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探明灌溉对淀粉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弱筋小麦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三种灌溉方式(W1:拔节期灌水一次;W2:拔节期和孕穗期各灌水一次;W3: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水一次.每次灌水定额750 m3/ha)下弱筋小麦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弱筋小麦灌浆中后期和成熟期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均表现为W3>W2>W1.成孰期籽粒淀粉支/直比例表现为W3>W2>W1.成熟期籽粒淀粉支/直比例表现为W3<W2<W1.孕穗期和灌浆期增加灌水提高了灌浆中后期旗叶和籽粒中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提高了灌泺中后期籽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说明增加灌水使弱筋小麦旗叶蔗糖合成能力强,促进源器官蔗糖向库中运输,保证籽粒库中糖源的充分供应,有利于籽粒淀粉的合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22.
为探明氮素形态对小麦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特性,结果表明:(1)小麦花后籽粒干重及地上部总干重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加,而旗叶、穗下节、穗下鞘、颖壳的干重均随着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2)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有显著影响.硝态氮处理下小麦花后地上部总干物质量最高,并且随着生育进程,干物质在旗叶、穗下节、穗下鞘、颖壳中分配比例降低,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高于其他2个处理.(3)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小麦产量分别为7250.0,7575.3和7156.2 kg/hm2.在此试验条件下,硝态氮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酰胺态氮处理增产5.8%.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生长素(IAA)和缩节胺(DPC)在棉花上使用方法的研究,发现IAA能显著促进棉株生长,DPC则能有效地抑制棉株生长。IAA和DPC对塑造棉花理想株型有显著作用,若使用方法得当则能获得增产。IAA和DPC的最佳使用方法为苗期喷施IAA100mg/L和初花期喷施DPC50mg/L。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形态对水稻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方法】  以徐稻3号为材料,在防雨棚内按处理数量构建9 m × 1.5 m × 0.4 m水泥池,用于2因素3水平完全区组试验。因素1为灌溉方式:浅水层灌溉 (0 kPa,CK)、轻度干湿交替灌溉 (?20 kPa)、重度干湿交替灌溉 (?40 kPa)。因素2为氮素形态:100%NH4+-N (NH)、50%NH4+-N+50%NO3–-N (1/2NH+1/2NN)、100%NO3–-N (NN)。在水稻分蘖盛期、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取植株样品,测定水稻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植株各部位氮素含量。  【结果】  在相同氮肥形态下,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根系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谷氨酸合成酶 (GOGAT)、谷氨酸脱氢酶 (GDH) 活性与浅水对照相比分别增加6.4%~80.4%、8.1%~85.9%、5.1%~61.8%与13.4%~94.0%;叶片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得到提升;水稻产量、光合氮素利用率及氮肥农学效率明显提高,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抑制根系NR、GS、GOGAT及GDH活性,降低叶片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最终导致水稻产量、光合氮素利用率及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 (P < 0.05)。在浅水对照下,NH处理可改善根系氮代谢酶活性,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有利于水稻产量、光合氮素利用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的提升。干湿交替灌溉下,铵硝混合处理提高了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增加了叶片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了水稻产量、光合氮素利用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根系GS、GOGAT及GDH活性及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与氮素农学效率呈显著 (P < 0.05) 或极显著 (P < 0.01) 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则与氮肥吸收利用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 < 0.05)。  【结论】  水稻生长期一直保持浅水层时,供应100%铵态氮可以充分发挥水肥的耦合效应,促进根系氮代谢酶活性,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有利于水稻的高产及氮高效利用。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则以施用50%铵态氮和50%硝态氮混合氮肥最佳。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干旱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的光响应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设置拔节后持续干旱(W1,50%±5%最大田间持水量(MFC))、开花后干旱(W2,拔节至孕穗期70%±5%MFC、开花后50%±5%MFC)和拔节后适墒(W3,75%±5%MFC)3个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光响应曲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小麦旗叶Pn、Gs、Tr和IWUE的光响应曲线均呈减幅增加甚至出现拐点后略有降低的趋势,Ci呈相反趋势。