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59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51篇
  61篇
综合类   514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30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通过3位优秀教师的讲课风格诠释了授课艺术,通过自己督导期间听课实践总结出听课技巧;吸纳前人经验,提出评课策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滴灌在国外各主要苹果生产国相当普遍 ,在我国目前还处于事实上的尝试阶段 ,但这一灌溉技术已经展示出多方面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装备水平的提高 ,滴灌技术必将在我国的苹果产业中发挥作用。文中 ,作者以近 2 0年间国内外的科技文献为据 ,综述了滴灌技术在苹果生产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 ,并对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科研方向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3.
体细胞培养能获得稳定的遗传材料,还能通过变异获得抗性的育种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通过体细胞培养来获得次生代谢物和进行细胞育种的技术不断完善。本文从桉树愈伤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悬浮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等五个方面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桉树体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4.
草原火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内外已对草原火展开了一定研究,本文讨论了草原火的研究成果,从影响因素、生态影响、时空分布格局、草原火的管理、遥感监控、预警和风险评价7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一方面可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进而保证对草原火规范管理、草原生态环境平衡;另一方面,可为草原火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对相关区域乃至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提供依据,进而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做出贡献。由于目前在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和研究时间间断性出现的问题,最后分析了草原火的研究趋势,并对火生态因子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火灾预测模型有待深入的研究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世界慈竹属栽培品种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世界竹亚科(Bambusoideae)慈竹属(Neosinocalamus Keng f.)植物只有2种,均产自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四川盆地最为丰富,分布面积约10万hm2。由于历史上慈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故其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大,目前所见慈竹属植物大多为人工栽培。其中,慈竹N.affinis(Rendle)Keng f.有10个栽培品种,方城慈竹N.fangchengensis Yi et J.Y.Shi有2个栽培品种。文章整理了这些栽培品种及其相关信息,以便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36.
Inland capture fisheries (ICFs) provide ecosystem services – fish for food, livelihoods and recreation – to people and therefore have an economic value. Economic valuation can inform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ICFs and ensure they are recognised in trade‐off 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This study assesses existing ICFs economic research to identify knowledge gaps. Bibliographic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suitable peer‐reviewed articles. The selected studies (= 75) were analysed for coverage, valuation methodologies and value metrics. A majority of existing studies value recreational ICF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tudies have employed a wide range of valuation methodologies and therefore provide a variety of economic values measured at different units and scale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a greater quantity of ICFs economic research that covers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ecosystems and fishery types globally.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a standardised framework to ensure ICFs research generates economically credible and comparable values.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农民工社会网络研究成果的综述,总结出农民工社会网络研究的三种传统,即结构制约研究传统、个体利用和再建构研究传统和面向实践的研究传统。前两种传统虽然对立却都是源于结构与个体的二元划分范式,关注静态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第三种传统与他们完全不同,面向运行实践的研究传统通过对农民工社会网络实际运作过程的描述和分析,把农民工社会网络视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生产的动态的流动的社会事实,联系实践的微观本土环境,在描述过程的基础上解释农民工社会网络的运行逻辑。本文认为,农民工社会网络以及整个农民工社会现象是一个在中国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极具实践感的动态的社会事实。与前两种研究传统比较,第三种研究传统显然适合对这一对象的研究也更有希望提出更有解释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38.
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本文对茶氨酸酶促合成途径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茶氨酸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我国经济林学科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产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主体。我国是经济林学科形成的发源地,已经形成了包括经济林产业—经济林科学研究—经济林专业教育三个层次的完整学科体系。综述了我国经济林科学研究在经济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经济树种的良种选育、优质高效栽培等宏观技术方面和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利用及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了我国经济林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研究队伍数量的不足、科研经费和学科建设投入的不足、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提出了经济林学科的发展战略,即要做好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平台建设、政策平台建设、产业平台建设、市场平台建设;并指出经济林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是经济林生产的可持续化,经济林种苗的良种化、无性系化,经济林栽培的集约化、标准化,经济林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林产品的多元化、加工利用的深度化、产品质量的安全化。  相似文献   
40.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is a recalcitrant plant in terms of in vitro cell, tissue and organ differentiation,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apply tissue-culture dependant approaches for obtaining stabl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cowpea. Despite this, sporadic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evelop regeneration systems in cowpea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considerable progress on cowpea regeneration (organogenesis and embryogenesis) and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regeneration mode of organogenesis, including highlights of the effect of genotypes, explants, medium and plant hormones used in tissue cultu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