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梦柯 《花木盆景》2000,(1A):59-59
盆景艺术创作.必须重视意境.已为当今盆景界所公认,本人想就这方面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2.
我们都知道截桩是盆景造型的先决条件,但是常有一些朋友问:如何把握截桩与造型的尺度?如何构图、造型才能少走弯路,加速作品成型?在此必须有一个明确认识:岭南盆景的最大特点是因材造型,就是充分发现、利用原桩固有的精华,把桩材归属到某一造型形式中,确定作品的创作主题,根据主题立意,配上最能表现主题的构图、枝法,绘出成型效果图,逐年逐月去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追求。在逐步完善构图、造型的过程中使主题、立意明显清晰,最后使意境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33.
34.
谈到我国的园林艺术 ,人们常常用“诗情画意”来形容 ,这诗情画意 ,便是园林的意境美。意境 ,有时亦称作“境界” ,它是中国美学特有的审美范畴 ,是一种具体景致和艺术家情思意蕴的结合 ,是景和情、物质和意识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环境。山石、水体、植物是我国园林三大构园要素 ,尤其现代造园中提倡和强调植物造景 ,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到意境美是欣赏水平的升华 ,不但含意深遂 ,而且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传统的松梅竹配植形式 ,谓之“岁寒三友”。因为人们将这三种植物视作具有…  相似文献   
35.
北京大观园匾额楹联与植物景观写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匾额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在园林中,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它以凝练和极具概括力的艺术效果,传达景观的意境美,堪称我国传统园林的一大特色。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各主要景点与建筑都悬挂匾额楹联,通过分析匾联内容,来探寻匾额楹联与大观园植物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自从园林发展起初,植物就作为园林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如古埃及用黄槐,无花果树,棕榈等作为园林植物,墓园中列植树木以烘托神圣氛围,法国园林中种植黄杨、鹅耳枥,并造型修剪灌木以满足园林审美需求,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经典的梅兰秋菊,利用植物美化园林环境并借植物的自然属性以隐喻园主的情操志趣。由此可见植物不仅在物质层面丰富园林环境,同时可以作为意识层面的载体。此外,植被的色、形、味、意方面的不同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官效果,或紧张、或舒缓、或平静、或热情等。  相似文献   
37.
基于陈从周于《说园》中对造园的精辟分析,大胆将先生的思想提炼为意境在先、动静交织、熔文于园、注重园史考究、以人为本、加强地方特色六点。  相似文献   
38.
南京金陵·雅颂居为上海嘉里集团开发的住宅小区,面积3万多m2,2014年初正式启动景观设计,2015年10月展示区竣工,景观效果得到广泛好评。软景设计上要求师法自然,以意境取胜,体现季相变化,创造趣味空间。本文就南京金陵·雅颂居软景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首先探讨了现代园林植物特点及植物造景意境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的获得和"境"的营造办法,以期为现代植物景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
古典园林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过去,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但古典园林中独特的东方文化却是我们应当继承发展的。本文通过对一部分古典园林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原因进行反思,得出一些使古典园林能在当代社会中重聚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