧气的消耗,池鱼约占20%,“水呼吸”约占70%,底质约占 10%。氧气来源约 60%靠光合作用,40%靠空气溶解。  相似文献   
37.
鱼类越冬中生物增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生物增氧越冬和传统越冬方式不同,其理论基础是冰下水体中能够大量繁殖适应低光照和低温的藻类,并能达到相当可观的光合作用速率。问题是如何创造适合藻类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38.
室外轮虫培育池中非生物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室外轮虫培育池的几个水化学指标的跟踪测定,发现在培养初期,轮虫池的溶氧、pH值都很高。随着轮虫量的增加,溶氧和pH值下降到相对较低水平,氨态氮、活性磷等营养盐量在轮虫大量发生后迅速上升。后期溶氧、pH值上升,氨态氮下降。在培养期间,由于轮虫量变化大,一些主要理化因子的量及变化幅度也随之加大。溶氧的变化范围:2 66~12 7mg L,平均值为6 97mg L;pH的变化范围:8 57~9 60,平均值为8 93;营养盐中氨态氮变化范围:0 26~6 58mg L,平均值为3 77mg L;活性磷变化范围:0 035~1 41mg L,平均值为0 256mg L;CODMn值变化范围:20 8~65 2mg L,平均值为35 17mg L。  相似文献   
39.
采用半流水实验法,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确定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毒性作用明显,甲醛浓度越大,幼体死亡率越高。其中Z1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029和29.300 mg/L,安全浓度为2.79 mg/L。Z2的24和48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6.323和50.892 mg/L,安全浓度为6.79 mg/L。Z3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8.947和67.693 mg/L,安全浓度为7.84 mg/L。Z4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1.414和75.480 mg/L,安全浓度为8.75 mg/L。Z5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8.546和89.312 mg/L,安全浓度为12.934 mg/L。  相似文献   
40.
综述了大型丝状藻类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因其引发的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应开展大型丝状藻类池塘生态学的研究,探讨其生态和生物防治措施,以期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甚至变害为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