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33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4期(198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TM/ETM遥感影像,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生成连云港海岸带区域4期土地利用类型图,然后应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4.1分析连云港海岸带的景观格局变化。同时收集连云港海岸带的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7~2012年这25年间,变化较剧烈的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基本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的面积基本呈增加趋势,且涨幅较大;连云港海岸带人口和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带来了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对海岸带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32.
基于GEE的广西北部湾沿海水产养殖池塘遥感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沿海水产养殖池塘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引起诸多环境问题,了解其空间分布对于海岸带的科学管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地形错综复杂,养殖池塘沿岸线散乱分布,导致传统遥感识别方法难以实现高精度提取。针对此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全年Sentinel-1和Sentinel-2时序遥感数据的水产养殖池塘识别方法,结合多阈值分割和面向对象分类提取2019年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的水产养殖池塘。结果表明:1)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养殖池塘面积总计199.3 km2,遍布整个沿岸地区;识别结果总体精度达到0.921,Kappa系数为0.842;2)选取4个典型区域,对比该研究方法提取结果与Google高清影像目视解译结果,在规模化集聚型养殖区域中,识别结果占目视解译的面积比例达到90%以上,在排布密集的小型池塘区域面积占比也能达到80%以上;3)以时序遥感数据作为分类特征值,能够有效排除废弃池塘、水稻田和季节性水域。该方法在大范围复杂环境中仍具有良好性能,显著提高了水产养殖池塘遥感识别的精度,能够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智能监控、养殖区域空间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3.
海岸带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低碳农业发展“前哨”。推动和发展碳中和农业符合时代所需,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海岸带区域发展碳中和农业的相关问题和重要性。首先,本文阐释了海陆交互作用以及海岸带碳中和农业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了海岸带碳中和农业驱动中的碳中和农业生物、人工光合作用与农业驱动以及该理念的工程化应用问题;最后,深入剖析了如何识别海岸带农业核心碳汇,包括原位监测、同位素标记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碳汇增强技术,为后续海岸带碳中和农业的构建、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同时对促进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60-164
基于Google卫星地图,采用踏查与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岛琼北地区海口、文昌、琼海、澄迈和临高等5个市县海岸带的海杧果种群进行了种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5个市县中仅发现海口与文昌有成片海杧果种群的分布,但分布面积十分有限,且破碎化严重,海杧果成树平均分布密度仅为95.59株/hm2;因农田开垦和营造人工海防林等的干扰和破坏,有限的海杧果种群仅残存于木麻黄人工林的边缘、田头地埂或次生林中;海口海杧果种群的林龄结构属于幼龄林,文昌则属于成熟林,文昌海杧果种群的结实量显著多于海口,分别为58,6枚/株;海杧果天然更新能力较强,2个分布区幼苗幼树的平均更新密度达2 600株/hm2。  相似文献   
35.
滨海沙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与木麻黄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对福建东南海岸带木麻黄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及木麻黄的季节生长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分为5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缓冲期、土壤水分平稳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极大,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不均,干湿季节明显,降水是限制木麻黄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通过对土壤含水量和木麻黄生长量的分析,得到木麻黄生长量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6.
海岸带地区因其特殊的海陆生态系统环境而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以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闽东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9和2014年3期Landsat 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对该区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草地和耕地为主,其中林草地面积迅速扩增,研究期间共增加了1 047.24 km2,相比之下,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近14a间共减少了959.45 km2;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产养殖的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稳定性最差,而由于政府加强对建筑用地的集约利用,使其成为近14 a研究区最为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闽东海岸带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达255.19,但2000~2009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仍处于调整期,2009~2014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前期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变化量和变化率分别为4.86和0.019,土地利用步入发展期.本研究对闽东及其他地区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海岸带文化景观可以体现沿海城市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等问题,目前对有关辽宁沿海城市文化景观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以辽宁沿海城市文化景观分布及特征等内容进行解析,将辽宁海岸带文化景观用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分析文化景观的分布,以促进辽宁沿海开发建设,保护和发展沿海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8.
2000—2013年北部湾海岸带蒸散量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北部湾海岸带2000—2013年MOD16蒸散发(ET)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借助于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海岸带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蒸散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2000—2013年北部湾海岸带蒸散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速为1.41 mm/a,高于广西桂南地区,海岸东岸蒸散量增速快于全区,而丘陵地区和海岸西岸地区增速慢于全区。季节蒸散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夏季(111.88 mm)、秋季(93.45 mm)、春季(85.57 mm)、冬季(47.98 mm),分别占年内蒸散量的33.01%、27.58%、25.25%和14.16%;空间尺度上,蒸散量自东北—西南中心线呈现海岸带西岸年均蒸散量高于海岸带东岸,东南地带年均蒸散量达到全年最小值的态势,ET_sen趋势度介于-50.93~51.76 mm/a,海岸带蒸散量在空间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空间波动性上,海岸带蒸散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值介于0.02~0.39。海岸带中部以及东南部蒸散量处于高波动状态,而海岸带西岸和西北部处于低波动状态,其中合浦县的南流江三角洲蒸散量的波动性最大;未来变化趋势上,海岸带蒸散量Hurst指数的范围为0.25~0.93,平均值为0.68,呈现单峰右偏分布,Hurst指数反持续序列(7.58%)小于持续性序列(92.42%),说明研究区ET未来变化呈持续性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9.
辽宁海岸带植被资源调查以资料收集、遥感调查为主,结合必要的现场补充调访验证。通过卫星遥感数据确定的辽宁省海岸带基准线和海岸线向陆1 km范围的植被数据,对植被资源现状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以及资源的变化趋势分析,为《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中生态保护板块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0.
我国海岸带生态现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和过渡带,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本文从海岸带生态安全、海岸带生态环境、海岸带生态恢复技术这三个方面,对我国海岸带生态现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