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对传统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单孢分离的水琼脂法进行改进,确定了亚甲基蓝和琼脂糖的最佳浓度,将0.01%亚甲基蓝染色液与1.5%琼脂糖溶液按体积比1︰300混匀,制成亚甲基蓝琼脂糖凝层,在显微镜下可成功分离芸薹根肿菌单孢。大白菜单孢接种最佳苗龄为催芽24h,接种后暗培养24 h,再移栽至育苗钵,发病率最高。利用该方法分离获得中国11个省十字花科(大白菜、甘蓝、油菜)芸薹根肿菌单孢系菌株79株,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鉴定出P2、P3、P4、P5、P6、P7、P8、P9、P10、P12、P13和P14等12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类型,其中P4为优势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49.37%。明确了中国11个省份根肿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为十字花科蔬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2.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RFP标记转化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上的重要新流行病害,目前尚缺乏抗性品种,病原菌侵染机制及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尚不清楚。为了开展多主棒孢的病原学研究,本试验采用农杆菌基因介导技术(ATMT),获得了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多主棒孢转化株,转化株在PDA培养基转接6次后仍能在菌丝和分生孢子上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生物学测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转化株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以电生功能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喷雾施药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效氯浓度的电功能水对南瓜果腐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电生功能水对南瓜果腐病的防治效果随有效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电生功能水有效氯浓度为95 mg/L时效果最佳,防效达82.94%,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89.4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4.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6种药剂的抗性背景,发现它们对啶酰菌胺具有不同水平的抗性。同时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了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具有低等抗性的2株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49%和53.04%,对3株高等抗性的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16%、51.67%和32.24%。说明灰葡萄孢的抗性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啶酰菌胺的杀菌活性。2013年和2014年的田间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施药量为375g·(667m2)-1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4.34%和90.39%。在施药量为300g·(667m2)-1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综上所述,现阶段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5.
Potato black scurf caused by the soil-borne pathogenic fungus Rhizoctonia solani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potato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A biocontrol bacterium Paenibacillus polymyxa ZF129 ha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Rhizoctonia solani that the inhibition rate on mycelial growth was 55.29% and control efficacy in greenhouse was 84.76%. Meanwhile, ZF129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d broad inhibitory spectrum against six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eight pathogenic fungi.  相似文献   
36.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 “茎基腐病”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相似文献   
37.
日本石灰氮日光消毒防治温室土传病害技术简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灰氮,俗称乌肥或黑肥,主要成分为氰氮化钙或称氰氨基化钙(CalciamCyananid,分子式:CaCN2 ),其它成分有氧化钙和碳素等。石灰氮作为一种古老的农用化学肥料,已有 100余年的使用历史。在我国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到 70年代中期,石灰氮也曾一度被广泛地应用于水稻基肥、调节土  相似文献   
38.
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斑枯病和叶斑病是芹菜种植区的主要病害,保护地及露地栽培均有发生,对芹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春秋两季低温高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生。为了更好地控制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本文对这两种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39.
土传病害一直是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由于保护地蔬菜常年连作,有利于土传病原菌的积累,其危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保护地蔬菜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0.
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针对国内外黄瓜霜霉病危害严重这一情况,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念。重点介绍黄瓜霜霉病的侵染规律、抗病性研究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对霜霉病防治的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