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为明确96份玉米杂交种对甘蔗花叶病毒(SC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差异,于2011-2015年间通过苗期人工摩擦接毒和成株期自然感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未发现高抗材料(HR);''兴达糯1号''五谷2010''2011''正德306''豫丰96-68''818''临早杂1号''正德305''甘农963''和''金穗51216''等10份材料表现抗病(R),占供试材料的10.4%;''CN8706''甘农821''东单339''NF09''玉源209''等22份材料表现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22.9%;''宁玉524''潞玉36''陇单026''9909''龙生1号''等22份材料表现感病(S),占供试材料的22.9%;''龙单1号''平玉8号''金518''登海605''超甜603''等42份材料表现高感(HS),占供试材料的43.8%。  相似文献   
22.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D-loop区的进化速度快且多态性丰富, 因此在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甘肃高山细毛羊(G)、欧拉羊(O)、杜泊羊(D)、蒙古羊(M)、小尾寒羊(S)和湖羊(H)的线粒体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结果显示,试验羊D-loop区中GC含量低于AT含量,共检测到171 个变异位点,单一多态位点58 个,简约信息位点113 个,共87 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分别为 0.993、1.000、0.968、1.000、0.933和1.000,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 0.022 37、0.014 63、0.011 93、0.017 47、0.021 40和0.023 48,湖羊的平均核苷酸差异度最大(K=31.622),而杜泊羊最小(K=15.995)。蒙古羊和杜泊羊的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xy最大,蒙古羊和欧拉羊的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xy最小。核苷酸歧异度Dxy与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xy结果一致。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湖羊与小尾寒羊先聚集在一起,然后与杜泊羊聚为一类;欧拉羊与蒙古羊先聚为一类,然后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聚为一大类,说明湖羊与小尾寒羊遗传差异小。  相似文献   
23.
采集和分离到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4个当归茎线虫群体,通过形态特征和测量值比较,以贝叶斯法构建ITS-rDNA系统发育树,并用4种内切酶DdeⅠ、HinfⅠ、Tru9Ⅰ(MseⅠ)和SduⅠ 进行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当归茎线虫群体的形态特征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体长略小,雄虫尾长和c(体长/体宽)值略大,雌虫a(体长/尾长)值略大,其他测量值均与腐烂茎线虫模式种一致。通过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茎线虫群体与腐烂茎线虫群体聚为一支,但不能归为目前已知基因型。rDNA-ITS区段PCR-RFLP结果显示,青海省4个群体与已报道的腐烂茎线虫群体酶切结果不一致,且存在明显差异。经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将这4个线虫群体确定为腐烂茎线虫,表明该线虫已在青海省发生与分布。  相似文献   
2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为对照,比较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提高了冬小麦灌浆中后期(花后20~35d)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SPAD值,Pn高值持续期(PAD)和叶绿素SPAD值缓降期(RSP)比对照分别增加6.5d和5.8d。全膜覆土穴播也提高了灌浆初期(花后0~15d)旗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对照相比提前5d达到峰值,且在灌浆中期(花后10~20d)依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蔗糖供应能力。全膜覆土穴播在灌浆中后期(10~35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较强的诱导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比对照提前5d达到峰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低于对照。2种处理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开花15d后急剧升高,但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质量分数和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旱地冬小麦在灌浆期保持了较高的光合产物供应速率、较长的供应持续期、较低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水平,因而后期产量和品质高于传统地膜栽培。  相似文献   
25.
针对甘肃高原夏菜产地分散,冷库预冷能力弱、缺乏冷链运输设备的情况,提出发展
组装式小冷库、改进差压预冷技术以及采用蔬菜绿色包装和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106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加工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用22个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HMW-GS、LMW-GS、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品种(系)的HMW-GS相关基因中,在Glu-A1位点检测到34份品种(系)含有AxNull,频率为32.08%;在Glu-B1位点检测到Bx7+By8和Bx14+By15共2种基因组合,分别占17.92%和25.47%;在Glu-D1位点检测到11份品种(系)含有Dx5+Dy10,占10.38%。对LMW-GS鉴定结果显示,29份品种(系)含Glu-A3d基因,分布频率为27.36%。HMW-GS和LMW-GS亚基组合中,含有4个、3个和2个位点优质亚基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分别占0.94%、8.49%和3.77%。对面粉色泽相关基因Ppo-A1、Ppo-D1、Psy-A1、Lox-B1和TaPod-A1位点的检测发现,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分别为39.62%、50.94%、31.13%、30.19%和38.68%。对籽粒硬度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在Pina、Pinb和Pinb-2等位变异位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27.
