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59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51篇
  61篇
综合类   514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30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在回顾浙江农业大学于1983~1996年期间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资助率和金额、获得资助人员的职称与年龄情况的基础上,对申请国家基金后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学校今后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52.
Aerobic rice has been considered a promising rice cultivation system as water scarcity is increasing in the world.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dvances in aerobic rice management research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focusing on yield formation and its bottleneck. High-yielding and good-quality aerobic rice varieties adapted to aerobic soil conditions have been released officially and adopted by farmers in North China. The varieties Handao 502 and Handao 297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varieties reaching a yield level ranging 3.5-5.0 t ha-1 with 450-650 mm water input. Compared with lowland rice, water input in aerobic rice was more than 50% lower, and water productivity was 60% higher. Researches on responses of rice cultivars to nitrate nitrogen (N) and ammonium N supplied at early growth stages provided the first evidence for a preference of aerobic rice HD297 for nitrate N supply, compared with the lowland rice variety. Zinc uptake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introduction of aerobic rice system on calcareous soils may increase zinc deficiency problems. Sink size was identified as the limitation of aerobic rice yield, because its spikelet number m-2 was too low (20000-24 000) compared with the lowland rice. For future research, more attention is suggested to be paid to yield formation focusing on effects of water regimes on tiller dynamics. Understanding of nutrient uptake and response to fertilization effects are also urgently required to establish optimized crop management technology. Additionally, alternative cropping systems based on aerobic ric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key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issues in the systems need to b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53.
蛋白质测定方法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蛋白质测定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论述了蛋白质测定的主要方法,评价了各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4.
树木边材液流传输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进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树边材木水分传输机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树木水分传输驱动力的构成要素及内聚力学说对树木边材水分传输连续体合理解释,探讨了稳态流模型和非稳态模型在描述树木水分传输方面的效果,介绍了树木组织水容的概念及其在调控树木水分传输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导管空穴化和木质部栓塞研究概况、树木边材导管空穴化的发生机制及检测方法、树木输导组织栓塞对水分传输的影响及栓塞脆弱性评价等。  相似文献   
55.
红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红楠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和生态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在红楠遗传学,种群生态学,人工林的培育和天然资源的分布,保护,经营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安祖花无土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安祖花在栽培基质、营养液等无土栽培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做了综合性介绍,并提出了无土栽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
竹子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竹子组培是竹子育种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人员对20余属70多个竹种开展了组织培养研究,阐明了外植体不同基因型、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不同培养基成分对竹子组培中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和植株再生以及诱导生根效率的影响,并建立成熟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为竹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竹子遗传分化开展研究是竹子育种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进展迅速。通过研究初步阐明了竹子的遗传变异,为竹种的育种和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参44  相似文献   
58.
白刺属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白刺属植物的分类学、花粉形态特征、生物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价值等方面对白刺属植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研究结果对该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为白刺属植物资源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9.
森林土壤碳库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土壤有机碳库研究方法对准确估算土壤碳蓄积,反映土壤肥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概述了森林土壤碳储量及其分布,介绍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各种估算与测定方法,并就各种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各种方法都受条件限制,还有待完善,但用的最多的还是土壤类型法与生命带法,GIS方法近几年才得到应用,模型方法应用较早但还不成熟。针对各种方法估算存在的误差,从提高精度的角度出发,又对估算方法误差做了统计分析。阐述了森林土壤碳释放的测定方法,并对碳释放的一些研究成果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就目前土壤碳库研究方法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概括与分析。参71  相似文献   
60.
论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农业应用学科。它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基础作用、综合作用、带动作用、关键作用和渗透作用。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产生期、发展期 ,目前已迈入完善期。新世纪农业生态学应朝着以下方面发展 :(1 )研究方法上 ,加强实验研究 ;(2 )实践应用上 ,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理论研究上 ,深化农业应用基础研究 ;(4 )技术体系上 ,突出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5 )硬件建设上 ,加大投入力度 ;(6)软件环境上 ,加强农业生态教育、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生态素质 ;(7)人才培养上 ,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