不同处理间Pn、Gs和IWUE的差异表现为灌浆前期大于灌浆中期,Gs的差异大于Ci。与W3相比,两品种W1和YZ4110品种W2的Pn、Gs、Tr和IWUE光响应曲线降低,Ci光响应曲线提高;JM47品种W2的Pn、Gs和IWUE光响应曲线灌浆前期提高,灌浆中期降低;W1和W2的旗叶表观量子效率(α)、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分别增加22.8%、40.5%、24.6%和12.0%、22.2%、12.4%,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光合速率(Pn_(max))分别降低38.1%、3.0%和13.9%、6.0%。与YZ4110相比,W1和W2下JM47旗叶Pn、Gs、Tr光响应曲线的上升幅度、Ci光响应曲线的下降幅度大,Pn_(max)和灌浆前期的α值、LSP分别高26.1%、3.3%、8.1%和31.6%、4.7%、11.0%。而灌浆中期的Rd分别低9.2%和6.6%。W3处理两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而W1和W2处理JM47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较YZ4110提高18.8%和10.9%。旗叶Pn_(max)可作为小麦抗旱性强弱的筛选指标,提高灌浆前期的旗叶Pn_(max)有利于优化产量构成因素,而提高灌浆中期的旗叶Pn_(max)对提高产量更有利。综上,强抗旱性品种可在拔节后持续干旱或花后干旱的条件下优化旗叶光响应特征,使籽粒产量提高8.9%~24.9%。  相似文献   
26.
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叶面喷洒植物保护剂 868,能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和叶枯病的危害,提高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含量,抑制 O÷2 产生和 M D A 的累积,促进 S O D 和 P P O 活性,抑制 P O D 活性,显著延缓小麦叶片的衰老。拔节期与抽穗期叶面喷洒两次植物保护剂 868,小麦籽粒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5.45 g 和 1 938.5 k g/hm 2 。  相似文献   
27.
氮肥分配比例对小麦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数量的氮肥不同的分配比例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影响很大。在该试验条件下,小麦生长的中后期重施氮肥,没有增产效果,而以重施基肥,适量追肥,基追比例8∶2或7∶3为宜,适宜的追肥时期应在拔节前后。  相似文献   
28.
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与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选取并分析了河南省漯河市烟区25个乡镇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植烟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 H值保持基本稳定,整体呈弱碱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值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0~10 cm>10~20cm>20~30 cm>30~40 cm>40~50 cm。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间表现差异。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10 cm以下土层(P<0.05),耕层土壤(0~20 cm)养分状况明显优于20 cm以下土层,且达到0.05显著水平。漯河市烟区0~20 cm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含量和碳氮比等指标变异较大,且其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均高于0~50 cm土壤,0~5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潜在养分水平表现不足,尤其是碳氮比值偏低,不够协调。  相似文献   
29.
以洛麦21和同舟麦916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硅对小麦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硅处理可以促进同舟麦916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低硅处理促进洛麦21的生物量积累,高硅处理对洛麦21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在不同硅浓度处理下,同舟麦916叶绿素含量增加,而洛麦21的叶绿素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随着硅处理浓度的提高,同舟麦91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而洛麦21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则随着硅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减少.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硅的适应浓度不同,SiO32-浓度为10 mg/L时对小麦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0.
以郑麦9023为材料,设置三个氮肥水平和两个水分处理来探讨水氮耦合下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21 d,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200 kg·hm~(-2)(N2)相比,300 kg·hm~(-2)(N3)处理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分别降低了13.5%,9.0%,8.2%及20.9%;在同一氮肥水平下,与对照(-25 k Pa)相比较,水分胁迫(-60 k Pa)处理后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有所增加,N3处理尤为明显。产量方面: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N1(0 kg·hm~(-2))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72.1%,N3提高了61.4%,而N3处理比N2处理平均下降了6.6%;在同一氮肥处理下,水分胁迫后小麦产量有所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结实期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与产量呈显著及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灌浆期适度水分胁迫及N2条件下根系生理活性较强,更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