比较不同砧穗组合光合生理的差异,筛选适宜陇东地区矮化密植的优良砧穗组合。以八棱海棠做基砧,SH1、Y-1、B_9、M_9-T_(337)和M_(26)做中间砧,其上嫁接‘长富2号’为试验材料,测定5个不同砧穗组合的光合参数及日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Y-1和M_9-T_(337)的净光合速率(P_n)均显著高于SH1、B_9和M_(26)。Y-1的表观量子产额(AQY)分别比SH1、B_9、M_9-T_(337)和M_(26)提高了34.27%、33.52%、16.48%和26.78%,而暗呼吸速率(R_d)和CO_2羧化效率(CE)均显著低于SH1、B_9和M_(26)。Y-1和M_9-T_(337)出现2次光合峰值时的净光合速率(P_n)均高于SH1、B_9和M_(26)。Y-1和M_9-T_(337)在同等条件下适应弱光和利用低浓度CO_2的能力均高于SH1、B_9和M_(26)。由此可知:Y-1和M_9-T_(337)砧穗组合较SH1、B_9和M_(26)处理更能提高光合利用率和积累干物质。  相似文献   
28.
以‘早酥’和‘黄冠’为试材,选择9种保护性材料,研究不同保护性材料对梨1 a生枝条失水、抽条和发芽的影响,筛选出防止梨树抽条效果好的保护性材料。结果显示:(1)不同保护性材料均能降低梨1 a生枝条失水量。‘早酥’石硫合剂、液态地膜、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黄腐酸处理失水量分别低于对照23.55%、 12.36%、11.55%和9.30%。‘黄冠’液态地膜、石硫合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腐殖酸钠、黄腐酸和腐殖酸铜处理失水量分别较对照低17.62%和17.47%、16.36%、14.94%、14.27%、12.28%和12.09%。(2)不同保护性材料均能降低抽条指数。‘早酥’石硫合剂、液态地膜、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腐殖酸铜处理抽条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0.42%、26.08%、21.73%和21.73%。‘黄冠’液态地膜、石硫合剂、羧甲基纤维素、 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腐殖酸钠处理抽条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9.28%、35.71%、28.58%、28.57%和21.43%。(3)N-羟甲基丙烯酰胺对‘早酥’和‘黄冠’1 a生枝条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46.3%和26.8%。其他处理与对照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可见,不同保护性材料均能减少梨1 a生枝条水分散失,降低抽条指数,其中石硫合剂和液态地膜效果最好,其次是羧甲基纤维素、腐殖酸钠、腐殖酸铜和黄腐酸。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 ELIP1基因在冬油菜抗寒中的作用,克隆白菜型冬油菜 ELIP1基因的CDS序列,并对其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和不同抗寒品种间在低温下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LIP1蛋白编码19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0.472 8 ku,等电点9.24。序列比对分析表明, ELIP1基因在弱抗寒品种发生突变位置少于抗寒品种;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弱抗寒品种‘Lenox’和‘Neib’聚为一类,‘天油2号’‘天油4号’‘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和‘陇油9号’聚为一大类。qRT-PCR分析表明,冬油菜 ELIP1基因在不同抗寒品种间存在表达差异,低温下, ELIP1基因在超强抗寒品种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抗寒性相对较弱的品种,说明 ELIP1基因在冬油菜响应冷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不同麦类种质的抗旱性,进一步发掘小麦近缘种的优势性状以改良小麦品种,2018—2019年在兰州新区和武威黄羊镇对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灌溉圃小麦、干旱半干旱圃小麦、合成小麦、硬粒小麦和小黑麦设置了正常灌溉和水分胁迫两种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对心叶或旗叶进行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并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和产量测定,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不同麦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其抗旱性有差异。水分胁迫下,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Fq/Fm)均较正常灌溉下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随小麦发育进程推移,Fv/FoFv/FmFq/Fm呈先升后降的趋势,NPQ呈上升趋势。荧光参数的变化说明,干旱胁迫导致PSⅡ结构受损,反应中心受到破坏,光能转化效率降低,电子传递受阻。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灌浆期荧光参数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较高,其次为抽穗期、拔节期,各荧光参数与抗旱指数关联度为Fv/Fm>Fq/Fm>Fv/Fo>NPQ。基于农艺性状、抗旱指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得出不同麦类种质的抗旱性强度依次为小黑麦、干旱半干旱圃小麦、灌溉圃小麦、合成小麦;筛选出9份优异材料,可用于今后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