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4篇
  21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292.
为探究不同玉米品种茎秆穗下各节间性状随节位和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2018—2019年,以‘京农科728’(机械粒收品种)、‘郑单958’(普通品种)和‘先玉335’(普通品种)为材料,分析从玉米吐丝至生理成熟后4周各节间形态、干物质含量、含水率和髓变白面积占比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节位上升,节间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一般第6或第7节间最长;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节间单位体积干重呈“先减小后稍增大”的趋势,第5—7节间最小;基部第2或第3节间的含水率最大,向上节间含水率逐渐减小;节间髓变白面积占比逐渐增大。吐丝至生理成熟后4周,节间单位体积干重随生育进程的变化受环境、品种影响较大,2018年3个品种灌浆后期的节间单位体积干重大幅度增加,2019年仅‘京农科728’和‘郑单958’灌浆中后期增大,其他品种和时期变化不大。各节间的含水率在灌浆前期无显著变化,灌浆中期至生理成熟后4周不断减小,‘京农科728’节间含水率降低主要在灌浆中期和后期,‘郑单958’节间含水率降低主要在灌浆后期,‘先玉335’主要在灌浆后期和生理成熟后第2—4周。髓变白面积占比随生育进程推进逐渐增大,但其变化受环境影...  相似文献   
293.
为探讨密集烘烤精准工艺远程调控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就常规控制烤房与远程控制烤房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控制烤房相比,远程控制烤房3个部位烟叶上中等烟比例明显增加,烘烤损失率降低1.59百分点;烤后烟叶颜色橘黄,成熟度好,结构疏松,油分足,色度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香气量好,烘烤后熟充分,清香型风格特色突出。  相似文献   
294.
大豆种子在长期储存条件下发生老化,导致种子的品质降低、萌发力下降、幼苗活力变差,最终造成大豆大规模减产。种子耐储藏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耐储藏性机理,挖掘相关基因,以中豆27和九农20及其杂交衍生的112份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为材料,评价大豆种子耐储藏性,利用343 907个高质量的SNPs标记构建Binmap,定位大豆种子耐储藏相关性状的QTLs,并利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得到31个QTLs,分布于大豆的10条染色体上。多组学联合分析共发现与种子耐储藏性相关的3个候选基因,并发现种子耐储藏性相关的通络包括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和亚油酸代谢等。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大豆种子耐储藏遗传本质和大豆耐储藏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5.
段筱杉  张朝辉  应锐  赵腾飞  刘奥  李八方  赵雪  侯虎 《水产学报》2017,41(12):1946-1955
为深入探究海芦笋黄酮的活性作用,研究海芦笋黄酮在体外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CCl_4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通过分析海芦笋黄酮对4种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反映海芦笋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将海芦笋黄酮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75、150、300 mg/(kg·d)]对小鼠连续灌胃8 d,通过腹腔注射CCl_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海芦笋黄酮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以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在体外抗氧化实验中,海芦笋黄酮对4种自由基都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在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中,与模型组对比,各剂量海芦笋黄酮均能使血清中ALT、AST、ALP酶活性、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使肝脏SOD活性、GSH含量显著增加。海芦笋黄酮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肝脏CAT活性显著升高。肝脏切片结果显示各剂量组肝组织损伤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海芦笋黄酮对由CCl_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预防保护作用,其急性肝损伤保护机制可能与黄酮对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削弱、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296.
马铃薯病害长期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马铃薯病害主要的防控手段为化学防控,但因其带来的“3R”(Resistance,Resurgence,Residue)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生物防治菌剂因其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成为目前新兴的一种防控手段。芽孢杆菌作为一种优秀的生防菌,因其获取方便,耐高温、耐盐碱、物美价廉等优点,逐渐被重视。对近几年利用芽孢杆菌防治马铃薯病害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包括马铃薯病害中的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 3 个方面,通过展望芽孢杆菌的生物防治研究方向,为后续芽孢杆菌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7.
2018—2020年,从黑龙江省6个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鹤岗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和鸡西市)采集马铃薯疮痂病薯块,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马铃薯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利用萝卜幼苗法进行分离菌株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对疮痂病菌进行分类鉴定,并进一步分析了致病菌的PAI致病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从6个市采集到的154份马铃薯样品中分离鉴定获得263株链霉菌致病菌株,共有5种,为S.scabies、S.acidiscabies、S.bottropensis、S.rochei和S.lavendulae。其中S.scabies是优势菌株,S.bottropensis、S.rochei和S.lavendulae是黑龙江省首次报道的马铃薯疮痂病菌。通过对致病链霉菌进行PAI致病基因(txtAB、tomA、nec1)的PCR扩增,共检测出2种致病基因类型txtAB~+/tomA~+/nec1~+和txtAB~-/tomA~+/nec1~+。  相似文献   
298.
土地荒漠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区的生产发展,威胁地区生态环境发展,设置沙障是荒漠化防治过程中重要的工程措施之一。菊芋不仅可作为优良的饲料作物,也可作为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的植物种。为探明高寒半干旱地区不同类型沙障对菊芋生长的影响,总结出适宜沙珠玉地区“沙障+菊芋种植”治理模式,本研究对沙珠玉地区5种不同类型沙障(柴草条带沙障、尼龙袋沙障、黏土沙障、燕麦沙障、小麦沙障,以裸沙地为对照)下菊芋的株高、基径、节间、叶片数、生物量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菊芋的株高、基径、节间、叶片数、生物量在不同类型沙障中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菊芋的株高(64.40±5.69 cm)、基径(10.43±0.74 mm)、节间(5.60±0.32 mm)、叶片数(27.33±2.23个)、生物量(地上部分549.60±39.09 g;地下部分562.27±28.24 g)均以小麦沙障下的表现最佳;(3)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小麦沙障+菊芋”种植模式是更适宜沙珠玉地区“沙障+菊芋”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99.
【目的】Akirin1基因是调控成肌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克隆美仁牦牛Akirin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该基因在各组织间的表达特征,为研究调控牦牛肌肉生长的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美仁牦牛Akirin1基因CDS区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预测蛋白信号肽和磷酸化位点及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qPCR技术检测Akirin1基因在美仁牦牛成年牛各组织间及胎牛肌肉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美仁牦牛Akirin1基因CDS区全长579 bp,编192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1 879.86 u,理论等电点8.91,总平均亲水性-0.822,为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表明:美仁牦牛与普通牛和印度水牛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100%、98.44%;Akirin1蛋白有29处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和跨膜区,主要在细胞核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美仁牦牛Akirin1蛋白主要是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Akirin1基因在美仁牦牛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肌肉和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  相似文献   
300.
孟飞  张朝辉  赵雪  陈伯虎  高昕  李八方 《水产学报》2010,34(10):1605-1609
研究鲜活和不同加热时间条件下沙蛰组织构造及流变学特性的变化。组织构造变化采用Van Gieson染色法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流变学特性参数通过应力松弛和破断实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蛰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其重量和体积均呈现显著减小趋势;流变学特征参数弹性模量E0和破断强度逐渐减少,而松弛时间τ1、粘性模量η1却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而且流变学特征参数与组织结构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加热过程中沙蛰样品的蛋白质发生热变性所引起。与鲜活样品相比,加热样品具有弹性较大、粘结性较大和硬度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